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8-01陈淑芳吴洁华汤微
陈淑芳 吴洁华 汤微
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淑芳 吴洁华 汤微
目的 分析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42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均分为2组(n=71),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率8.5%,观察组转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脑梗死;介入溶栓;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介入溶栓是临床治疗脑梗死重要手段,但采用溶栓介入治疗时,有着严格的时间窗限制[1],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实施,以此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生命。临床护理路径是为某一疾病或手术制定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计划[2-3]。为了明确脑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溶栓治疗时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其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介入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42例,全部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4]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男96例,女46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8.3±3.7)岁;按照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71),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士在接收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护理流程,根据医嘱,及时转入诊治病房,由医生检查患者若存在溶栓治疗指征可行介入溶栓治疗。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进行处理,其护理计划均不作统一安排。
观察组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1)建立护理路径表。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路径表,严格按照急诊治疗时间,遵守治疗原则,并在期间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护理计划。将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治疗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等按照时间先后建立护理路径表,同时建立护理责任人制度,逐一确认护理项目的实施。(2)入院前护理。护士在接收到急救电话后,要及时询问地址、患者症状,初步判定疾病情况,准备相应物品赶赴现场,在判断脑梗死后,及时开展介入溶栓治疗方案,送入重症监护病房。(3)急诊护理。及时评估病情,安排常规检查,判断无介入溶栓治疗禁忌证后,送入介入室。注意患者期间心率变化,协助医生处理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开放静脉通路,协助医生开展相关检查;血压升高者行降压处理;在出现溶栓治疗指征后及时准备尿激酶,现配现用,选择适宜静脉。溶栓期间每隔15min观察患者医师、瞳孔及肢体情况,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待病情稳定后转入病房,做好交接班工作。(4)溶栓后护理。术后当天,若患者病情稳定,可转回普通病房,向普通房护士讲解注意事项,保持呼吸道通畅,谨遵医嘱合理用药;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基本消除其不良情绪。术后第2天,加强患者饮食、卫生等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5d可停止吸氧及心电监护,谨遵医嘱用药,病情允许下行语言、肢体障碍康复锻炼。术后6~14d评估是否可以拔出导管,叮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结合理疗、针灸、按摩等,促进肢体、语言功能恢复,加强用药指导、饮食指导。
1.3 评价指标 采取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当SAS评分>52分、SDS评分>52分则存在焦虑、抑郁[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2组患者经及时治疗,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病情均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对照组6例死亡,占8.5%,其余患者病情逐渐稳定,2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转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转诊时间(38.6±5.3)min,住院时间(14.7±3.1)d;对照组转诊时间(68.9±4.8)min,住院时间(21.9±3.6)d;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变化对比 2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变化对比(x±s,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介入溶栓是治疗脑梗死常用手段,但通常采取介入溶栓治疗时,其治疗时机不得超过6h,临床治疗脑梗死时,需在此期间采取合理护理措施,促进治疗措施合理实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6-7]。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病情、治疗措施制定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程序,在溶栓治疗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为溶栓治疗提供了必要参考价值。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以护理手段为横轴制定的以时间为顺序的护理流程[8],制定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住院指导等护理缓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治疗时间,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准确治疗,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病情均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对照组6例死亡,占8.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护理路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以缓解,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能够以良好情绪面对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明确各个护士的责任,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利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利于护士长掌握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护理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在此期间根据患者病情适当修改护理措施,根据个体差异调整,以此不断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健康需求,效果显著。
[1] 李海兰.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23-24.
[2] 王凌云.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62-63.
[3] 王玲,常红,董小品.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研究,2007,21(12):3167-3168.
[4] 张艳芹,陈涛.前位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9):982-983.
[5] 黎巧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观察[J].现代医院,2010,10(1):93-94.
[6] 陈美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3):145-146.
[7] 黄英华.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08-109.
[8] 徐云侠,李敏,颜顺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475-47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50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陈淑芳 吴洁华 汤微)
汤微 E-mail:hjj23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