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狮子对决的启示(外四篇)
2015-07-30刘兴雨
刘兴雨
你见过水牛和狮子对决的场面吗,那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惊心动魄。
在非洲大草原上,水牛们浩浩荡荡地行进,一群狮子觊觎着它们,试图趁机捕捉到一两个猎物。在我们的想象里,狮子那么凶猛的动物,捕到一两个温顺的水牛好像不费多大力气,甚至易如反掌。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当狮子扑到水牛身上时,其它水牛只要发现就会声援,当它们大义凛然地向狮子走去的时候,不用坚硬锋利的牛角刺向狮子,狮子就像吃过亏似的,放开猎物,不甘心地离开。水牛似乎很容易满足,看狮子走了,也不穷追猛打,抹回头继续自己的行程,好像把狮子吓走,就达到了目的。它们忘记了危险,狮子却没忘记猎物。狮子又盯住了另外的目标。趁大队的水牛疏忽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掉队的或是弱小的水牛,这时,狮子往往就得逞了。
其实,以水牛硕大的身躯和锋利的牛角,一对一对决,狮子未必能占到便宜。可他们没有足够的警惕,也缺少持久的耐性,这样,就让饥肠辘辘的狮子钻了空子,留下不尽的遗憾。
有人会说,让你谈小学生留作业的事儿,你怎么扯起水牛和狮子来了,真是风马牛不相及。
我劝你先莫发火,听我讲讲二者的联系。
成群结队的水牛就像一个正常的规则。而伺机而动的狮子就像社会上流行的潜规则,尽管说起来不好听,可往往能占到便宜。名声不好不要紧,只要有实惠,就会有人前仆后继,顶风作案。就像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尽管上面三令五申,要减负,可负总是减不下来。各种名堂的补课办班,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的在学校不能补了,就到老师家或租房子补。
前几个月,上面下了不准奢侈浪费、大吃大喝的令儿,一时间大饭店门前显得有些冷落。可过去那些吃主并没闲着,他们不是立刻不吃了,吃还是照旧吃,只不过换了地方。大饭店有人盯着,太惹眼,那就转到食堂,吃的水平一点不比大饭店的差。还有的转到城边子人们不注意的地方。记得有一次,一个领导招待一个人,让我作陪,把我们拉出好远,落座以后他才加以解释,在市里天天有人检查,咱不讨人嫌,躲远点,免得惹是生非。
正常的明面的规则,是维护大家利益的,可潜规则却总是无孔不入,让大家的利益受到损害。只要正常的明面的规则像水牛刚刚遇到袭击时立刻进行反击,那代表潜规则的狮子就难以得逞。可实际的情形总是与人们的愿望相反。明规则虽然表面气势很大,似乎巍巍然不可撼动,可它就像篱笆,表面是很牢固,却到处是漏洞,能挡住温顺的羊,却挡不住狡猾的老鼠和蛇。
一次,一位著名的军旅作家很气愤地告诉我,他的一个官司败诉了。原来,一家出版社没与他打招呼,私自把他的作品换个书名出版,他发现后就到那家出版社所在的法院打官司。他想,这是百分之百对方没理的官司,对方肯定败诉。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居然判他败诉。他几乎含泪对我说,偷人家东西居然没事,被偷的反而不对,这上哪说理去?
