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疗法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5-07-31刘涛陈冬梅叶秋燕伍柳丝

当代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压氧神经功能有效率

刘涛 陈冬梅 叶秋燕 伍柳丝

高压氧疗法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刘涛 陈冬梅 叶秋燕 伍柳丝

目的 探讨高压氧疗法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联合日常生活能力缺陷程度评分(MESSS)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M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后高压氧组的N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2±6.7)分vs(11.7±5.9)分](P<0.05),ME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3±8.2)分vs(17.9±7.8)分](P<0.01);高压氧治疗组基本痊愈26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9例,无变化10例,有效率为73.7%,高压氧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结论 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效果更佳。

高压氧疗法;后循环缺血;疗效分析

后循环又被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其包含了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各分支组成,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海马、枕叶及部分颖叶及脊髓的血液供应。后循环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损害。高压氧疗法是将患者置身于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吸氧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随着高压氧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压氧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采用高压氧联合常规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患者76例,均符合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高压氧组38例,经确诊均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9~78岁,平均(64.35±5.9)岁;动脉硬化19例,高血压25例,高血糖12例,高血脂5例;临床诊断:TIA 18例,脑干梗死6例,小脑梗死5例,枕叶梗死4例,颞部后叶梗死3例,丘脑梗死2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0~81岁,平均(65.8±6.3)岁;动脉硬化20例,高血压23例,高血糖13例,高血脂4例;临床诊断:TIA 17例,脑干梗死7例,小脑梗死4例,枕叶梗死4例,颞部后叶梗死4例,丘脑梗死2例。2组患者在高危情况、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药物(防治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脑细胞保护等综合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同对照组),加用高压氧疗法(采用杭州新颖氧舱厂生产的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2.0ATA,加压20min,戴面罩吸纯氧80min,吸氧方案:40min×2+10min,2次吸氧中间休息10min,减压20min,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20d,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表[3]及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缺陷程度(MESSS)评分标准[4]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d后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2)治疗前和治疗后20d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2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式增加8分;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或更多;死亡。其中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视为有效,无变化、恶化及死亡视为无效。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及MESSS评分情况 2组患者治疗前的M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后高压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ME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后循环缺血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d后的NHSS及MESSS评分比较(x±s)

2.2 疗效情况比较 高压氧组患者基本痊愈26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9例,无变化10例,有效率为73.68%,高压氧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6.333,P=0.012<0.05)。见表2。

表2 2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情况比较[n(%)]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其中主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穿支小动脉病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压氧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ME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患者的同期水平(P<0.05);高压氧组治疗的有效例数为36例,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有效例数28例,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高压氧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其机制为: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疾病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研究发现在0.2MPa氧下脑组织氧分压比常压吸空气时提高7倍,脑皮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氧分压可从2.7~6.0kPa增至60kPa,氧的弥散半径可从30μm增至100μm,超过脑皮质毛细血管的60μm的平均弥散距离,氧气可以从正常的脑区向缺血缺氧的脑区弥散供氧,解除或减轻病变区的缺氧状态,同时在高压氧下,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但缺氧组织的血管因缺氧二氧化碳积聚、酸中毒等而麻痹对高压氧不敏感而血管无发生收缩,导致高浓度的氧的血液由正常部位流向缺血区,出现“反盗血”征,而使病灶获得较多的血供和氧供,由于在高压氧下,全身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仅椎-基底动脉动脉例外,高压氧下椎-基底动脉动脉扩张,椎基底动脉及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增加了脑干网状结构的血供和供氧,实验证明在0.2MPa下吸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18%[5],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的缺血状态,此外高压氧可以使全血比粘度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减少,红细胞比积和全血还原比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增快,改善血流变特性,降低血液粘度,可减少血栓形成发生率[6-7]。因此从高压氧治疗机制和此次对照试验可以看出高压氧治疗加上常规治疗后循环缺血比单用常规治疗后循环缺血效果好。

现高压氧学会提出“HBO+X”治疗方案[1,8],X是指综合治疗,包括药物、理疗、基础治疗等,强调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治疗,通过本实验总有效率对比也进一步证明“HBO+X”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另外由于本资料样本数较少,还有待临床上更大样本数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求更有力的证据说明高压氧在后循环缺血中的疗效情况。

[1] 易治,翁其彪.新编高压氧医学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1-16.

[2] 孙春雷.彩超在诊断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41-42.

[3] 孟飞燕.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6):95.

[4] 骆洁恒,李敦国.甜梦口服液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7-48.

[5] 刘志艳,李玲,梁成,等.高压氧对实验兔脑血管前、后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1(7):22-25.

[6] 张怀东,杨太清,陈丽娟,等.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41.

[7] 申改青.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4):69-70.

[8] 岳增文,孔德钦,徐莉.高压氧舱在缺氧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8):975-9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2.036

广东 526000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刘涛 陈冬梅 叶秋燕 伍柳丝)

猜你喜欢

高压氧神经功能有效率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