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防治踝关节肿胀的最佳时间探讨
2015-08-05占玉兰车慧虹刘婉云陈奇鸣罗锦辉
占玉兰 车慧虹 刘婉云 陈奇鸣 罗锦辉
占玉兰:女,本科,主管护师
踝关节受损可直接导致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主要症状表现为脚踝肿胀与明显疼痛[1]。近年来,我院应用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受损相关病症,如骨性关节炎、骨损伤及韧带损伤等,获得了极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踝关节镜术后如何尽快地、准确地、有效地防治患者踝关节肿胀,是一个棘手问题。对此,我院近年来采用“1 d”与“5 d”加压间歇冷疗防治踝关节镜术后踝关节肿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治疗疗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72 例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22 例,女14 例;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35.26 ±10.33)岁。试验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35.29 ±10.14)岁。纳入标准:(1)单侧踝关节手术者。(2)均接受了踝关节镜手术治疗。(3)成年患者且年龄≤60 岁。(4)脏器功能均正常。(5)坚持完成疗程,无中断或中转者。(6)意识清楚,容易沟通,积极配合。(7)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糖尿病、高血压者。(2)下肢血管病变者。(3)下肢器官缺陷者。(4)有畏寒、寒战及四肢冰凉表现者。(5)双侧踝关节手术者。(6)合并其它原发肿胀疾病者,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等。(7)精神异常者。(8)不宜研究者,如孕妇、高龄老人、幼儿等。(9)不同意接受研究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病因、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踝关节镜术后,其他治疗护理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冷疗疗程。
1.2.1 对照组 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2]:(1)每4 h 进行1 h 的加压冷疗。(2)踝关节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采用双层棉布包裹冰袋进行冰敷治疗。(4)冰袋置于踝前及踝关节两侧,冰袋完全融化前更换冰袋。疗程1 d。
1.2.2 试验组 术后采用5 d 加压间歇冷疗:(1)每4 h 进行1 h 的加压冷疗,疗程5d。(2)踝关节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采用双层棉布包裹冰袋进行冰敷。(4)冰袋置于踝前及踝关节两侧,冰袋融化前及时更换。术后第2 天每6 h进行1 h 加压冷疗,术后第3,4,5 天每8 h 进行1 h 加压冷疗,疗程5 d。
1.3 评价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制定如下评价标准[3-4]。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 d,分别采用10 分制主观疼痛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反应,0 分为无痛,10 分为最痛。评分越高,表明越疼痛。肿胀评价: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 d,由我院专业医护人员测量患处肿胀程度。测量方法:用一根细线环绕患肢踝关节1 周,测量其连线长度,即可表示踝关节肿胀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后2 d 治疗后3 d 治疗后5 d对照组 36 5.36 ±1.25 4.62 ±1.15 3.97 ±0.87 3.34 ±0.73 2.70 ±0.64试验组 36 5.24 ±1.30 4.50 ±1.06 3.56 ±0.82 2.88 ±0.68 2.12 ±0.5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c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cm,±s)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后2 d 治疗后3 d 治疗后5 d对照组 36 25.50 ±2.47 24.49 ±2.25 24.18 ±2.12 23.96 ±1.98 23.73 ±1.86试验组 36 25.43 ±2.40 24.42 ±2.18 23.78 ±2.00 23.06 ±1.91 22.43 ±1.82
3 讨 论
踝关节镜术后局部加压间歇冷疗,有助于患者预后。冷疗能够以物理降温的形式,刺激患部血管收缩,改变血流量,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水肿、渗出、局部充血等症状,抑制感觉神经,从而减轻疼痛,缓解肿胀,有降温、止血、镇痛和消肿的作用。加压包扎组织可促使淋巴组织的小淋巴管闭合,抑制淋巴液分泌、渗出,使术野淋巴管断处渗出的淋巴液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加压间歇冷疗,具有加压、冷疗的双重功效,对减少踝关节镜术后患者踝关节疼痛及肿胀,有着积极意义。
研究表明,局部加压冷疗对术后关节肿痛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5-6]。但对于术后具体局部加压冷疗的疗程时间,却存在诸多争议。踝关节镜手术后患者给予1 d 冷疗治疗,即能获得理想的止痛、消肿疗效[7]。但我院临床实践显示,术后1 d 短时间的局部加压冷疗治疗,虽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术后1 d 后停用冷疗,其患者疼痛感受及肿胀程度的缓解控制率,明显不如持续5 d 用冷疗的患者好。结果显示,对踝关节镜术后持续给予5 d 长时间的局部加压冷疗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5 d 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减轻,患处肿胀程度大幅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明显优势。由此显示,5 d 局部加压冷疗是踝关节镜术后防治踝关节肿胀的最佳治疗疗程。
总之,踝关节镜术后加强局部加压间歇冷疗处理,持续5 d 疗程,可获得最佳踝关节肿胀防治效果,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1]李玲利,宁 宁,侯晓玲,等.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控制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的肿胀[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9):7386 -7389.
[2]李玲利,宁 宁,侯晓玲,等.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冷疗效果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12):2049-2051.
[3]王菲菲,李 倩,魏玉莲.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4(7):3722 -3723.
[4]谢 琪,刘 慧,黄华扬,等.持续脉冲加压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功能障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239-240.
[5]谢 琪,黄华扬,段俊峰,等.持续冷疗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及肿胀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190 -191.
[6]田润溪,郝玉芳,郭 红.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和冰敷冷疗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11):10-13.
[7]尹辛成,张 翔,赵 凯.加压冷疗治疗膝关节镜检术后膝部肿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8):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