看来,他也遭遇了潜规则。就像牛群被袭击,不幸的水牛被猖狂的狮子算计。代表明规则的锋利牛角,却不知藏在哪里。
潜规则横行,明规则只好暗暗饮泣。
明规则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用好自己的“牛角”,并且总是睁大警觉的眼睛。
知青与大学生
60多年来,中国青年的命运如果简单地打量,与两个现象分不开,一个是上山下乡,一个是高考。前30年,绝大多数青年都卷入了上山下乡的洪流,人们最熟悉的是知青,后30年,人们都参加过高考,最熟悉的莫过于大学生。
当然,有些知青后来参加了高考,成了大学生,但这改变不了知青生活留在他们生命中那深深的印痕。因而,研究了这两个群体,就等于研究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或者说等于研究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知青,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前后十几年,共有2000多万人成为其中的一员,相当于外国的一个中等国家。这些人几乎牵涉到中国的每一个家庭,虽然年龄十几到二十几岁不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知青的全称是知识青年,可号称知识青年却干着几千年一贯制的农耕活计。
起初,赶他们下去的时候,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一句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可由于下去之前,他们都是造反的红卫兵,心中还燃着革命的豪情,一时很难完成身份的转换。对他们而言,不是去接受再教育,而是参加改天换地、战天斗地的伟大事业。尽管那口糊着报纸的箱子装着自己的全部财产,可他们胸中装着的却是天下还有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甚至要把鲜艳的红旗插到华尔街的大厦上。可无情的现实很快就粉碎了他们的红色理想,他们开始为填饱肚子发愁,甚至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许多女知青遭受了更凄惨的命运,尤其是面对回城的巨大诱惑的时候,她们屈辱地接受了蹂躏。这些,她们可能永远地不对人说起,但那深深的划痕绝不会在生命中抹去。
知青,本来应该凭借知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现实同他们开了一场玩笑,他们不但没有改变农村,相反,倒被农村改变了。他们因此知道了生存的艰难,知道了生活的真实面目,不再生活在浪漫蒂克中,而是老老实实地面对遭遇的一切。因而,他们是了解生活实际的一代,也是能够面对生存艰难的一代,他们身上有一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种务实的精神。因而,当他们回到城市后,他们成了生活中的中坚力量,成了各个地方领导层中的务实派。这要感谢那些年农村生活的赐予。因而,有人因此喊出了“青春无悔”的口号。
但不能因为几个人成了中坚力量,就代表所有的知青表示无悔。因为,在实际中得到锻炼是一回事,对整个一代人命运的影响又是一回事。这些人如果不荒废那宝贵的十年光阴,我们国家也许就早十年进入发展的序列。而他们下乡的十年,恰好是世界各国飞速发展的十年,一个人一生才有几个十年啊。
上山下乡,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高考,同样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因而,在这个意义上许多人都深深感谢恢复高考制度的邓小平先生。知青是一个生命符号,也是一个命运符号。它代表着坚忍、务实,代表着过去,甚至代表着苦难。大学生,也是一个命运符号,它代表着进取,代表着向上,甚至可以说代表着未来。尽管现在大学生就业成了问题,但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这些大学生,该是什么样子。
母乳与狼奶
曾经看过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一个专访,当记者问他对现在小孩子读国学有何看法时,他表示了十分肯定的态度。他是物理学奖的得主,按理来说具有非常先进的理念,该反对这些东西才对,可他却认为这些东西使自己受用终身。
受用终身的东西就像母乳,母乳对于孩子的重要任何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会心知肚明。而有些人没有母乳,只好喝洋奶或可能有三聚氢胺的奶粉。
光不喝母乳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喝狼奶长大。
