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功利化现象分析
2015-08-05陈彬韬
【摘 要】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办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功利化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比较显著,本文就之所以出现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功利化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功利化;现象分析
随着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原有的公立高等教育资源已满足不了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为政府解决了很大的财政经费问题。民办高校多是高职类院校,这类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贡献。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在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办学功利化现象及在这些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理事会权利过于集中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高校实行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校长负责学校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党组织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在我国,很多民办高校法人既是出资人又是决策人、管理人和监督者,一人身兼数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运转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多数学校虽然设有理事会、校长、党委,但由于都是受雇于出资人,他们在工作中并没有相应的权利,听从理事会的安排,校长权利得不到保障,党组织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这种结果就是不懂教育的人在指挥教育。校领导和教职工法人治理结构意识不强,导致管理水平不高,违背教育规律。
二、人治多于法治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2009年初,国务院前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也说:“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然而多数民办高校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基本上都存在家族制、世袭制等现象,人治色彩浓厚。据调查,多数民办高校的管理者是创办者本人或其家属。然而,他们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甚至在做各项重大决策时缺乏其应有的理性思维,不是真正的懂教育者。
三、办学理念不端正,管理理念商业化严重
民办高校创校初衷,看到的是办学的巨大市场潜力,其日后的发展多数也是为了生存而发展,在经济利益面前,人才培养的地位苍白无力。民办高校的办学出发点,盈利占了很大比重,一所为了盈利的大学,就是一个企业,必定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考虑投入最低的运营成本。各项投入不到位,这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就是短期行为,学生、家长、甚至教职工对学校认可度低。培养的学生没有质量,办学口碑差,形成恶性循环。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这一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待遇问题。学校管理和教师待遇给老师的感受最直接,它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组织支持。民办高校的职业压力大部分来源于组织支持的缺乏。首先,民办高校采取企业化管理,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强,经常出现压抑、忧郁、担心等压力情绪。其次,民办高校保障机制不完善,待遇不高,教师缺乏安全感,报酬问题是教师离职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公办高校由于有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支持,教师待遇明显高于民办高校教师。
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师自身发展存在障碍。教师自身发展主要包括学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专业发展等因素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民办高校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必须提升学历水平、提高实践能力,以免被淘汰。但由于经济利益,进修深造的机会少,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使许多教师的进修愿望难以实现。其次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在科研素质、课题申报机会、科研条件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在课题申报与立项、发表论文等方面落后于公办院校教师,成为职称晋升的主要障碍。
以上两种主要因素再加上其他因素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民办高校难以形成科学的师资队伍,造成了青年教师居多,评上职称就离职的现象年年发生。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形成恶性循环。
五、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冲突
在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师教学任务重,课余时间还要进行备课,个别老师还兼有其他职务,造成老师们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方面。然而衡量高校的师资力量,主要看其职称结构,而目前我国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正是需要教师们做大量的科研,在相应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才能达到职称晋升的要求。而校方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要求老师们多带课;而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又要求老师们在评职称方面多下功夫。这对老师们来说,平衡教学工作量与科研精力投入,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六、校园文化氛围淡薄
大学应该追求真理,培养人才,引领社会风尚。现如今部分民办高校一味迎合社会,随意调整学校政策,变更专业,制造热点,学术治理缺乏投入,学生培养缺乏长远眼光,管理中不断变招出新,朝令夕改。一些常规的教学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课程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流于形式,相关部门形同虚设。一些能够发挥学生特长,但对学校没有直接经济利益、或者需要投入经费的项目、体育活动,校方对此类活动积极性不高,造成校园文化底蕴薄弱,没有特色。这种教育理念的异化,与功利、浮躁的社会价值取向有关,与时代节奏加快、市场竞争激烈、人心浮躁等背景有关,不注重培育大学精神,无形中忽略了教育主体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导致民办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功利化。
七、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一切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利益为核心,人们更加追求物质的满足与享受,在多种分配方式的作用下,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在这种经济体制作用下形成的思潮与价值判断标准的影响下,社会、学生、家长在思想上、行为上更加注重对利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朱国维,朱斌,陈旻.民办高校办学的趋利性问题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
[2]郭思思,李悦.我国高等教育功利化现象分析[J].科教文汇,2014,7.
[3]王会霞.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J].教育界,2014,12.
作者简介:
陈彬韬(1982~ ),男,河南长垣人,理学学士。
基金项目:2013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324004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