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循环模式的村庄规划研究
2015-08-05杨金潭
杨金潭
摘要:结合村庄规划微循环模式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辛家瑶村微循环模式的实践应用,从“微更生”、“微能源”、“微交通”三个方面探讨了村庄规划中应用微循环模式的手段,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注重村庄规划可实施性,使微循环模式在村庄规划得到充分应用。
关键词:微循环模式;村庄规划;辛家瑶
中图分类号: TU984.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2860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村庄规划应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协调发展。通过新农村规划,要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1]。村庄规划中倡导节地、节能、节水等,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推广太阳能新型能源,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在村庄规划过程中,通过“微更生、微能源、微交通”等方面探索村庄规划技术方法,提高并促进村庄规划的微循环模式,更好促进村庄规划可实施性。
2 村庄规划微循环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当务之急。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泛,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村庄建设的数量较多,需要进行有机更新,倡导并推广微循环模式,以此降低能源消耗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
2.2 青海省及化隆县关于村庄规划的政策支持
随着青海省2011年以来“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青海农村牧区村庄规划”、“高原美丽乡村”活动的逐步推进,青海省农牧区住房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牧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化隆县城镇体系规划、巴燕镇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不断深入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城乡发展基础,不断推进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成效明显,相关政策的支持,将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力度,使村庄微循环得到充分体现,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2.3 微循环模式在村庄规划中作用明显
微循环模式是通过对微小尺度进行研究,更清晰明确认知规划的合理性。微循环模式主要特点是综合彼此之间联系,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目前,村庄规划的微循环模式主要是依据法定规划为指导,对村庄内部各类设施及用地进行整合,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形成良性循环系统,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将村民参与到村庄规划中,促进村庄规划落到实处。
3 村庄规划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整体较差
村庄规划的目的在于在上位规划指导下,统筹安排村庄的空间布局以及道路交通等各项配套设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2]。通过调研,村庄内部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在村庄道路急需硬化,排水设施缺乏,垃圾处理不当,缺乏公共绿地等。目前,村内供水体系不完善,居民饮用水质较差,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场所,排水体系不畅,基础设施整体较为薄弱。村庄环境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居住场所,绿化设施不足,缺乏广场、休憩场地,不能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建筑与环境没有统一的规划建设要求,没有形成良好的空间景观,层次较为混乱。
3.2 规划意识不强,管理较为混乱
村庄规划其本质是用以指导和规范村庄综合发展、建设及治理的一份“乡规民约”,一项有章可循的“公共政策”[3]。在过去,各级政府对规划工作不够重视,“重城轻乡”的思想较为严重。村委会对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村民意见难于整合,缺乏全局意识,规划难以有效实施。村庄规划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由于管理主体缺失,管理较为分散,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从事村庄规划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层次不高,影响村庄规划的有效延续,由于村庄内部各类占地现象较为严重,很难形成有效的管理,村庄规划很难形成完整的体制和规范,实施难度较大。村民自建住宅风格不统一,房屋质量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又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3.3 缺乏资金投入,实施难度较大
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缺乏,很难有效体现规划的效应。各级政府对村庄的资金支持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村庄建设项目的实施。随着时间推移,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村庄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改善居住环境,对村庄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影响村庄规划的实施。资金的投入是影响村庄的各项建设任务,也是村庄发展的最大瓶颈。在规划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调研工作很难开展,影响村庄规划编制及实施。
4 基于微循环模式的村庄规划实践
4.1 辛家瑶村村庄规划微更生模式
微更生模式(图1)是针对辛家瑶村村庄有机更新的改造探索。自《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村庄规划逐渐整合村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呈现出了综合型规划的特征[4]。通过借助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和社会各项设施建设的契机,将村庄社会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大村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和建设村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教育培训、农民健身工程等设施项目,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促进村庄现代文明建设和民俗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综合考虑辛家瑶村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辛家瑶村的总体定位是大力发展豌豆、油菜、洋芋种植,形成豌豆生产基地及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基地,着力打造以现代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农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型乡村(图2)。辛家瑶村以提升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实施特色优势产业的优先发展。突出抓好优质油菜、优质豌豆、优质青稞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及高原清真、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4.2 辛家瑶村村庄规划微能源模式
微能源模式是能源系统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村庄规划微能源模式融入住宅建筑设计中,通过对住宅建筑的通风、日照、采光等提出改进的措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辛家瑶村供热由各家各户自行解决,村民日常生活以烧柴草、煤为主,冬季采暖以煤为主,热效率低下,对大气环境有一定程度污染。另外,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
通过村庄住宅整治和更新,进一步提高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温性能,鼓励采用新型保温建筑材料建设
图2 村庄规划总平面图
村庄住宅(图3)。不断改善村民燃料结构,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通过减少煤炭燃烧对空气的污染,通过清洁能源的利用,改变村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给村民一个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辛家瑶村应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器、电能等清洁能源使用,不断提高村庄生态环境和村民生活水平。
图3 住宅建筑节能引导图
4.3 辛家瑶村村庄规划微交通模式
微交通模式是加大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村庄道路系统由通村公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前路四级组成,村庄内部采用水泥路面(图4)。村庄沿主干路设有停车场,满足农家接待以及村庄内部公共停车需求,村庄门户景观位置设置公交停车站场,主要方便村民外出和交通出行需要,在村庄主干次干道每间隔50m设置路灯,保障夜间交通安全。路灯应考虑采用太阳能路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程度和太阳能利用效益。
图4 村庄道路整治效果图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结合村庄用地规划和功能布局(图5),创造便捷、安全、通畅、优美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村庄本身具备自组织体系,内部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建立微交通,体现村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建立健全村庄交通发展需求,实现村庄网格化交通模式。
图5 村庄整体鸟瞰图
5 结语
通过对村庄规划中的“微更生、微能源、微交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微循环模式对改善农村环境,探讨村庄规划中避免大拆大建,延续建筑使用年限,通过有机更新、节能减排、交通便捷,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结合村庄规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以此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效果,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路 媛.地域性村庄规划的探索与实践——记西安市高陵县张卜村村庄规划[J].华中建筑,2007.25(11):69~71.
[2]荣玥芳,郭思维.关于村庄规划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2(3):42~45.
[3]葛丹东,华 晨.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J].城市规划,2010,36(6):55~59.
[4]周轶男,刘 纲.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分区层面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慈溪市南部沿山精品线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3.29(1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