从十年浩劫过来的人,对那段荒诞的岁月,可能沦肌浃髓。那时,人们常常瞪着大眼珠子,力图发现阶级斗争新动向,哪怕你无意中说错一句话,哪怕你在纸上乱写,只要叫有心人把那些字有意加以曲解,你可能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你有口难辩。人与人之间不讲友爱,只讲斗争,只讲仇恨。人们一个个就像斗红眼睛的公鸡,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你如果家庭出身好,还能少招点麻烦,如果碰巧生在地、富、反、坏、右家庭,那就等于天生的罪人,随时都可以批斗,随时都可以侮辱,有时,即使你有病住院,也逃不过一劫。吴晗夫人袁震因为丈夫写了一个《海瑞罢官》,就被批斗,到医院治病,就想喝一口粥而不可得。等孩子做好粥大老远送来,她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
只是大人无奈跟着随大流也还罢了,许多童稚未消的孩子,竟也加入了那个荒诞的队伍。他们不只是觉得好玩儿,而且觉得天经地义。
一天,一列满载木材的火车穿过山海关后,远远只见两个孩子摇着红色的小旗站在两条铁轨之间,司机一看不妙,立即采取非常制动措施,终于在距孩子五米之处停下。司机马上跳下机车,问发生了什么事故,两个孩子故意收起小红旗,把胳膊上的红小兵袖章一亮,说:“你背诵三条毛主席语录。”那时,背诵毛主席语录是时髦,人们日常交流,都要用毛主席语录开道。可在铁路上拦火车司机背语录,实在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什么?”司机鼻子差点没气歪。两个孩子一本正经:“我们是红小兵交通岗,路过这里必须背三条语录,背不下来一律不准通过。”司机气得七窍冒烟:“小祖宗哎,开什么国际玩笑?”小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毛泽东思想是方向盘,你们不会怎么开火车。”
如今说起这些,好像是个笑话,其实,这是我们几代人无法排解的心酸。为什么?只是因为我们正需要友爱、诚实、善良、知识的母乳的时候,却不得不大口地吸吮仇恨、荒唐的狼奶。而十年吸进的狼奶,可能终生都排解不净。想想真是可怜,也真是可怕。一个叫赫中山的诗人曾在《狼孩,我替你说》中写道:“颤抖的哭声唤不来母亲的乳汁,腥膻的狼奶灌得我不死不活,人孩被当作狼孩来雕塑,善良被邪恶随意地轻薄。”虽然这诗距今已有30多年了,今天读起依然让人难过。但愿以后的孩子永远能喝到甘甜的乳汁,永远远离腥膻的狼奶。
与导演的对话
杨柳依依、凉风习习,在一个柳暗花明的所在,突然传来隐隐的鼓乐之声,不远处,一对穿红戴绿的古装男女飘然而来。让人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几百年前。正在我不知今夕何夕之际,忽然听到一声:“好,一遍拍成。”我顺着声音看过去,哎呀,这不是多年前的老同学胡作西吗。我赶忙过去与他相见,一打听,才知道他在导演一出古装戏。我有些不解,你不是刚导完一个古装戏吗,怎么又导上了?
他见我提出这个问题,轻轻露出一点不屑,眉毛朝上动了动。他以为一闪即逝,我不会发现,哪知道我几乎是火眼金睛,那点小把戏岂能瞒得过我。但我大人不计小人过,不与他一般见识,洗耳恭听他的回答。
他说,拍古装戏好啊。我说现代题材的戏不一样有观众吗?就像《亮剑》《大宅门》《潜伏》《娘要嫁人》收视率不都挺高吗。他显出一副行家里手的神情,跟我摆起龙门阵。
这位胡导演好像当年辅导员给我们辅导一样,对我进行新的启蒙。拍古装戏有利于观众了解历史啊。你想,中国历史那么漫长,足有5000多年,有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别的不说,光皇帝就有多少,四百多,我们现在才知道几个,无非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外加康熙、乾隆,剩下的多着呢。我们一说起历史就说二十四史,那长长的一大排书,除了专门研究的,有几个人细心去看。哪一个皇帝不能拍上几十集,皇帝弄完了'中国历史了解的就差不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说老实话,要是没有古装戏,有几个知道汉武帝、唐玄宗、武则天、康熙、乾隆怎么回事。
我有些不服气。现在的电视剧把过去的皇帝都写得爱民如子,兢兢业业,以至于有人写文章说自己深深地爱上了封建王朝。皇帝都那么好,孙中山还搞辛亥革命干什么,岂不是多此一举。
他看我认真起来,不愿与我计较,似乎怕争论破坏我们残存的友情,显得不够厚道,便对我说起内心的苦衷。拍古装戏安全哪,轻易不会被枪毙。古代离我们那么老远,有谁见到过?我拍成啥样就是啥样。所以,古装戏可以戏说。哪怕你把不是一个皇帝的臣子弄到一个朝廷上,也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拍现代戏就不一样了。如果你拍领袖人物,那得有专门的机构批准,不但事先要报批,剧本还要审查,要多麻烦有多麻烦。另外,现代剧和现代人是连在一起的。你要是演真人,说他的丰功伟绩怎么夸张都没毛病,一旦写他们哪点不是,他们的亲属就会挑三拣四,光背后说说倒也罢了,一旦遇到一个火气大的或较真章的,一纸诉状把你告到法庭上,弄得你灰头土脸。我一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工夫陪他们打官司。我有那工夫又多拍一部戏。
