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分析
2015-08-01朱岩
朱岩
自制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分析
朱岩
目的 探讨自制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对静脉采血穿刺技术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血管较深,目测不到,需要运用临床经验和一些解剖学知识用触摸的方式,进行血管选择的患者20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均分为2组(n=100)。观察组应用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进行采血操作,对照组不应用,观察2组的采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68%;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3±2)min,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5±3)min。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采血操作中应用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有助于提高疑难血管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省时、节力,节约能源。
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疑难血管;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采血检查是临床和体检的常规项目之一,已普遍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效果评价或健康检查等工作中[1],作为与之紧密联系的静脉采血技术是每1名护士必须具备的护理技能。护士作为静脉采血的主要操作者,采血的成功率对护士本身就是一项考验。如何提高静脉采血技能,是每1名护士都迫切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医院各科室在静脉采血过程中为提高穿刺成功率[2],针对影响静脉采血成功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促进方法[3],以提高护士静脉采血技术水平,多从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血管的选择、不同的穿刺技巧及采血针的选择等方面为重点。而当遇到一些患者的血管较深,不易通过目测寻找,只能依靠临床经验和一些解剖学知识用触摸的方式进行血管的选择。在不断的触摸寻找血管走向的过程中,选择部位会被不止1次的消毒、污染、再消毒、再污染的处理。然而往往即便如此慎重,因为定位的不确定性,反复地穿刺既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也让护士在患者及家属面前感到愧疚和尴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导致病人及家属的不满,为护患关系埋下不和谐的音符,同时可能影响危重病人的诊断[4],特别是一些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厚,血管看不清,而导致静脉穿刺多次失败,不仅加重患者痛苦,影响体检环节的顺利进行,还增加操作者的压力[5],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2014年1月开始研发并自制了“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应用于医院临床静脉采血技术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血管较深,目测不到,需要运用临床经验和一些解剖学知识用触摸的方式进行血管选择的200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2组(n=100)。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制作流程 主要由医用棉签、0.1%甲紫溶液组成,采用医用棉签沾取适量0.1%甲紫溶液,经真空塑装,灭菌后,制成无菌塑包。
1.3 实施方法
1.3.1 观察组 结扎止血带,根据眼观或触摸血管的位置与走向,在找到适宜血管后,打开等离子无菌塑包,取出“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在血管正上方皮肤表面相应位置画出走向标记后,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采血针,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成45°角[6],在静脉上方快速刺入皮肤,然后降低角度至20°左右,沿血管标识位置和方向前进,速度不宜快,见回血后平行送针,采足血量。采样完毕后,嘱患者按压穿刺部位3~5min,操作完毕。
1.3.2 对照组 结扎止血带,用眼观或凭经验选择血管记在脑中,常规消毒,选择适宜采血针穿刺。护士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成20°角[7],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平稳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一段后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平行送针,采足血量。采样完毕后,嘱患者按压穿刺部位3~5min[8],操作完毕。
1.3.3 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评价标准 (1)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无退针现象,顺利采足血量;(2)复针:虽一次穿刺成功,采足血量,但有退针现象;(3)失败:一次穿刺未成功;采血毕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记录、分析、汇总数据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针及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复针率、失败率比较[n(%)]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技术关键与创新点
本项目采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棉签和0.1%甲紫溶液为主要原料,0.1%甲紫溶液作为表面皮肤消毒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利用乙醇擦拭即可清除,不会污染皮肤带来不便,作为定位指示剂,用量少,对人体无明显影响,可以使用。棉签简便易得,可实现一人一物,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利用真空塑装,灭菌后,制成无菌塑包。在使时更清洁、便利,同时也完全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保障了护理操作的安全性。
采用新方法后,血管定位明确,护士在采血操作时,目标性强,在进行穿刺时,进针角度可由浅入深,直至穿刺成功。避免了以往操作中,进针后未见回血,再次触摸寻找血管走向情况的发生。在提高了疑难血管静脉采血成功率的同时,节省了护士静脉采血操作的时间,减少了因穿刺不成功造成的采血针、采血真空管、消毒液、棉签等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此项目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后,得到护理同仁一致好评,得到广泛的认可,
4 讨论
在静脉采血操作中应用“血管走向体表定位笔”,可以提高疑难血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退针现象减低,避免了因穿刺不成功造成的采血针、采血真空管、消毒液棉签等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解决了困扰广大护理同仁的护理问题。
护士作为静脉采血的主要操作者,采血的成功率对护士本身就是一项考验。如何提高静脉采血技能,是每1名护士都迫切关注的问题。从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血管的选择、不同的穿刺技巧及采血针的选择等等,都是护理同仁们关注的课题。与任何一种行业一样,每一种技术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时间的磨练与验证,而提供有效且可行的方法才是提高技能的捷径。新方法的研究已达到成熟应用阶段,有效解决了临床静脉采血过程中,疑难血管无法目测而仅依靠操作护士的经验和感觉,不能准确定位的问题。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节省了医疗资源,节约了护士的宝贵时间,减轻了疑难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更提升了医院整体的护理形象,提供了安全护理的保障,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将此项目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后,得到护理同仁一致好评,得到广泛的认可,同时也可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技术上的静脉输液、深静脉穿刺、小儿肌肉注射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1] 李丽.提高静脉采血质量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3): 103.
[2] 金艳.提高肘正中静脉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06-107.
[3] 曹海燕.针对静脉采血影响因素分析提高采血成功率的技巧[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326-327.
[4] 谢明社.郑桃晓.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技巧[J].西部医学,2009, 21(8):1416.
[5] 李素霞.标识定位法在不同穿刺部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130.
[6] 李萌.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308.
[7] 赵厚玲.触摸定位法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4):561-562.
[8] 许彬.肥胖患者肘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7):72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white blood vessels to the outer orientation influence and role of venous blood puncture technology. Methods hospitalized patients blood vessels in the deep, visual inspection, need to use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some knowledge of anatomy in touch way, select the blood vessels of 200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was in th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00 cases, control group 100 examples,two groups of ordinary materials such as age, sex, disease after statistics processing,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Observation group application blood vessels to the outer orientation in pursuance of the ope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should not be used. After the operation, observe two groups of comparisons.Results Two groups found after comparis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uncture success rate 95%, control group 68%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Observation group(3±2)minutes for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control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5±3)minutes. Each index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operation of venous sampling application "blood vessels to the outer orientation" is helpful to increase the vein puncture success difficult blood vessels, time saving, section force, save energy.
Blood vessels to body surface location pen; Complicated blood vessels; The vein puncture success rate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5.100
黑龙江 154100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