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训练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2015-08-01韩兵缪霆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抛球睫状肌晶状体

韩兵 缪霆

羽毛球训练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韩兵 缪霆

目的 观察羽毛球运动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名7~15岁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羽毛球训练组(A组)和眼保健操组(B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A组3个月后视力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个月后视力高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羽毛球训练的方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显著。

羽毛球训练;青少年;假性近视

日前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居世界第1,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是高达50%~60%[1]。近视为眼屈光系统异常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视远模糊、视近清晰为特征。近视可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临床证明大多数真性近视都由假性近视发展而来,而假性近视则是一种暂时性可逆性的近视现象,所以对假性近视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羽毛球训练的方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疗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2—2014年50例青少年假性近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羽毛球训练组(A组)和眼保健操训练组(B组),各25人,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裸眼视力、病程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1985年制定真假近视分类标准[3]进行诊断。即患者远视力低于正常,近视力正常,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近视消失,呈现正视或轻度远视为假性近视;近视屈光度数未降低或降低度数<0.5 DS者为真性近视;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0.5 DS),但未恢复为正视者为混合性近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不包括真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者。

1.1.2 纳入标准 年龄在7~15岁的患者,通过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假性近视,无其他眼部器质性疾病及病理性近视,无心脑血管及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能够按要求坚持治疗,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组在家长的带领下每周进行3次羽毛球训练,每次时间为1 h,共训练3个月。方法如下:基础练习,可以先让孩子用球拍颠球来培养球感,在连续颠球数10下的前提下,要求孩子把球放高再颠;短接球练习:父母可在5 m左右的距离抛球给孩子,让他持拍回球。然后逐渐增加抛球方向的变化以及速度变化,让孩子适应各种姿态的回球方式以及不同的球速;长接球练习:在正式场地上过网来回击球,注意在家长陪练的时候尽量发高抛球。此3种方法从基础练习开始,循序渐进。全学会后也可以在每次训练中涉及,以增强不同的应球能力。B组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做两次眼保健操[4]:揉天应穴、挤按睛明穴、揉四白穴、轮刮眼眶4节,每节不少于1 min,共坚持3个月。两组患者在3个月后分别复查视力。

1.3 疗效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视力进行划分。显效:视力提高5行以上;有效:视力提高2~4行;无效:治疗后视力提高不足2行或视力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视力试验前后自身比较 A组3个月后视力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个月后视力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说明眼保健操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有一定恢复作用,但效果不明显。而A组运用羽毛球训练,视力恢复非常明显。

2.2 A组和B组治疗前后视力疗效比较 A组3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A组的疗效优于B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1 A组与B组视力测量前后自身比较

表2 A组和B组治疗前后视力疗效比较

3 讨论

近视的病因至今并不十分明确,形成和发展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临床的诊治发现,当看近物时,睫状肌会反射性的收缩,睫状肌向前拉动,悬韧带松弛,使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有所增加,使物像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假性近视又叫调节痉挛性近视,即患者远视力低于正常,近视力正常,调节痉挛解除后近视消失,呈现正视或远视。青少年长时间视近处物体时,由于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是散开的,而散开光线通过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在其视网膜之后成像,视网膜上的物像是模糊不清的,为了把眼球后面的物像移至视网膜,往往通过增加晶状体的调节力量的方法使物像清晰,因此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睫状肌过度的不必要的及不适当的收缩,则引起睫状肌痉挛,远点接近近点,持久异常调节从而产生假性近视[5]。

羽毛球运动在打球的过程中,眼睛快速的随球移动。当羽毛球高速飞行时,人的睫状肌收缩、眼球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依靠自身弹性曲度变大,折光度增大,看清来球方向;当回球远去时,则刚好相反,睫状肌放松,连接晶状体的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得扁平,保证看清远处的羽毛球。在连续不断的击球回球中,孩子眼球中的关键部分如睫状肌、晶状体和悬韧带都得到锻炼。在A组的训练方案中特意加入了颠高球,发高抛球。这些远距离的球可以很好地松弛睫状肌,使长期近距离视物引起睫状肌痉挛得到缓解。近距离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抛球练习可以使睫状肌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以预防假性近视的反复。因此,羽毛球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睫状肌的疲劳痉挛,还可以全方位训练睫状肌,预防假性近视的发生。标本兼治,值得推广应用。

[1]松汪山献,陈国贵.近视的发生与预防[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0(3):114-115.

[2]李淑英.儿童假性近视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72.

[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组.真假性近视定义与分类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6,22(3):184.

[5]岳江,岳辉,任秋锦,等.视觉训练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正相对调节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17-719.

2014-08-11)

1005-619X(2015)02-0174-02

10.13517/j.cnki.ccm.2015.02.030

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缪霆

猜你喜欢

抛球睫状肌晶状体
看手机诱发老人新眼病
运用排球攻防技术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教学策略
扩瞳验光前如何判断扩瞳药已经起效?
抛球机的介绍及运用方法庞见维
绿色可以保护视力吗?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对眼睛最有益的运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