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难,是成功的垫脚石

2015-08-04李炳国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史铁生司马迁贝多芬

李炳国

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史圣

[素材回放]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热用理由]

废寝忘食,他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他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榜样引路]

古人的魅力

微弱的烛光下,太史令正翻阅着古朴的典籍。如枯枝一般的手指抚着古老的文字,心中却如狂浪一般思绪万千,他微闭双眼,两道清泪从两颊滑下,滴落到青色的竹简上。他在恨,恨自己在忧愤中轻生的念头,恨皇帝不分青红皂白,让自己沦为阶下囚,身遭宫刑。然而,他虽恨,却依旧不悔,不悔当年游历各地,不悔当年继承父亲的遗志,更不悔当日朝堂上为李陵辩护,我看到了司马迁的执着,亦看到了他的魅力。(摘自2012年山西省中考满分作文卷)

[应用技巧]

形象描绘,再现情景。考生以史实为基础,通过描写,展现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的心理感受,富有个性,很能突出古人的魅力。

[榜样引路]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摘自2002年江苏省满分作文卷)

[应用技巧]

大胆想象,合理虚构。考生依据史实,对司马迁依然接受宫刑做合理的想象,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他的心志,使文章充盈着人文光芒和历史韵味,也显示出考生相当成熟而扎实的语文素养。

贝多芬:用激情演奏生命的壮歌

[素材回放]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4岁开始学音乐,7岁开始登台演出,经历了童年的不幸、双耳失聪的痛苦、爱情破灭的忧伤、重病缠身的折磨,但是他始终扼住命运的咽喉,在悲苦的深渊里,他选择了抗争,“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苦难和悲剧反成就了他真正有震撼力的艺术。他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歌曲无数,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其中《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被指定为欧盟的盟歌。

[热用理由]

当耳聋之疾缠绕他美丽的音符,当一首首交响曲回荡在世界各处。是他,战风战浪,持之以恒,谱出动人的曲调;是他,锲而不舍,永不言败,弹出高雅的音符。从不幸的谷底到音乐的颠峰,不知他从一个极端飞跃到另一个极端付出的是怎样一种代价。热爱生活,相信自我,就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榜样引路]

昂起头来真美

贝多芬,这位扼住生命咽喉的音乐大师,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着《英雄》,演绎着《田园》,给我们《热情》,送我们《月光》,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斗志。贝多芬从来没有被命运打倒,耳朵聋了,还有口和眼,正是凭着这巨大的热情,他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他的心越挫越坚,他的心灵飞了起来,飞在音乐的碧空上。

昂起头来,让心灵飞在云层之上,这是一种奋斗,一种不息。(摘自2012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满分作文卷)

[应用技巧]

串联作品,展现精神。考生巧用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勾连成句,展现贝多芬坚毅的个性,赞美他巨大的热情,富有创意和表现力。

[榜样引路]

快乐人生

不要向挫折轻易言败,这是快乐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有名作曲家贝多芬丧失了听力,这对一个视声音为生命的音乐家来说,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失去听力给他带来的重重阻碍,从痛苦的坚岩中发掘出无尽的灵感,导引出快乐的甘泉,他抗击挫折的决心在旋律中跃动,他沉迷音乐的快乐在音符间流淌。

于是,贝多芬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摘自于网络)

[应用技巧]

作为例证,证明观点。考生巧用贝多芬不屈命运,战胜耳聋的痛苦,创作出不朽的音乐作品作为例子,证明不要向挫折轻易言败,这是快乐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材料典型,说服力强。

[榜样引路]

在贝多芬的影响下

她天真无邪的笑容再也看不到了,留下来的只是一脸的忧郁,一脸的苦闷,一脸的茫然。

直到那天,她无意中看到了图书馆里的《名人传》。她无聊而又显得有些慵懒地翻看着。贝多芬!她的心颤了一下,她怎么从没有想过贝多芬呢?在贝多芬的周围,只有恐怖的静寂,然而,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他在逝世前的4个月里所创作的作品是轻快的,他的那种快乐是用痛苦换来的,他是那样倔犟地和命运抵抗着,直到最后一刻。

那一瞬间,她似乎看到了生命的光亮。和贝多芬比起来,她是那么渺小。她也意识到自己脆弱的心灵是多么不堪一击。她知道,她不能就这么轻易地被打倒,她要与命运抗争,就像贝多芬——悲哀中永远保持着一丝希望。

她想,她只不过是失去了钢琴,而生活中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等着她去体验。

她笑了,那是她车祸以后第一次笑,阳光洒在脸上,她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格外美丽……

她将贝多芬这个名字铭刻在心中,在新的起点上,微笑着踏上了又一段属于她的人生之路……(摘自《初中生优秀作文》)

[应用技巧]

巧用对比,点亮人生。作者巧以主人公心理描写,展现贝多芬不屈命运创造辉煌给“她”带来的影响,对比之中,获取了正能量,也使文章因素材典型而富有底蕴。

史铁生:平凡的人,伟大的心

[素材回放]

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其中散文《我与地坛》就激励了无数人。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热用理由]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身体是残缺的,而创作出的作品却是完美的,震撼人心的。他身残志坚,体验到的是更多的磨难和不幸,但却表达了最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思想。他的睿智和敏锐,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感动和钦佩。这种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意志,深深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关怀和警醒。

[榜样引路]

苦难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史铁生说:“生命的磨难是一种必然。”于是他从瘫痪中挺了过来,为了深爱他的母亲可以舒心,更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他选择了写作来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做到了,他凭靠顽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的病体艰难地写作。他战胜了苦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他看来,苦难并不可怕,只要跨越了它,苦难就会给你送来一笔丰厚的财富。(摘自《全国初中生优秀作文选》)

[应用技巧]

探究原因,突出中心。作者先引用史铁生的名言,然后探究他战胜苦难的原因,并以他取得的丰硕成果论证中心,说服力强,也使作品材料典型,富有底蕴。

猜你喜欢

史铁生司马迁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没良心”的贝多芬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司马迁拒受玉璧
听史铁生讲故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