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治疗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5-07-31赵小青王焱平

当代医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食管癌营养意义

赵小青 王焱平

肠内营养治疗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赵小青 王焱平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补液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组20例;肠内营养组20例。营养治疗14d后,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和氮平衡等营养指标。结果 治疗14d后,3组患者血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转铁蛋白分别为(1.7±0.08)g/L、(1.9±0.1)g/L和(2.3±0.1)g/L,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铁蛋白降低最为显著,肠外营养组降低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治疗14d后,3组氮平衡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氮平衡恢复均较对照组迅速(P<0.05),肠内营养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其他抗肿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癌症;肿瘤;肠内营养;应用研究

肿瘤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恶性肿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肿瘤对患者机体的大量消耗和患者本身对营养的摄入不足,因此,肿瘤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提供营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辅助其他治疗,达到个体化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2]。本研究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江西省临川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2.3±5.9)岁。肠外营养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4±5.7)岁。肠内营养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3.6±6.1)岁。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符合第8版《内科学》食管癌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食管瘘、脓胸及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知情同意[3]。

1.2.2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年龄<18岁。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术后7d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每天补充能量为600~800kcal。肠外营养组: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通过周围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将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和维生素装入3L袋内输注入患者体内,其中葡萄糖和脂肪各占总能量的50%。每天补充能量按照30kcal/kg,蛋白质0.5kcal/kg进行配制,输注时间为16~18h。肠内营养组:术前为患者安装三腔二囊管,通过管道将营养物质送到胃内。根据患者的体质量以及病情等情况,计算患者每天的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患者每天供给的能量从20kcal/kg逐渐增加到30kcal/ kg,蛋白质从每天1.0g/kg逐渐增加到2.0g/kg[4-5],输注速度控制在25~75mL/h。

1.4 观察指标 通过监测血常规、肝功、肾功,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和氮平衡等营养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变化比较 3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转铁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铁蛋白降低最为显著(P<0.05),肠外营养组降低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变化比较(x±s)

2.2 3组患者术后氮平衡情况比较 3组比较,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氮平衡恢复均较对照组迅速,肠内营养组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组,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肿瘤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很大,许多患者在术前都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肿瘤原发病灶多引起患者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对患者的手术和后期的综合治疗都会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肿 瘤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扭转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由于营养不良带来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延缓肿瘤的进展,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6]。目前治疗主要包括肠内治疗和肠外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十分有利。

表2 3组患者术后氮平衡情况比较(x±s,n=20)

肠内营养是一种经胃肠道为患者提供能量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包括口服和导管输入2种方法,其中导管输入又包括:鼻胃导管、鼻十二指肠导管及鼻空肠导管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延缓肿瘤的进展,促进和辅助其他抗肿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同时,肠内营养还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维持患者血液总蛋白的水平,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功效[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d后,3组患者血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转铁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铁蛋白降低最为显著,肠外营养组降低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3组氮平衡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氮平衡恢复均较对照组迅速(P<0.05),肠内营养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提示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护患者肝肾功能。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个体化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其他抗肿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胡万胜,凌亚非.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结直肠癌术后临床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35):116-117.

[2] 柳新.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08,29(7):331-332.

[3] 刘文,何树松,朱宏,等.9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3):358-359.

[4] 杨祖安.肠内营养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运用[J].重庆医学,2011,40(20):2050-2052.

[5] 任超群.45例恶性肿瘤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2014,3(下):94-96.

[6] 郎建华.胃恶性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5):140-141.

[7] 于琪.探讨与分析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4,20(14):113-114.

[8] 周飞燕,许勤,陈丽,等.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足及其原因的调查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1):62-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6.061

江西 344000 江西省临川第一人民医院内三科 (赵小青 王焱平)

猜你喜欢

食管癌营养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