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分析
2015-08-05常艳
常艳
摘要:声乐表演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舞台表演艺术,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中,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以人声为载体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它通过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和艺术手段,诠释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予听众以美的艺术享受。《昭君出塞》是一首经典的声乐艺术作品,通过这首作品的演唱分析,能够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进而为唱好这首作品打下基础。
关键词:《昭君出塞》 演唱分析
声乐演唱是一门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表演艺术,已经成为唤起欣赏者与作曲家情感共鸣的媒介,成为了音乐艺术领域,最富有魅力的表演艺术方式之一。本文阐述了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几点体会:
一、歌词分析
《昭君出塞》这首声乐曲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王昭君在汉朝使者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在马上,冒着凛冽的寒风,往北前行,一路弹着琵琶,在一曲曲乐曲中倾诉着自己对故土的无尽思念。千里迢迢,终于到了匈奴本土,她慢慢习惯了边塞的生活,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和爱戴。后来“昭君出塞”这一典故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王昭君也被冠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誉,为历代所咏唱,不仅因为她有“落雁”之貌,更因为她完成了历史使命,对中国的和平和统一及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用富有激情的语调来朗读歌词,融入丰富的联想,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反复朗读,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歌词的意境,并且发挥想象,以便能够了解歌曲所犯印的主题。然后结合作品的背景、与创作动机,来了解与把握作品的语义内涵和情感内涵。
二、谱面曲式结构及歌唱状态分析
我们在演唱之前,要对《昭君出塞》这首作品的曲谱反复视唱,以便于认真地观察旋律与节奏的变化。再在细节方面注重各个部分的演唱布局和处理。一般来说,前奏与全曲有着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作用。因此,当我们演唱歌曲时,当听到《昭君出塞》前奏一响起,就应全身的细胞融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去。然后,我们重点抓住《昭君出塞》的高潮部分。因为高潮是全曲的重点,也是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全曲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只有做好高潮处的处理,这首作品才具备亮点。下面对作品《昭君出塞》的谱面分层、逐段进行分析。曲式结构A-B-A1三部分进行说明.
(一)“A段”
1.这首艺术歌曲的前奏只有十七个小节,却浓缩着一段历史,它包含着深后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容,可以说是对整首曲子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引子部分一个9拍的长音营造出一幅画面:大汉欢送的号角吹响,昭君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即将离开国土,汉元帝带着文武百官出城送行,昭君踏上出行的木轮马车。最后两小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咯吱咯吱的车轮声和马蹄声。
2.这首歌曲的结构为A-B-A1,是变化的三段体结构,情感的变化非常的复杂,速度与力度也时常有变化,“A段”的第一句歌词“别家园,出雄关……”表现了王昭君离开长安的不舍。这一部分节奏平稳,旋律起伏适中,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讲求气息的平稳均衡,口鼻同时吸气,保持积极地状态,吐字要清晰,我们演唱这一部分时要唱出昭君离开家乡心里非常忧伤的情感。
3.第二句的“女儿情,连胡汗……”表现的王昭君祖国母亲的依恋,一心牵绊着胡汗两朝。两个“从此”要表现了昭君的情感变化,有希望到决心,越来越坚定有力的胆识和勇气,更体现出了昭君甘作牺牲的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和英雄气概,演唱时注意旋律的起伏,尤其是“连胡汗”八度的处理,还有最后“无烽烟”这句演唱时一定要深吸气,喉头保持稳定,喉咙充分打开,注意力度的适度把握运用。
4.间奏部分热情欢快。速度由每分钟88拍增加到144拍。节奏的加快营造出一种了匈奴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昭君的场景,同时也表现出处于纯真年华的王昭君对异族风情充满好奇,在演唱时要表达出昭君对以后的美好新生活充满信心和内心喜悦之情,
(二)“B段”
1.间奏过后由两段词组成。进入“B段”从F调转到了C调,热情奔放的快板。第一段给听众呈现出昭君策马扬鞭,驰骋草原,连天碧草、牛羊成群的塞外风情。让昭君心胸无比开阔。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投入那种美妙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置身于此,用歌声表现出这幅边塞美景。第二段描写了好客的匈奴人民用最热烈的方式即奏响胡笳来迎接美丽的大汉公主,草原阿妈手捧热气腾腾的奶茶,使昭君从嘴里暖到心里的感人场面。这两段歌词,演唱时注意,速度要轻快,吐字要清晰,在最后一句“暖在我心间”时,注意旋律是级进上行的,注意气息一定要保持住。
2.“回首望中原……”唱到这我们内心要联想到此情此景,是昭君对家乡的想念,看到民族间能和睦相处,人民能安居乐业,虽然思乡,但是更多的是欣慰之情,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旋律的起伏,“炊烟夕阳里”音高到小字二组的g音,演唱时要深呼吸,提笑肌积极地去演唱,注意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变化。
3.看似一样的语气词“啊”,却要唱出不同的感情:第一个 “啊”起:唱出内心的情思,为大汉的富强感到骄傲。第二个“啊”承:采用了蒙古长调,两句一强一弱作了对比。第三个“啊”转:由此而内心激动,声音婉转如暗流涌动。第四个“啊”合:最后推向高潮。演唱时注意四个“啊”在情绪上的不断变化,气息由浅到深的保持,力度由弱到强的,有强到弱的不断变化,要做到恰如其分的处理。
(三)“A1段”
最后进入的“A1段”是歌曲的高潮段落。演唱者需要满含热情,情绪热烈,速度由热烈奔放的快板转到激情的广板,诉说赞颂着昭君为汉匈人民和平友好做出的贡献。“一支出塞曲……”两句一强一弱的对比,将全曲推向情感的顶峰,使人感叹昭君这个小小女子为国家为人民倾其一生的豪情。
由此可见,要想学好一首声乐作品,演唱者应当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作品的结构、旋律的用意。然后对这首作品,进行细致处理来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演唱讲求完整才能使听众听得懂并且能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