油井防蜡阻垢降黏一体化的节能实践
2015-08-07付亚荣李小永姜一超路国英韩晓晶罗金洋仲维佳
付亚荣 李小永 姜一超 路国英 韩晓晶 罗金洋 仲维佳
(1.华北油田第五采油厂;2.华北油田供水供电服务中心;3.华北油田科技信息处)
油井清蜡、阻垢、降黏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油井结蜡后便会产生油管蜡堵、减小过流面积影响产量、负荷增大电流上升等现象,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要有效地抑制油井的腐蚀与结垢,较好的方法是定期向油井加入缓蚀阻垢剂。同时,部分油井含蜡量较高、油稠,正常生产需要加入清蜡降黏剂进行维护,但是,这两种类型药剂的配伍性差,不利于两类药剂作用的发挥。
我们进行了油井清蜡降黏与防腐阻垢联作技术的研究,并在现场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药剂成本制约着应用规模[1];微生物清蜡降黏阻垢技术采用运移、代谢和繁殖的活体微生物分解原油中的石蜡组分,并将其转化为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降低原油黏度,改善流动性,达到清防蜡的目的,但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65 ℃左右[2];曹瑾提出的油井自动清蜡工艺利用机械原理中的爬行理论,清除抽油杆上的积蜡,但受井斜的限制[3]。在油井加装一个能产生变化电磁场的油井防蜡阻垢装置[4],借助油管、抽油杆以及采出液中的导磁介质,沿油管方向,在油管内部形成一个可以覆盖任何流体成份的磁场,利用变频技术控制产生的磁场强度按某一规律进行周期性变化。其变化的频率覆盖蜡质、垢质的自然频率,达到降黏、防蜡、防垢的效果,现场40 余口油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防蜡阻垢降黏工艺
在油井井口安装一个防蜡降黏阻垢装置(图1),当原油在磁场中流过时,可视为感应导体在强磁场中的运动,产生涡流电场,克服和削弱了相互聚集的凝聚力、结晶时的分子间力和表面张力,抑制蜡晶、垢类分子的聚结使原油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大;在磁场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分子的活跃性增加,大的分子团被分散成多个小分子团或单个分子状态,呈极性有序排列,悬浮在流体中,减少在管壁上结晶的机会;在磁场状态下,水中的带电粒子由于受到洛能磁力的作用,促使铁和铁的氧化物转化成三氧化四铁,并紧密地覆盖在铁的表面,形成阻隔层,起到防止腐蚀的作用,负电性的管道形成阴极保护,有效地防止管道腐蚀。
图1 防蜡降黏阻垢装置
2 现场应用
防蜡降黏阻垢装置在40 余口油井的现场应用,起到了降低回压、防蜡、阻垢的作用,抽油机悬点负荷平均下降了18.34%,年节约化学药剂32.5 t,年减少热洗69井次,年平均节电量10 655 kWh。
1)降低油井回压。40 余口油井应用后,平均回压降低0.35 MPa。典型井例:晋45-XX 井,原油物性:20 ℃密度0.912 4 g/cm3,50 ℃黏度193.7 mPa·s,凝固点41 ℃,含蜡量29.1%;1.5 km 单管集输,产液15 m3/d,含水89.8%,应用防蜡降黏阻垢装置前,加清蜡降黏剂后,1~7 天井口回压从0.7 MPa 逐渐上升至1.87 MPa;冬季运行时,必须每天加清蜡降黏剂降低井口回压才能满足油井正常生产。在井口安装了防蜡降黏阻垢装置后,完全停止加药,井口回压保持在0.6~0.7 MPa。
2)降低抽油机悬点负荷。40 余口油井应用后,抽油机悬点负荷平均下降了18.34%。典型井例:晋93-XX 井,原油物性:20 ℃密度0.898 8 g/cm3,50 ℃黏度36.1 mPa·s,凝固点37 ℃,含蜡量22.7%;0.8 km 单管集输,产液10 m3/d,含水64%。应用防蜡降黏阻垢装置前,每10 天加清蜡降黏剂100 kg,60 天热洗1 次,否则抽油机出现下行不同步的现象。加装防蜡降黏阻垢装置后,油井取消了油井日常维护措施。
3)防蜡作用。自安装防蜡降黏阻垢装置后,40 余口井只有新晋55 井因作业管漏1 次,从作业现场看,结蜡情况同比明显减少。
3 结论
1)防蜡阻垢降黏装置凭借油管、抽油杆以及采出液中的导磁介质,沿原油流动方向,形成覆盖任何流体的磁场,磁场强度按某一规律周期性变化,变化的频率覆盖蜡质、垢质的自然频率,达到了降黏、防蜡、防垢的效果。
2)应用防蜡阻垢降黏装置后,可显著降低油井井口回压,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达到节能的目的。
3)防蜡阻垢降黏装置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同时,具有延缓结蜡时间的作用。
4)防蜡阻垢降黏装置的广谱性,需要在应用中加以总结完善。
[1]付亚荣,李淼,谢凤华,等.油井清蜡降黏与防腐阻垢联作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10,30(3):122-124.
[2]乐建君,王新宇,李云祥,等.机采井微生物清防蜡工艺及应用效果评价[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8):67-69.
[3]曹瑾.油井自动清蜡节能工艺实践[J].石油石化节能,2012,2(4):19-20.
[4]苏贵彬, 夏士军.防蜡阻垢降黏装置: 中 国,201120407372.8.[P].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