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人制”羽毛球裁判现状及比赛执法研究

2015-08-01张罗罗丁伟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判罚争议

张罗罗 丁伟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

摘 要 羽毛球裁判是比赛节奏,场上气氛把握的关键点。所以裁判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这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做好裁判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县区甚至市一级比赛,一人裁判制是应用得比较广泛的裁判方法。通过临场追踪、访问调查、收集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群众性甚至某些县区一级比赛中经常采用的一人制羽毛球裁判临场判罚引起的争议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推广一人制羽毛球裁判执法提供合理建议:1.当以司线员的角色出现时,必须精准的学会抓角度,预判。2.当以裁判员的角色出现时,要学会用视线的余光观察。3.必须提高裁判员临场控制比赛能力。

关键词 一人制裁判 争议 判罚

一、研究目的

羽毛球一人制裁判由于一些限制因素,在某些时候对场上的判罚具有很大难度,场上因判罚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已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对场上因判罚引起争议的研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佛山市三水区体校,广州体育学院12名做过一人制裁判的二级裁判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临场追踪:通过担任近年全国羽毛球赛事裁判工作,收集了解引起争议的判罚情况。

2.访问调查法:专访裁判界专家同行了解学习临场执裁的经验。

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其他项目裁判员临场执裁的研究动态。

4.综合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羽毛球项目无疑是裁判人数众多的项目之一。国际大赛的一场比赛多达十几名裁判执法。那么最少需要几名裁判员呢,那就是“一人裁判制”,即一场比赛只有一名裁判员。

在县区甚至市一级比赛,一人裁判制也是应用得比较广泛的裁判方法,特别是业余羽毛球比赛大部分都采用的是一人裁判制。一人裁判制不是没有发球裁判和司线员,而是各项任务均由一个人暨主裁判承担。

引起羽毛球赛场判罚争议的因素分析:在一人裁判制下,裁判员担负着多种角色。而比赛中出现错判的焦点,比较集中于判罚界内外球和过手过腰违例,据不完全统计界内外球判罚,可占到全部争议的三分之二还要多,而且对比赛影响也极大。

(一)临场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临场时,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到裁判员的执法。出现与比赛事实有出入的判罚,有些裁判员在判罚时有意偏袒主场队员,做出对主队有利的判罚。

(二)判罚不果断,信心不足。果断的判罚,不仅能提高裁判员自身的形象,而且能向人们展示你对规则和裁判法的精通程度,会使运动员产生一种敬畏心理,有利于比赛的顺利进行。

(三)临场执裁经验不足。一些裁判员特别是年轻裁判由于临场执裁少,对运动员的行为,要求吃不透,处理不当,易引起另一方不满,此外,发球判罚的尺度拿不准,前后尺度松紧不一,造成争议。

四、结论与建议

(一)当一人裁判以司线员的角色出现时,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裁判员所处位置与各条边界线都有角度,没有哪一条线是正对着的裁判员的,因此一定要会“抢角度”。抢角度不是指通过移动身体,使得视线正对准界线,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求我们学会以立体的角度来判断,避免受视线错觉的影响,把实为界外的球误判为界内球。

2.一人裁判制下,裁判员对界内外的宣判是最后的裁决。所以,对界内或界外球的宣报,要迅速、果断,你的任何一点犹豫,都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裁判员对界内外的判断确有难度,特别是远端的边界线,有时视线被遮挡,有时确实看不清楚。这时不要武断,不能乱蒙,更不能受运动员、教练员或场外观众的影响乱猜,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一方认为界外,另一方认为界内,则宣判“重发球”。对于对方打出界的球,运动员自己先喊界外,这是不允许的,应给予警告。裁判员可以先口头提醒,对于屡犯或情节严重的,应按照“行为不端”执行处罚。

(二)当一人裁判以发球裁判员的角色出现时,同样要注意两点

1.如果运动员发平快球,或看似发近网球却突然发力挑发后场球时,要特别注意发球员是否有过手、过腰及假动作(发球动作不连贯)等违例。

2.掌握尺度尤为重要。对明显的发球违例,要及时及早宣判。尤其是不能等对方运动员提出了,再去判,那就太被动了,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当一人裁判以裁判员的角色出现时,要学会用视线的余光观察

裁判员的视线一定要始终盯住球。同时,要仔细、慎重地处理网前的违例。运动员在网前扑球,或近网挑后场球时,裁判员的视线不要马上离开网前,而要用余光注意球的去向,对于“触网”要准确判断出是违例,还是已经死球在前。在“一人裁判制”羽毛球比赛中,网前的判罚也是引起争议较多的。

(四)裁判员临场控制比赛能力

所谓比赛控制是指裁判员在组织、领导比赛过程中根据规则的要求,正确判罚和处理问题。如何把握合适的“尺度”是比赛控制和比赛流畅之间保持平衡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比赛中,裁判员遇到异常事件时,要不慌张,不急躁,不失态,要有修养,有克制,有举措,裁判员面对的是众多的激情高涨的观众,运动员和错综复杂难以理清的纠纷,必须沉着冷静,只有遇变不惊,举止有度,处置得当,才能防止矛盾复杂化和激化,也才能赢得所有参赛者的敬重和好评。

参考文献:

[1] 戴金彪,管颖等.“21分制”对羽毛球男子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88.

[2] 林传潮.任春晖等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9,58,74.

[3] 叶一来,王淑兰.谈羽毛球裁判的“错判”[J].羽毛球.网球.1993(4):39.

猜你喜欢

判罚争议
科技助力背景下视频助理裁判(VAR)技术对足球比赛判罚决策有效性和局限性的分析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讨价还价
争议一路相伴
20
自主招生:在争议中前行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