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K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与凹陷型骨折治疗中的近期疗效

2015-07-31李誉

当代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楔形乙组甲组

李誉

PK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与凹陷型骨折治疗中的近期疗效

李誉

目的 研究分析PK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与凹陷型骨折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6例患者。其中20例楔形骨折(甲组),16例凹陷型骨折(乙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患锥椎体前缘与中央高度比,Cobb角度以及VAS评分。结果 甲组术后患锥椎体前缘高度比、患锥椎体中央高度比与手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后凸Cobb角度显著变小(P<0.05)。乙组术后患锥椎体中央高度比显著增加(P<0.05),然而患锥椎体前缘高度比与Cobb角度和手术前相比没有显著性改变。且手术后甲组的患锥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显著大于乙组(P<0.05),后凸Cobb角度纠正度数显著大于乙组(P<0.05)。甲组与乙组术后VAS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采用PKP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与凹陷型骨折,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序列,快速缓解痛感,近期疗效明显。

PKP;胸腰椎单椎体楔形骨折;凹陷型骨折;近期疗效

PKP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用疗法,适合用在与骨折有关的疼痛,伴随性脊柱畸形改变等相关疾病[1]。与PVP(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而言,PKP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痛感,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临床习惯性把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楔形骨折、凹陷型骨折,本研究采用PKP方法治疗楔形与凹陷型骨折,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例楔形骨折(甲组),16例凹陷型骨折(乙组),男7例,女29例,平均年龄(56.8±6.3)岁,平均病程(1.2±1.0)个月。病因:6例摔伤,13例坠落伤,10例扭伤,7例搬重物受伤。骨折位置:13例L1,5例T11,18例T12。甲组:通过CT检查有例椎体前壁出现明显破裂迹象,后壁无破裂。乙组:通过CT检查显示为上下终板破裂,有例椎体后壁向着椎管内部破裂后凸出,有明显的爆裂性改变。甲组与乙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36例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均用DEXA(美国Lunar 公司生产)检测腰椎骨密度,参照WHO的相关诊断要求:当T(骨密度)值在-1.0以上表示正常,当T值在(-2.5~-1.0)意味着骨量减少,在≤-2.5以下说明骨质疏松。检测结果为:腰椎平均骨密度达到0.68 g/cm2,平均T值达到-3.2时,说明为重度骨质疏松。

先对甲组与乙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用经皮经锥弓根置入单球囊,双侧按照顺序扩张,各种操作步骤均在C型X线机辅助下实施定位,其中椎体终板与X线相平行,骨折椎体无双边影,双侧锥弓根形状彼此对称。在正位透视的情况下用2根细克氏针定位与患锥锥弓位置,穿刺针的针尖处于锥弓根外部上边缘部位进针。从上向下对准锥弓根,钻入带芯穿刺针直到锥弓影的中线部位,穿刺至椎体后边缘前3 mm位置,再抽出穿刺针内芯,放入导针于扩张管、工作套管,构建工作通道。借助X线透视,经过1根工作套管钻入椎体,确保钻头尖延伸至椎体前1/3位置,取出钻头,置入可扩张球囊,夸张时力度为50 psi后,拿出球囊内芯导丝,进一步施加压力。当X线检测显示扩张球囊到达终板以后,停止扩张,在这个过程中,需保证两组最高压力在300 psi以上。待取出球囊以后,将拉丝后期3~7 mL左右的骨水泥慢慢注入扩张以后的椎体空间内部。手术后要求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待2 d以后再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手术前、手术后患锥椎体前缘和中央高度比,小范围内后凸Cobb角度数值与VAS评分等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术后患锥椎体前缘高度比、患锥椎体中央高度比与手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后凸Cobb角度显著变小(P<0.05)。乙组术后患锥椎体中央高度比显著增加(P<0.05),然而患锥椎体前缘高度比与Cobb角度与手术前相比没有显著性改变。且手术后甲组的患锥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显著大于乙组(P<0.05),后凸Cobb角度纠正度数显著大于乙组(P<0.05)。甲组与乙组术后VAS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低,骨微观结构退化,并且骨小梁变得十分薄细,极易发生断裂,骨变得非常脆,当疏松脆弱的椎体受到外界压力作用时极易出现塌陷变性,或者压缩性骨折[2-3]。楔形骨折主要症状为椎体前部、侧部皮质受累,后部皮质完整,没有明显的压缩或者破坏。骨折形成机制多为屈曲暴力,脊柱后凸相应地增加了脊柱前部的弯曲力度,加重椎体前部压缩性骨折。骨折疏松患者一旦遇到轻微屈曲,或者暴力很容易发生楔形骨折[4]。

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可知,凹陷型骨折多表现为椎体中央塌陷,上终板明显向下方塌陷,而下终板明显向上方凹陷,且病锥椎体前边缘高度和相邻上下椎体前边缘高度明显下降,中央部位的下降程度最明显。楔形骨折和凹陷型骨折的区别在于前者椎体前后边缘高度丢失程度严重,且椎体会发生楔形变化,脊柱矢状序列有明显变化,后凸畸形变化较明显[5-6]。但是后者椎体前后边缘高度的变化要比中央位置低,以至于脊柱矢状序列未出现明显改变,且无显著性后凸畸形,缩小后凸角度。

通过PKP手术后甲组与乙组的前中部高度对以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前边缘高度的恢复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球囊扩张塌陷椎体环节,凹陷性骨折的恢复主要在椎体塌陷中央部位,而楔形骨折主要在椎体前中位置。以至于楔形骨折与凹陷性骨折脊柱后凸畸形纠正角度村存在一定差异。后凸角度小且属于凹陷性椎体骨折,以及脊柱部位明显后凸畸形,会强化椎体刚、强度,影响恢复椎体中央高度,但起到了快速缓解痛感的目的[7]。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后甲组的患锥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显著大于乙组(P<0.05),后凸Cobb角度纠正度数显著大于乙组(P<0.05)。甲组与乙组术后VAS评分和手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王桂红[8]结果相吻合。同时也说明了采用PKP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与凹陷型骨折,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序列,快速缓解痛感,近期疗效明显,至于PKP远期治疗效果,临床仍需选取大量参照深入研究。

[1] 陈俊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骨折与凹陷型骨折的效果[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4(3):109-112.

[2] 刘勇.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椎体真空征[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1):76-79.

[3] 朱新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0,7(26):119-121.

[4] 张斌.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7(10):316-319.

[5] 吕松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3(50):136-141.

[6] 李雪松.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2(1):46-51.

[7] 殷铁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9(30):316-318.

[8] 王桂红.椎体成形术和传统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5(9):125-1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8.040

广西 537200 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骨一区(李誉)

猜你喜欢

楔形乙组甲组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0例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