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1.5TMRI在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15-08-01贺泽民
贺泽民
探究1.5TMRI在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贺泽民
目的 探讨分析1.5TMRI应用在临床诊断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方法 选择64例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实施诊断,实验组患者采用1.5TMRI实施诊断。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实质性肿瘤、血管病变、含液性病变与炎性病变等确诊率略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的骨骼病变检查明显的优于实验组(P<0.05)。同时,骨骼病变CT检查优于MRI。结论 对于骨骼病变CT检查优于MRI,而实质性肿瘤、血管病变、含液性病变与炎性病变等病变MRI略优于CT。
1.5TMRI;CT;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
1.5 TMRI与CT可以清晰的对眼眶部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同眼眶周边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显示,且在临床诊断疾病中具有的作用也逐渐的显著[1]。就具备特征性影像学特点的眼眶肿瘤,例如静脉曲张与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临床诊断较为简单;但是就无特征性影像学特点的眼眶肿瘤,即使是对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鉴别,都是非常困难的[2]。现阶段,关于1.5TMRI与CT图像特征同眼眶肿瘤之间的文献报告非常少,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由此及时有效的对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进行诊断[3]。本研究中主要探讨分析了1.5TMRI应用在临床诊断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邵阳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64例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5.9±3.6)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51~82岁,平均(66.8±4.1)岁。其中眼眶良性肿瘤患者为40例,而眼眶恶性肿瘤患者为24例。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眼突、眼红、视力减弱与眼痛等。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CT实施诊断,CT扫描参数:扫描范围从硬腭上缘至眉弓位置,管电压130kV,自动管电流,1.0~1.5mm层厚横轴位重建,3.0mm重建拍片,加冠矢状位MPR重建,部分病例为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CT增强扫描造影剂:30mgI/mL碘海醇。经过检查后都常规进行矢状位与冠状位重建[4]。而实验组患者采用1.5TMRI实施诊断,眼眶平扫结合增强MRI的扫描序列主要包含T1、T2、矢状位、轴位与冠状位(常规压脂),其中T1图像参数主要包含:层厚为3mm,TE为10,TR为450;而T2图像参数主要包含:层厚3mm,TE为79,TR为4000。眼眶直接增强MRI的扫描序列主要包含增强冠状位、矢状位T1以及轴位T1,没有T2加权图像[5]。其中,MRI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钆喷酸葡胺,其剂量为15mL,而速率为每秒2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实质性肿瘤、血管病变、含液性病变与炎性病变的确诊率分别为90.6%、78.1%、78.1%与84.4%,而对照组患者的实质性肿瘤、血管病变、含液性病变与炎性病变的确诊率分别为68.8%、62.5%、59.4%与65.7%;对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实质性肿瘤、血管病变、含液性病变与炎性病变等确诊率略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的骨骼病变检查显著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n)
3 讨论
眼眶肿瘤,特别是眼眶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根据眼眶肿瘤性质的不同,其临床治疗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术前准确的对眼眶良恶性肿瘤进行诊断与鉴别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MRI与CT可以清晰的对眼眶部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同眼眶周边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显示,且在临床诊断疾病中具有的作用也逐渐的显著。就具备特征性影像学特点的眼眶肿瘤,例如静脉曲张与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临床诊断较为简单;但是就无特征性影像学特点的眼眶肿瘤,即使是对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鉴别,都是非常困难的[7]。现阶段,MRI与CT使术前对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进行诊断的灌浆手段,由此有效的对MRI与CT图像特征同眼眶肿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加强术前判定眼眶部肿瘤病变的准确性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实质性肿瘤、血管病变、含液性病变与炎性病变的确诊率分别为90.6%、78.1%、78.1%与84.4%,而对照组患者的实质性肿瘤、血管病变、含液性病变与炎性病变的确诊率分别为68.8%、62.5%、59.4%与65.7%;对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患者的的实质性肿瘤、血管病变、含液性病变与炎性病变等确诊率略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的骨骼病变检查明显的优于实验组(P<0.05)。
综上所述,1.5TMRI与CT应用在临床诊断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中,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患者的确诊率得到提升,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得到提升。同时,MRI与CT均可以清晰的对眼眶肿瘤进行显示,是临床诊断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的重要方法。
[1] 周全,陈金城,刘斯润,黄力,Arne-JrnLemke.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16(3):99-101.
[2] 许其龙,龚颂建,苏淑娟,等.14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2,21(5):62-68.
[3] 穆秀云,周丽霞,王玉国,等.B超在脉络膜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2,127(5):33-34.
[4] 韩萍.眼球肿瘤的CT诊断(Ⅱ)──脉络膜肿瘤及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8(5):59-61.
[5] 田其昌,王振常,鲜军舫.眼球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16(12):134-136.
[6] 齐乃新,师莉芳,张秋娟,等.眼内期眼球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34(5):7-10.
[7] 姚建华.影像分区及MRI动态增强在眼眶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D].第二军医大学,2012,12(25):14-16.
[8] 吴化民,杨杰,孔庆奎,等.眼眶肿瘤的CT、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4(2):101-1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21
湖南 422000 邵阳市中医医院 (贺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