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肠麻痹的治疗及中药预防

2015-08-01黄玉坤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修补术穿孔肛门

黄玉坤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肠麻痹的治疗及中药预防

黄玉坤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肠麻痹的治疗及中药预防方法。方法 选取2012-01—2014-01于我院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后分别进行术后治疗,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法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概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肠麻痹发生率为37.9%,观察组患者共有3例(10.3%)发生术后肠麻痹,观察组的术后肠麻痹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22,P<0.05);所有肠麻痹患者经中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接受穿孔修补术后,可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预防治疗,有效降低术后肠麻痹的发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术后肠麻痹;中医预防

肠麻痹是开腹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属应激性不良反应[1],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其生活质量。探讨术后肠麻痹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方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院于2012-01—2014-01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采取中药预防及中西医联合疗法,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01—2014-01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1.7±2.9)岁;所有患者均由于胃十二指肠穿孔而行修补术。将58例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且均自愿参与,符合伦理学原则。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持续性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合理的营养支持、改善水电解质平衡、维持体内酸碱环境平衡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预防治疗,汤剂药方组成为:生大黄15 g、黄岑10 g、枳实12 g、木香10 g、白芍15 g、蜂蜜25 g。将药物放入500 mL清水煎煮,待药液量减少至250~300 mL时装瓶,保持药液温度为40℃左右进行低压保留灌肠,150 mL/次,1次/d。

1.3 术后肠麻痹诊断标准[2]①术后患者出现明显腹胀感,肠鸣音<2次/min甚至消失。②术后24~72 h未见肛门排气或排便反应。③腹部平片显示小肠及结肠部位有明显的胀气扩张症状。

1.4 观察指标[3]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麻痹发生率;并将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方差,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有11例(37.9%)患者发生肠麻痹;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术后肠麻痹患者共有3例(10.3%),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肠麻痹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22,P<0.05)。

所有肠麻痹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综合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综合比较(±s)

住院天数(d)对照组 29 48.36±5.02 27.30±4.16 8.74±2.24观察组 29 32.73±6.14 16.25±3.84 5.23±1.05t10.428 10.328 7.508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h)肠鸣音恢复时间(h)

3 讨论

麻醉药物的使用、穿孔后胃液刺激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等,均可能导致术后肠麻痹,给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中医理论认为,手术治疗在祛邪的同时也造成人体气血损伤,导致“脾胃失和,气血不畅[4]”,表现为腹胀、肛门排气异常等,术后肠麻痹可归于“肠痹”范畴。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疗法可直接将药效分子经直肠黏膜输送入体液循环系统,不仅能够提升局部区域的药物浓度,使药效得到更充分发挥,还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显著减轻胃肠负荷。本研究所用药方中,生大黄、枳实及黄岑具有清热通下功效[5];木香具有调气功效,可促进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白芍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止痛作用,减轻患者的术后不适感。多种药物共同使用,可行气通便,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且该药方的药效缓和,对机体的刺激程度较小,适用于术后恢复阶段的患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肠麻痹的概率仅为10.3%,远低于对照组37.9%;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在预防术后肠麻痹方面有显著功效。

综上所述,患者在接受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应及时进行中药低压保留灌肠治疗,降低患者发生术后肠麻痹的可能性;对于术后肠麻痹患者,也应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术后病情恢复。

[1]刘涛,王川军,缑美玉.排气汤预防术后肠麻痹的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1,29(5):13-14.

[2]沈晓娣,刘国涛,金丽明.中西医结合预防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肠麻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04-106.

[3]刘冲,岳爱珍.六磨汤加减治疗腹部手术后肠麻痹9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571-573.

[4]李海峰,刘海青,康福贵,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肠麻痹9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1):117-118.

[5]王艳丽,潘秀玲.针药并用治疗术后肠麻痹27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4(8):45-46.

2014-08-12)

1005-619X(2015)02-0159-02

10.13517/j.cnki.ccm.2015.02.022

125100辽宁省兴城市中医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修补术穿孔肛门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肛门瘙痒不能挠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