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的SWOT分析

2015-08-02韩振民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共享

韩振民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的SWOT分析

韩振民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本研究对大学城“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大学城的软硬件设施专业、多样,人力资源丰富,场馆资源设施先进;行政化的管理体系,导致场馆闲置;社区居民体育参与意识淡薄,个体富裕但体育健身专项资金短缺;高校丰富的体育资源与周边社区居民体育参与有出入,场馆资源市场化与以教学为主之间相矛盾。为推动高校与周边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管理机构,实施“高校-社区”一体化共享模式。

大学城 体育资源 资源共享 场馆管理 管理制度

引言

大学城所承载的体育资源丰富、专业、多样。然而丰富的体育资源却未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周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体育参与现状堪忧,周边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城高校与周边社区体育资源进行SWOT矩阵分析,寻求融高校丰富体育资源优势作用于周边社区,调动大学城高校周边以及高校内部社区群众的体育参与、锻炼热情,推动大学城高校内部社区与高校周边社区群众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的路径。

1 SWOT矩阵理论分析

对大学城进行SWOT分析,主要是通过罗列大学城的优势资源S(Strengths)、劣势资源W(Weaknesses)、以及机会O(Opportunities)与威胁T(Threats)因素,构建SWOT矩阵,对各要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针对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制定可行性计划与方针政策。根据罗列的大学城SWOT矩阵和制定的方针路线,将SWOT重新组合,组合形式为:SO模式,依靠优势,抓住机会;ST模式,利用优势,抵制威胁;WO模式,利用机会,克服弱点;WT模式,减少弱点,回避威胁。(如下图所示)

2 对大学城“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进行SWOT分析

2.1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优势

大学城作为为国家培养不同专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的教育基地,人力资源丰富,且高校教师群是专业素养较深、实践技能扎实的高学历、高职称团体。大学城人力资源的职称与学历均呈现较高水平,大部分体育教师拥有不同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项目分部广泛,专业实践能力突出。部分大学城设有体育学院,或者体育教学部,以及不同项目的训练基地,为社会培养一线的优秀教师、科研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以及在训的运动员等。

赛事承办、学科建设、传统优势项目、体育社团(大体协)等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体育文化交流,大型赛事的赛会精神、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体育文化的融合,并在校园内不断传播扩大,丰富校园体育生活。

2.2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劣势

2.2.1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衔接

据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周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习惯薄弱,居民社区的管理部门只有社区、街道办事处,没有设立专门负责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管理等工作的机构。社区居民文化程度低、体育锻炼的年龄分布呈现畸形状态,这就导致学校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没有很好的切入点,活动项目与活动内容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场地限制同时寻找新的场地的尴尬局面,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失衡。

2.2.2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图1 SWOT矩阵分析图

据调查在现行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除部分高校的个别项目对外承包租赁外,部分学校场馆归体育部管理外,还有部分归学校后勤管理,缺乏专业的有偿服务,致使体育场馆闲置以及运营模式滞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与训练,与面向社区开放相矛盾,学校上课时间与社区居民锻炼时间相矛盾,学生锻炼的有组织性与社区居民的无方向性相矛盾,导致至今没有完善的开放制度出台。

2.3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面临的机会

2.3.1 政策支持 为缓解社区体育资源匮乏与高校体育资源闲置之间的矛盾,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有关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文件,实现体育设施与场馆资源的社会化。《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指出,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鼓励并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实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的社会共享。

2.3.2 经济支撑 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体育健身活动的有力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城高校与社区的入住率的增加,大学城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大学城有将10万名以上的学生,每名学生的年均消费约1万左右,大部分消费在周边社区的商店、租房、娱乐等;推动农村城镇化,把周边农村的地皮开发为商品房,地皮收入等使得周边社区居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2.4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存在的威胁

高校体育资源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缺乏市场导向,行政化管理应用于高校的结果:官本位浓厚,管理架构传统,人事制度老化,计划经济严重,人文精神模糊,改革步伐缓慢。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由学校缺乏体育常识和场馆管理知识的后勤统一管理,缺乏与市场相适应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方法,导致场馆闲置。

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城社区体育管理体系不系统,造成规章制度以及条文、活动的实施简洁、组织空洞现象的现状。社区体育指导员以及体育相关工作者、组织者和资金的匮乏导致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次数较低。从体育参与人口的年龄来看,年龄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主要是青少年与老年人休闲时间比较多。

3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策略与建议分析

3.1 构建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市场运营为主体的管理模式

为增进“高校-社区”的体育资源共享,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管理与协调大学城社区的体育活动;制定体育资源共享计划,将服务社区、促进高校与社区共建纳入学校章程,做到有章可循。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为促进高校体育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的充分利用,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与组织管理机构,优化配置“高校-社区”体育资源,把服务于社区作为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起点和归宿。

3.2 共建“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实施一体化发展

“学区体育”以高校周边社区居民为主体,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要健身场所,有针对性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无偿、有偿开放相结合的服务,提高服务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功能,形成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社区”体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共创“高校-社区”产业型发展模式。

3.3 明确“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成员有高校与社区,社区在资源共享中扮演的角色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与经营者。作为参与者,社区居民应根据地域性风俗习惯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积极主动的举办并参与各种开放性、社会化的体育活动;作为经营者,把社区体育推向市场,引入市场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拓展体育服务项目。

3.4 多元化募集体育活动经费

为解决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资金紧缺现状,应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探索体育运动和竞赛的商业价值、体育场馆的市场化开发和经营方式,挖掘高校体育资源的市场潜力,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与高校体育活动组织的衔接;多方筹措,大力引进社会资本,社区与高校体育活动和竞赛应引入赞助,活动与竞赛时为赞助商提供展台或品牌宣传,实现双赢;争取体育彩票公益基金,服务社区居民。

4 结论

通过对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研究发现,高校与社区资源配置衔接存在间隙,高校资源过剩,社区体育资源短缺,因此本文针对这以上问题对主要的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机构、体育设施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高校与社区在体育资源合理分配过程中的衔接与角色扮演、高校与社区体育设施的资金来源给予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大学城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刘小平.资源配置理论下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7,5(28),166.

[2]郑汉山.“幸福广州”背景下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SWOT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9;(32).5.

[3]黄晨曦.江苏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实证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1(25).

[4]易奎胜.大学城体育资源及其配置方式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8(5).

[5]邹巍.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G8

A

2095-2813(2015)08(a)-0000-00

天津师范大学哲学社科青年基金课题(52WU1409)

韩振民(1987-),男, 汉族,河南濮阳人, 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共享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以济南大学城地区为例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金融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与资源共享
一种P2P网络客户资源共享系统设计
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