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源地发展的破局之路

2015-07-31丁吕

浙江人大 2015年7期
关键词:平湖市人代会水源地

丁吕

今年5月,地处沪浙交界的平湖市广陈镇小新村的出境交界断面水质再次达到“优秀”,实现了自去年3月份以来的“十五连优”。

这一切,得益于广陈镇在当地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率先建立的镇级生态补偿机制。

代表苦寻“水源地”发展新路径

广陈镇经济基础薄弱,年均可用财力仅1000余万元。可该镇是平湖市仅有的备用水源取水口所在地,为保障全市70多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不能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以及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一方面是招商引资困难重重,另一方面生态保护难中求进,广陈镇的发展曾一度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局。

近年人代会上,每次都有镇人大代表提出“强化水源地生态保护”、“加强保护区河道整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建议,镇人大主席柳永良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均衡发展的难题。

“能不能建议市政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个想法第一次在2011年镇人代会上提出时,立即引来一片哗然,“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其他地区有先例么?”“这个想法不错,我觉得对广陈未来发展有利。”……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为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代表建议,走出一条符合广陈镇实际的发展新路。

会后,代表们马上进行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多次与市级有关部门研究探讨在广陈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在2012年初的平湖市人代会上,广陈小组的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的建议》。

该建议虽引起了市政府的关注,可由于没有先例,代表们得到的答复是:这一机制的操作性和实施性有待考量,能否建立还需进一步研究。

催生保护新机制,打开发展新局面

这样的结果,虽让代表们有些失望,但他们并不气馁。2014年初,在平湖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广陈小组再次提交《关于要求市政府建立饮用水源备用地生态保护财政补偿机制的建议》,要求以财政补助的形式,加强广陈镇政府对水源地生态的保护力度。

这次的建议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当年度重点督办建议,推动该建议得到有效办理。2014年5月15日,市环保局召开重点建议答复会议;2014年6月,市环保局多次到广陈镇与人大、政府对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工作;2014年8月,市环保局正式形成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意见,提交市长办公会议讨论。

2014年8月26日,平湖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在广陈镇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的实施意见》(平政发〔2014〕197号),决定在广陈镇率先试行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嘉兴市首次在镇一级政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这对市政府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尝试和实践,可对广陈镇来说,只有保质保量做好“规定动作”,想方设法完成“加分动作”,才能拿到每年200万元的补偿资金。

2014年以来,广陈镇政府累计完成违章猪舍清理46.8万平方米,削减生猪超过10万头,治理“三河”106条,疏浚河道27.7公里,清运垃圾7300多吨,镇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3月,按照《关于在广陈镇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的实施意见》中设定的考核标准,平湖市生态办对广陈镇2014年度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水平、生态建设行动方面的27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最终,广陈镇获得了89.5分的综合考评成绩。根据综合情况,广陈镇2014年度可以获得168.5万元的补偿款,目前已全部到账。

“这样的考核办法比较合理,有利于广陈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但对于奖补的金额,我认为还可以提高一些。尤其是近年来群众对水质要求不断提高,政府要做的工作也相应增多了。”市人大代表陶海平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事实上,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不仅为广陈镇出境断面水质考核、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源地保护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也为广陈镇推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提供了一条新路。下一步,广陈镇人大将通过跟踪督查、集中评议等形式,就该制度实施情况开展监督,督促政府抓好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打造美丽幸福的和谐新广陈。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湖市人代会水源地
快乐
人代会上看民生
省级人代会立法渐入佳境
镜头闪过人代会
喜看人代会上“微信热”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吉林省供水水源地问题探讨
矿山疏干排水对地下水源地影响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