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说课训练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2015-07-31郭坤
郭坤
【摘 要】说课是教师教学前的一个备课过程,本文针对当前初级中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情况,在他们刚刚进入教师队伍后进行说课研讨,这对其自身的角色转换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说课对所授课程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可以使他们的综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关键词】说课;初级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本身的需求,迫切要求教师们尽快走出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更新、更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做到以人为本,进行适合时代步伐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快、更便捷地掌握所需技能。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要求,在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的思想指导下,说课活动悄然走进了教师备课的教学研究中来。
一、说课的含义
所谓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利用口头表述或者多媒体等辅助形式来讲解某一堂课或某一学科课程的授课过程。它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课前备课的一部分,也可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来进行。说课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业务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说课对教师各种教学能力的培养
(1)说课对教师备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说课的准备,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增加和吸纳新的教学观念、积极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为了做好对各种指标的分析和各个环节的讲解,以及更好地驾驭教材,必须充分了解授课内容的内涵,对所授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这就要求教师要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素材,为上好课、说好课做充足的知识储备。青年教师的备课能力相对薄弱,通过说课可以使他们尽快掌握备课技巧,少走弯路。
(2)说课可以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说课要求教师语言流畅、准确地把课堂上所授内容描述出来,每个环节要讲解透彻、条理清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做支撑,对教师的总结归纳能力也是相当大的考验。教师在讲解时语言要简练、情节要清晰,不能拖泥带水,要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办法有独到见解。
(3)通过说课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说课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对青年教师来讲,他们在对教学方法的筛选和运用中是否得当要通过教学过程才能体现,说课可以很直观地让大家帮助年轻教师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经过说课稿的讨论和教研,对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考证,选择出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掌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加快教师角色转换。说课本身就是教师在教什么、怎么教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青年教师初次走上教师岗位,要经过很微妙的角色转换,要有从学生向教师过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年轻教师的一个学习过程。说课可以使他们能够快速将角色转换过来,并在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上快速定位,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以及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说课过程中要将这些教学内容进行选定,然后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运用,而且要明白这些方法解决哪些问题,授课效果如何。这一环节如果教师掌握很快的话,那么他就会很快进入角色,这也是说课的关键所在。
三、说课能让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说课除了说教材、说教法、说重点难点等方面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说学情,这是教案里面不能体现出来的东西。要想说好学情,教师不但要说明课程实施的效果,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兴趣,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做到以人为本,真正达到育人效果。
四、说课能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课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讲授内容中的相关术语总结归纳成学生易懂的简洁语言来表述出来,这就要求说课过程中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对教学术语理解透彻、讲解精准。要做到这点除了要了解学情、分析教材,还要在自己的逻辑思维、总结归纳能力上有所提高和创新,要让听课人明白你这堂课教什么、怎样教。让大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的最终目的。
五、说课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创造力
青年教师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在对待说课问题上他们也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很多年轻教师通过说课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都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并勇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知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引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不断完善和改进,青年教师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大胆运用更新、更科学的理念和知识,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找到更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逐渐完善自己、充实自己,通过不断地、广泛地吸取专业知识,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郑金洲.说课变革[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