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东盟国家受众的南博会外宣稿件英译

2015-08-04张晓雁

教育界·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英译

张晓雁

【摘 要】基于南博会外宣稿面向东盟国家为主的受众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东盟国家的英语特点和受众情况,对有效地开展相关翻译工作提出了政治等效、规范译文、适应受众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东盟国家 南博会 外宣稿件 英译

一、引言

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是在广西南宁举办的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10个成员国各商贸主管部门和企业为主参加的政商类国际级展会,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政府首脑、经济商贸官员、参展商、采购商及各类游客参加。南博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辐射和影响力在东南亚国家不断加强。

以南博会为载体的对外宣传稿件的英语翻译工作,很大一部分由南博会承办方广西来负责,其面向的宣传对象为东盟国家成员国的受众。与中央级政府部门和媒体所做的对外宣传面向的全球受众或欧美受众相比,南博会具有更为特定的目标群体。翻译界在开展外宣翻译研究时,往往把精力和目标倾注在欧美发达国家或英语母语国家的受众上,而对发展中国家或英语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受众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对东盟国家目标受众的英语使用和认知特点加以研究,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南博会外宣稿件英译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东盟国家英语受众的情况

东盟全称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10个成员国,分别是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东盟国家可以粗略地分为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前者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后者相对落后。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看,东盟国家又有各自的特点,既有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也有政教合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军政府独裁制国家。所接受的宗教包括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儒家文化思想,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东盟国家与中国存在意识形态、华侨、经济和领土争端等棘手问题,而东盟成立的初衷竟然是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英国和新加坡学者2009年所做的调查显示,东盟各国华裔人群虽然对中国持正面态度比例较高,但主要出于血缘关系和文化认同,所了解的东西与实际出入较大,以偏概全和认知停滞现象比较普遍;而在学校接受英语教育,平时也使用英语的人群,对中国印象普遍比较差。这对面向东盟受众的外宣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东盟国家英语渊源和特点

从英语的历史渊源来看,东盟国家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与英语产生过比较重要的接触。如菲律宾一直以来深受美国的影响,英语是其国家的官方语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由于出口经济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一直以来英语的普及率也是很高的;缅甸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直接接受过英语文化的影响;柬埔寨、老挝、越南也曾是西方国家法国的殖民地,同时有比较发达的旅游业,后来也有机会接触正规英语;文莱是资源型国家,非常富有,国民受西方教育的程度很高,英语的普及率也很高。

东盟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打造类似于欧盟这样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统一其工作语言为英语,并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和方案,在各成员国中大力推广英语。在该组织举办的内部活动和交流中,英语成为其工作语言,各类官方正式会议和文件都是用英语来进行交流或记录的。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的使用也正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之中日益普及。

东盟国家的英语是基于其长期的历史发展并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地理特点而存在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是多种语言长期交融、相互渗透的结果,具有浓重的英语变体色彩,呈现出地域化变体、功能化变体和社会化变体的特点。根据学者Kachru运用世界英语三个同心圈理论所进行的归类,东盟国家的英语则属于外圈英语,是一种制度化的第二语言变体,即与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英语使用具有较强的关联度,但与英美国家等内核英语国家相比又相对掺杂了更多的外来元素,从而使得这种变异更具有地域和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反过来对英语使用者的认知、思维、表达和运用产生影响。从官方语言使用来说,英式英语的使用更为普遍,这和东盟国家在历史上受英国殖民统治有关,另外也与当地的文化认为英式英语更加正统也有很大关系;美式英语只在菲律宾等个别受美国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中比较流行。

东盟国家中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将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的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汇有名词,有动词,拼写独特,意思多样,反映了东盟国家在地理和人文等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在东盟以外的英语字典里一般很少触及。东盟英语口语也有其发音和用词特点,对与域外人士的沟通和交流产生很大的障碍,但因本文主要涉及书面材料,故不在此赘述。东盟国家的英语在表面上与主流英语无异,但在深层上仍然具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其中一点就是语法结构相对简单。较少使用从句和独立主格结构等复杂的表达方式,多用简单句和短句,与中文的意合式语言模式有高度吻合的地方,讲究顺序推动和意合,而不太注重西方思维中的形合特点,如时态形式不明显,多用增加时间状语来说明或突出相关的时态,主流英语中具有重要识别意义的名词单复数、不可数名词、冠词、助动词、代词的性和数、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语序、肯定和否定等差异比较模糊。

四、面向东盟受众的外宣英译策略

鉴于东盟受众与以往外宣所关注的欧美发达国家有较大区别,结合以上对东盟国家受众及英语特点的分析和梳理,以南博会为依托的外宣英译应关注以下几点:

1.政治等效。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努力实现翻译的政治等效。南博会是一个特殊的政商高度结合的场合,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势力展示和博弈的平台,面对多个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在译文中一定要突出政治等效的原则。既要保证准确忠实地体现源语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语境,同时也要注意照顾受众的实际情况,使对方能够按照预期接受到相关的政治信息。在具体的翻译操作中,对于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词语或是句子,都应对其概念意义进行研读,并认真分析相关的语境意义和政治内涵,避免简单套用现有的,表面看似相同实则所包含的价值观或政策倾向迥异的英语词汇或表达。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每一位翻译当事人提高政治觉悟,有意识地在翻译过程加以把关,同时也迫切需要翻译主管部门从制度上进行监管。

2.规范译文。保持相同的翻译口径,有效促进受众的理解。翻译的统一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外宣翻译的瓶颈。外宣文件的翻译因其要面向特定的受众,并通过不断地施加相同的刺激来促进意识形态的传递,因此必须在一些术语的使用或常用的表达上实现统一和规范,甚至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如翻译手法和风格上,也要尽量形成口径的统一。因为受众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是基于相同的概念反复地出现和不断地强化才能实现的,如果译文不规范和不统一,各说各话,有时不仅造成概念的混乱,甚至还会让受众产生误会,宣传效果适得其反。在以南博会为载体的外宣稿件翻译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说法,在短期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译文,因此译者应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做好该项工作,可通过定期整理译文,统一规范相关表述并向相关翻译人员发布来实现。

3.适应受众。调整翻译策略,主动适应东盟国家的受众习惯。由于多年来外宣翻译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在相关的英译表达上主动迎合主流英语的受众,出现了偏向主流英语受众的倾向。在面向东盟国家的特定受众时,相关的英译如果不加以改变,宣传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充分地认识到东盟国家英语和受众的特点,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对于复杂的结构和表述,尽量使用简洁的短句,并适当地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必要增补,如概念增补、结构增补、逻辑增补、修辞增补和背景增补,帮助受众较好地接收译文。在比较成熟的条件下,译者也可以考虑使用东盟英语中特有的表达方式,体现英语本土化和英语变体的联系,凸显地域特色,提高本地区利益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外宣目的的最大化。

五. 结语

以南博会为依托的外宣英语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在进行相关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特定受众的情况以及他们使用英语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的翻译策略,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外宣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谢军. 论东南亚英语变体与英语教学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4):35-37.

[2]王正绪,杨颖. 中国在东南亚民众中的形象——基于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 2009(5):53-59.

[3]杨明星. 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翻译, 2014(3): 103-107.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中国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之考探——从合作基础、形式、挑战到完善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