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比较研究

2015-07-31吕兴元

当代医学 2015年33期
关键词:刀片髓内螺钉

吕兴元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比较研究

吕兴元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动力髋螺钉治疗的54例作为对照组,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的5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以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及康复情况、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效果更佳,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并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股骨粗隆骨折;动力髋螺钉;抗旋髓内钉;螺旋刀片;股骨近段髓内钉

股骨粗隆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因此正确的治疗患者多预后良好。在临床上手术内固定方法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固定物进行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更有利于髋、膝关节功能的恢复[1]。本研究探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提供借鉴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动力髋螺钉治疗的54例为对照组,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的5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5例,女19例;年龄35~70岁,平均(61.3±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7 d,平均(3.7±1.0)d;Evans分型为Ⅰ型23例、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5例。观察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39~72岁,平均(61.6±4.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h~9 d,平均(4.0±1.4)d;Evans分型为Ⅰ型26例、Ⅱ型17例、Ⅲ型9例、Ⅳ型3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自粗隆顶上约2 cm处行股骨外侧切口约10 cm、逐层操作显露显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骨折部位,颈干角定位器安放于粗隆顶下方,经定位器向股骨颈方向钻入导针,C型臂X线机确定导针位置适宜后钻入攻丝,合适长度的动力髋螺钉固定,确定骨折固定满意、放置引流管、完成手术操作。观察组采用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麻醉及体位同对照组,自粗隆顶端以上约5~10 cm处纵行切开皮肤5 cm,由粗隆顶点插入导针至股骨髓腔,扩近端髓腔,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主钉沿着导针插入,然后拔出导针,同上方法向股骨头颈内打入螺旋刀片,刀片锁定完成后拧入远端交锁螺钉,固定完好后完成手术操作。术后抗感染、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及康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作,其中关节功能的评定于术后12周进行,优,屈髋正常、走路无跛行、无疼痛者;良,屈髋小于100°、轻度跛行、无疼痛、关节基本正常;可,屈髋小于90°、走路跛行轻微疼痛、扶单拐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者;差,患髋疼痛、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术后感染1例、髋内翻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术后感染2例、骨折短缩移位1例,螺钉退出2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比较[n(%)]

表2 2组手术及康复情况比较(x±s)

3 讨论

临床上处理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方案,虽然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能使骨折达到良好复位,内固定后可早期锻炼,及早康复;而保守治疗对患者损伤小、安全,但卧床时间长,出现压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4]。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环节是是手术的关键,处理原则是选择对患者损伤小、易于操作、患者容易接受并且有利于康复的固定方案[5-7]。本研究中,2组患者分别采取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结果显示,后者显著提高了关节功能优良率,减少了术中出血,并且缩短了手术及康复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考虑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螺旋刀片和骨质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增强了内固定稳定性,利于患者的早起康复锻炼,同时该技术具有防止旋转的作用,减少塌陷、内翻畸形等的发生。黄晋等[8]、吴旭辉[9]研究均发现,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优点,支持了本研究结果的成立,共同提示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的应用优势,值得临床关注。

综上所述,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效果更佳,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并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 罗伟初,李翠芳,黄小军,等.内固定治疗75例股骨粗隆骨折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5):64-65.

[2] 康亦锋.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10,31(3):305-306.

[3] 方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的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813-814.

[4] 梁鼎天,杨雪平,黄金兰.乳酸亚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3-5.

[5] 王家宁,张科,张大鹏.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对比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52-54.

[6] 邓智刚.PFNA、DHS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55-56.

[7] 钟恩春.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2):105-106.

[8] 黄晋,吴漾,邱雪立.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1,24(12):171-172.

[9] 吴旭辉.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3):199-2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14

广东 528471 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 (吕兴元)

猜你喜欢

刀片髓内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圆刀片切削力计算方法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圆刀片淬火裂纹分析及防止措施
谈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厂房设计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