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突破校企合作“一厢情愿”局面的探索
2015-08-04罗俭
罗俭
【摘 要】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校企合作的瓶颈是学校合作能力与企业的期望存在不对等性,合作层次不深、水平不高,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意义 问题 对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要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工作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解决实习、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解决科研问题的需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促进专业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中职学校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听取企业和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较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为职业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的工作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深入企业锻炼,教师既能学到扎实丰富的理论基础,还能学到一线工作的技能,这是保证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此外,职业学校还可以从高校、企事业单位聘请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可按照“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参与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满足人才培养对实习实训基地的需求,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提高技能提供有力保证。
(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可从职业教育和自身实际出发,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中职学生就业的“无缝连接”。
(五)实现校企的互利共赢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通过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这是企业合作的动力所在。学校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扩大规模办学效益。通过合作,校企双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互利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也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进下,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绩斐然,一改过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校企合作带来的好处初步显现。然而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校企合作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许多学校的校企合作都遇到了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就是合作层次不深、水平不高。许多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引企入校的,有“校中厂、厂中校”的,有冠名班的等等,但都面临着一种情况:学生无法真正进入合作企业的岗位中实习实训,就算能进入的,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技能水平要求不高的岗位。对于真正能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岗位,企业无法提供给学生实习实训,其原因根本在于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对于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或者会降低企业效益的实习实训,企业大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形成了目前这种难以进一步突破的瓶颈。造成这一瓶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政府没有充分协调职业学校与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推进,政府尚未从全局、系统的角度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运作,缺乏对学校运行机制与企业运行机制之间产生的冲突进行研究,缺乏对学校文化氛围与企业文化氛围之间产生的冲突进行研究,缺乏对校企合作规范与现行的学校制度和企业制度之间产生的冲突进行研究。对上述问题的全面统筹有利于促进现行校企合作制度更好地发展与完善。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但是还不够细化,没有建立权威性、完整性、指导性等。
(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合作能力与企业的期望存在不对等性,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例如职业学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比较弱,专业建设缺乏内涵,师资水平不高,学生技能水平无法达到企业需求等,因而无法为企业创造出很高的利润,甚至会成为企业的包袱,所以造成了企业的合作兴趣不高,大多是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企业较被动,甚至有点“一厢情愿”的感觉, 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动力,往往只源于招工需要。
三、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的对策
(一)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现代学徒制的推进需要政府的强势介入,制定相应政策,把天平双方的企业和学校端平,充分调动企业和学校在学生(员工)培养上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学校方面,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运营,采用商业化拨款方式,即根据学徒的人数、开设课程的数量与培训的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拨款,以提高学校的积极性;对于企业方面,政府对和学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员工)的企业予以财政拨款或减少税收等方式,鼓励和扶持企业。
(二)学校主导,内部开花
目前许多学校的校企合作,由于学校处于弱势地位,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根本无法接纳学生进入核心岗位实习实训,因此很多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需要而做的表面文章。在目前企业和学校合作不对等的情况下,为了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育人的质量,笔者认为学校应大力支持各专业自办产业。例如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烹饪专业开设快餐店、营销专业开设校内商店、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网上商店、美容美发专业开设美容美发室等,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和教师共同指导和管理。这些产业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出发点,实现收支平衡,可持续发展。
总之,职业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政府、学校和企业就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玉梅.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2]林启豫.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0(6).
[3]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