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成长视域下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一体化探析

2015-08-07吴辉军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510925

学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团学学分育人

吴辉军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510925)

成长,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大学生成长是指经过3~4年的大学学习,大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专业技术,个人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胜任一份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工作。近年来,大学生的扩招给团学和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新时期的团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意识、审美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实现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一体化渗透对于做好学生工作,实现教学与团学工作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具体目标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是高校育人的“两条腿”,实际上却是“两张皮”。

由于高校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教学工作由教务处统筹负责,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团学工作由学生处、团委负责,二级学院分团委具体执行。两者是分管的部门相对独立,这一体制下,人才培养看似分工明确、组织完备,实则育人目标不统一,教育资源相对分散,甚至脱节。

(二)团学与教学工作的价值判断存在差异

如上所述,教学与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工作地位方面应该是平等的,但现实中的教学与团学工作的主体常从自己的工作出发看待工作价值,导致在贡献度的判断上出现矛盾和冲突。教学单位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学生的成绩成为了判断依据,不重视学生活动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少教师和领导认为学生活动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并且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团学工作难以合理利用资源,学生活动不能很好地和专业联系起来,个别活动组织不得力,导致参与学生较少,活动效果不好,这样的活动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学校的资源,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团学活动的支持力度会大大下降。出现这样的现象上对大学生的成长会造成一定影响,而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是综合能力的竞争,这要求学生既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比拼,也有道德素养、认知能力的竞争,缺一不可。

(三)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考核标准差异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因学制的限制,教学工作的地位至关重要。现有的教学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效果显著,考核标准也比较规范,所以教学成果相对容易显现。团学工作则是围绕每一阶段教学任务,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相对灵活和丰富多彩的平台,因此团学工作的性质、效能与教学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教育效果不能一蹴而就,相对不稳定,考核的指标也比较单一,从教育角度看被认可度不高,团战线的工作者难以找到工作的归属感。

二、团学与教学工作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团学与教学工作的深层目标具有内部一致性

“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和其身心施加影响,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教育包括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方面。两者是高职院校工作开展的两大支柱。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心骨,是学校中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围绕在教学工作周围,为教学工作服务的,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二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团学工作和教学工作是相互支持的,二者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两条腿”,工作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阐述到:“我不承认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所以,如果纯粹关注教学,那就像没有目的的手段,学生的德育工作如果脱离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

(二)团学与教学工作在价值功能上具有互补性

团学与教学工作的深层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二者的运行模式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是高职院校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其中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而团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侧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团学工作强调“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强调第二课堂、校园环境等人文氛围的间接影响和熏陶。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团学工作和教学工作是互补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团学和教学的协调步调。

三、构建“1+3+1”的一体化工作模式

要实现二者有机结合,有必要构建“1+3+1”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以促使二者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服务。其中,第一个“1”是指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总揽,提升教学工作、团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为二者构建明确、统一的工作目标。“3”指的是通过“养成教育”“课程拓展”“实践育人”这三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加强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一体化进程。第二个“1”指的是需要加强团学工作部门和教学工作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影响整体目标的落成。

(一)积极推进团学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升教学、团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为二者构建明确、统一的工作目标

一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内容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里要统筹、安排团学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内容,使二者能够做到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工作承担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构建、专业技能培养任务,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学工作存在着课程设计中实践课时偏少的问题。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团学工作系统要参与,实现团学与教学有效渗透,充分发挥团学力量,将团学载体融入到教学育人中去。二是,团学工作除了常规的文化修养工作外,还要融入“专业教育、专业训练、专业拓展”为一体的科技类项目,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组建团学工作重心。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专业社团,并积极指导专业社团活动开展科技活动,积极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三是,把团学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合理的机制保障条件,使得团学组织在实施活动时受到同等对待。四是,加强任课教师对于团学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把参与团学活动作为教师考核的条件之一,促进教师对于团学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同时教师的参与也能让部分活动,特别是专业活动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学生也能从活动中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通过“养成教育”“课程拓展”“实践育人”加强一体化的构建

在“养成教育”模块。现阶段学生养成教育已经纳入到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将学生行为养成,通过晚点名主题班会课、大学生成长辅导课、团学活动等载体,不断通过大量的情景教育,来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中高年级中,依托职业生涯规划为向导,组织学生关注个人修养,提高职业素养,实现“课内—课外”“教学—团学”的步调协调一致。如组织学生参加简历制作面试大赛、我的职业生涯我做主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团学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仪容、涵养等。

在“课程拓展”模块。充分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将专业课融入团学专业活动,也将学生活动融入学生通识教育中。比如建筑专业的学生参加“测量大赛”“建筑设计大赛”“手绘大赛”等专业性的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学习和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专业老师担任评委,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会”“做不到”的知识,一举两得。如将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引入常规课堂教学,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等。依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学生只有参加相应数量的党团学组织的活动,才可以获得一定学分,才能顺利毕业。

在“实践育人”模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实践育人是学生将知识与行动有机结合的体现,团学工作在“实践育人”模块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已建成较为成熟的育人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三方面。(1)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学校利用每年七月组织学生参加下乡活动,按照每10名学生配一名指导老师的标准,人文学院也将派出一名思政老师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思想教育的引导,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让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各教学院(系)负责考核。(2)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展示。根据专业特性,学院团委联合专业教研室组织学生的教学成果展、参观工地实地施工项目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检验,由学院的团学组织活动,赋予一定的素拓分。(3)开展大学素质拓展工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按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修够规定的学分外,还必须完成8个素拓学分,方予毕业。学院团委根据校团委的总体工作,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素质拓展计划表,每位学生每学期需修满2个学分,他们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进入系统自愿选择项目模块,获取素拓学分。素质拓展学分分为必修分部分和选修分部分,素质拓展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如设计必修分为4.5学分,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1.5学分),如升国旗爱国教育和主题党团日教育活动等;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0.5学分),如寒暑假社会实践、劳动课等;科技学术与创业创新(0.5学分),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0.5学分),如爱课程网专题学习等、技能培训与其他(1学分),专业技能考证等,很好地保障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设计选修分为3.5学分,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0.5学分),如文明宿舍评比、好人好事等;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0.5学分),如无偿献血、勤工俭学等;科技学术与创业创新(1学分),如专业技能竞赛等;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0.5学分),如各类讲座、青马工程等;技能培训与其他(1学分),如驾校考试、学业提升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育人”等方式,培养学生在行为中增强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教学与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

在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二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定期召开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联席会议,使会议形成固定的模式,从而形成联系会议制度。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召开两个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时间可以为每个月一次,让这样的会议深入日常工作,形成固定的模式。每次会议召开时,两个部门都可以总结这个月团学工作、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哪些问题需要两个部门协调解决。这样定期召开会议,能够有效解决团学工作和教学工作一体化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减少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其次,要建立日常的信息沟通模式。在不召开会议的期间,团学部门和教学部门都需要专门设立一名工作人员作为两个部门沟通的桥梁,以便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个别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能够做到有人及时更进,避免问题的扩大和处理问题的延迟。通过固定的联系会议和日常的专人沟通,建立起两个部门 “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的沟通方式,以最终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个性化引导,促进大学生顺利的成长和发展。

[1]代浩云.基于“团学与教学工作一体化”的“三维双线”育人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2]杨双.教学、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团学学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学分美食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