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
2015-08-01唐刚
唐刚
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
唐刚
目的 研究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经过治疗以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下地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下地时间分别为(80±12)min和(5.3±1.3)d,对照组的为(106±10)min和(8.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5±62)mL,对照组的为(204±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大部分都是由于间接外力引起的,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是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以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1]。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髋部最常见的骨折,由于粗隆部的血管非常丰富,骨折后很容易愈合,但是也很容易发生髋内翻[2]。因此如何更好的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选择永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72~89岁,平均年龄(83.52±1.32)岁;骑车时摔伤14例,交通事故伤6例,行走扭伤或跌伤2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73~89岁,平均年龄(82.92±1.31)岁;骑车时摔伤13例,交通事故伤7例,行走扭伤或跌伤2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按照Evans分类[3]均属于不稳定型骨折。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限制其患肢的活动,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尽快安排手术。对所有患者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
对照组:患者采取仰卧位,复位满意之后选择髋外侧切口进入,将股外侧肌剖离,露出股骨大粗隆,置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即可。
观察组:患者采取侧卧位,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入口,将转子间骨折的位置暴露出来,按照常规的方法截骨,使骨折部位复位、固定,然后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安装,采用股骨加长柄进行远端固定,假体股骨头的中心要与大转子的顶端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最终将双动人工股骨头置入即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的比较(x±s)
2.2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有5例出现压疮,8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2.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1,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与小粗隆水平线之间的骨折,是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3-4]。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5],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积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该病的前提[6]。半髋关节置换采用人造股骨柄远端固定及股骨头装置,能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能极大限度地避免骨质愈合缓慢对康复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装置最早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等慢性股骨头疾病的替代治疗,近年来在临床逐渐运用于老年股骨远端的急性损伤并引起临床的重视[7]。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评价手术时间、平均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徐显春,谢杨,李德性等[8-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由于提前下地,因此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合本次研究所得结果,笔者发现: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相比,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效果更理想。
由于高龄患者可能存在手术耐受力低的因素,因此在术前需要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详细了解。若患者长期卧床,则需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则需进行相应调整,让患者耐受术后。服用利血平、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患者均需停药1w才能进行手术,若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则需至呼吸科诊室会诊,由医师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评价,判定患者是否耐受手术。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均在手术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肢功能,能下地行走,有效避免了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尿路、肺部感染以及患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虽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非常理想,但术中需注意以下事项:(1)为避免对患者血压和心率造成不良影响,应尽量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手术;(2)术中操作力求稳定,避免应碎骨进入骨缝导致骨不连;(3)在骨质缺损区可进行骨水泥填充,保证假体柄稳定;(4)主刀医师要具备熟练的技巧,保证手术质量,并力求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1] 朱书涛,刘洋,张明辉,等.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 20(14):1272-1274.
[2] 樊健,俞光荣.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6):494-496.
[3] 钟贵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57-60.
[4] 穆文博,曹力,杨德盛,等.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2):1134-1136.
[5] 李聪.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8(20):2651-2652.
[6] 周嗣盛.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98.
[7] 贺建军.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32(7):1044-1045.
[8] 徐显春,蔡程,唐强,等.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2,12(36):42-43.
[9] 谢杨,谭中华,李长军,等.DHS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治疗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6):49-50.
[10] 李德胜,杨明贵,李光旭,等.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0):917-9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22
江西 331500 永丰县人民医院骨科 (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