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技术型院校课程考核体系
2015-08-05秦晓梅
秦晓梅
摘 要 全国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呼声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转型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包括人才培养、课程规划、课程考核等。本文立足于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结合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目前地方高校在课程考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能力本位理论,构建新的考核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能力本位 应用技术型 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7.010
Research on Competency-based Assessment System Applied
Technical Colleg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QIN Xiaomei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5)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awarenes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and develop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assess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 Therefore, it can make an advice of evaluating system.
Key words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pplied science; evaluating system
0 引言
中国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提出:要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自开展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以来,尤其是鲁昕部长和李克强总理发表讲话以来,全国地方高校转型的呼声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其中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就是产学合作。产学合作当然是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实际上学校发展还是要向国际方面的教育寻找标杆,做好自身组织的现代化转型。比如大学内部的治理方式问题,信息化问题,以及课程规划、教师发展、课程考核等问题。为此,课题组立足于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结合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目前地方高校在课程考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能力本位理论,构建新的考核体系的建议。
1 能力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最开始是出现在美国,主要是应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我国在90年代时才开始慢慢关注能力本位教育,并将其引入我国,指导高职教育的发展。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力本位教育以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基础出发,设置课程内容,组织相关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能力本位教育已经逐渐影响到整个教育行业。
应用技术型院校包括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民办院校等,大多建校时间不长;所招收的学生水平大多为三本的学生水平;它们的目标主要是要服务于当地区域的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学校如果一味地效仿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新型办学道路。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也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它涉及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人才培养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等一系列因素。如果培养目标的不同,那么人才培养模式也就会相应不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改革,问题是学校变应用技术型了,人才培养模式变了吗?教学内容、质量评价等改变了吗?因此,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环节的改革都很重要,但是如果脱离了人才培养模式去谈改革,那这些环节的改革就是无本之木,难以有什么效果。考试评价的改革同样如此,只有在应用技术型院校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应用技术型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立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2)考核评价与考核构成。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考核评价功能过强,学生的评优、奖学金、补考重修等,都依赖于学生的期末成绩。教师对于考试的结果很少进行分析和总结。即使学院有相关考核成绩分析的规定,部分老师也是疲于应付,草草了事。更不用说关注这些考核的导向和反馈功能了。另外很多课程考试仍然采用总结性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绝大部分还是取决于期末考试。但是一张笔答试卷难以反映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这种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让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懒于动手动脑,自主学习能力差,只凭着最后期末最后几周突击学习,及格就万事大吉了,这些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显然是毫无帮助的。
(3)考核管理制度。部分院校非常重视课程考核的规范性,希望通过加强对考核制度的严格管理,从而促进学风建设。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体现了对考核的严格管理。但是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院校规定考试内容的构成、每部分的成绩比例、考核的表现形式等等。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课程。它们各具特色,如果配备过细的考核管理模式,就会忽视了课程的个性化特点,那么课程考核的检查、评价、导向和反馈功能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另外,这种不灵活考核管理的制度无形中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挫伤教师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应创新考核管理机制,通过一些灵活的管理方式和鼓励政策来调动教师课程考核改革的积极性。
3 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的探索
3.1 准确把握以能力为本位的“精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在分析要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的评价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基础,多元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深挖学生的潜能,通过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评价方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方式,首先必须要有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因此应用技术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本校、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放低重心,以满足地方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3.2 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科学的评价方法
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方法是以能力标准为参照,对学生多项能力进行评价。它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科学的评价方法,需要对现有的传统评测方式进行改革,借鉴国内外评价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大过程考试的比重,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将传统书面测评变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动态测评,在考核评价中以项目任务、能力活动为载体。活动过程的评价最好是在第一时间,否则时过境迁,效果就大打折扣。另外,活动前后的讨论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在这一环节中,参与者可以群策群力,有效地策划活动,选择方案,顺利实施项目,将个人的经验教训转变为团队的经验教训,发挥团队合作的乘法效应和指数效应;将传统的学生被测评变为学生参与测评,学生之间可互评、自评。让学生学会反馈和总结,这是有效训练的基本方法,也是自我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测评的好方法。将传统的教师测评变为学校、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训练过程。
评价方法要力求做到“三突出”:对学生评价突出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应用型培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培养;改变学生被动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培养责任意识,突出学生主体;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过程给予评价指导,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突出校企结合。
3.3 加强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目的是要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师往往以权威自居,师生之间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缺乏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确立“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并将其贯穿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应用技术型院校主要是培养能够胜任某一职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实现此项目标,当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另外在具备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应具备某种职业能力,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这样的教师才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教师的学术型知识结构的大力改造,激励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成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4 结语
应用技术型院校要转变思维,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科专业布局进行调整,努力将这种需要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等相关方面。这样做势必会导致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等等一系列的改革,而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的改革必然导致评价方式的变化。传统评价方式已不适应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必须承认,传统的学术导向和评价机制根深蒂固,很多院校仍然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这一矛盾找到突破口,为应用技术型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课题批准编号:SGH140893)的成果。课题名称: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国钦.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廖瑞斌.对高效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50-53.
[3] 韩庆祥.能力本位[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4] 宋丽娜.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6):106-108.
[5] 万朴.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3):1-3.
[6] 吴庭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 2008(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