拍古装戏就不同了,尽管古人也有后人,毕竟相隔久远,没有几个那么冲动,为八百年前的旧事大动肝火。再说,谁也不敢说自己的祖先就溜光水滑,身上一个疤拉没有。戚继光那是了不起的大英雄,可他还怕老婆,背着老婆在外面生儿子,人们也觉得可以理解。可你要写现代的哪位元帅或将军在外面弄个私生子出来,那还不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为了保险,为了减少麻烦,所以我专门拍古装戏。
听他这么一讲,我似乎理解了他的苦衷,不再指责他选择古装戏。他看我不再做声,就说,等哪部戏有合适的角色,给你也弄一个露露脸,说完哈哈大笑。
什么药能包治百病
时常看到有些广告把药品的疗效说得神乎其神,有时明星们也跟着一起忽悠,以增强可信度。有人就真的相信那药可以包治百病,踊跃前去购买。
按照常识,真正的药只能对身体的某一部分发挥作用。就像氟哌酸主治肠道疾病,如果脑袋痛吃它就不管用;眼药膏治眼病好使,如果治脚气恐怕就没有用。当然,你可能会拿出一两个歪打正着的例子和我抬杠,那我也没有办法,只好告败。
咱们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回头来说今天的正题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整个20世纪,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许多人就是看了《新青年》,看了巴金的《家》才毅然决然与封建家庭决裂,迈出冲破封建礼教的第一步,从而走上革命道路。许多人是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走上抗日的战场,把青春的热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在国民党实行一党独裁的时候,人们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那歌词真是铿锵有力,就是今天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灭亡。”这样的歌声不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是洪钟大吕久久回荡。
红色文化与革命的历史紧紧相连,它对于蒙昧状态的人是一种启蒙,对于沉默状态的人是一种召唤,对犹豫状态的人是一种激励,使他们忘记利害,无所畏惧,奋不顾身。革命的时代需要这种东西,就像心脏有问题时打一针强心剂,立刻就会发生效力。
可任何药都要针对病症,不能不管病症胡乱下药。在革命的时代好用的药方,在建设的时代就未必好使。革命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是杀人不眨眼的凶神恶煞,你就不能唱“燕子双双飞上天”,只能唱“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净”。
红色文化可以说是革命的动员令,但革命时代结束了,再发动员令就有些不合时宜。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建设的时代,提倡以人为本,提倡创建和谐社会,红色文化作为诸多文化中的一种未尝不可,在一些纪念日,集中唱唱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强行推广,甚至赶走其它文化,那就不是现代人应有的一种态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声。时代改变了而文化不随之改变,那就没有与时俱进。
记得30多年前文革的时代,那可是“红色文化”一统天下,许多抗战时期的歌曲被翻出来重新填词翻唱,和那时的政治氛围倒也吻合。但恰恰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在浩劫之中,生活在恐惧之中,现在想起都不知当时是怎么过来的。花生种在沙土地里容易生长,可种在水田里只能烂掉,这不是种子的问题,而是土壤的问题。
现在我们面临的病症是腐败,是社会不公,两极分化,环境恶化,资源减少,需要新的药方医治,红色的药恐怕并不对症。
再说任何药都有个保质期,还没听说一种药过半个世纪了,还能保持原来的药性。
一些药包不包治百病不知道,经过一些人一忽悠,销量肯定是不断增长。其实,包治百病的话是有的,包治百病的事却很难遇到。
什么药能包治百病?如果有谁出这么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我保险回答,骗人的药。
(此文写在某市大力唱红歌的时候,当然,那时没有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