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定位方法对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15-07-30张玲芳王富芳樊爱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头端右心房胸椎

张玲芳 陆 婷 王富芳 樊爱东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由于其留置时间长、较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已成为临床常用的静脉通路,但导管异位[1]与否往往会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还可能产生其他并发症。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定位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不同的定位方法,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住院拟实施PICC 后进行化疗或长期补液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男102例,女58例。平均年龄55.9岁。左侧上肢置管64例,右侧上肢置管96例。其中经贵要静脉置管29例,经肘正中静脉置管90例,经头静脉置管41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管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 两组均采用单腔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规格4Fr;长度60 cm)。PICC 置管操作由经过PICC置管标准化程序培训且具有置管资质的护士担当,操作方法严格按照PICC 相关操作规则进行[2],穿刺部位根据肿瘤患者静脉条件选择肘正中静脉[3]、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1.2.2 定位方法 (1)理想的PICC 导管头端位置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PICC 头端应该位于患者上腔静脉内,其在患者体内的最佳位置是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下1/3,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CAJ)上方3~4 cm[4],不能进入右心房或右心室。(2)PICC 的头端定位技术研究表明,气管隆突作为CAJ 定位时的参考比较可靠[5],气管隆突通常位于第5 胸椎水平,其下方2个椎体是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点称CAJ,CAJ 标志着上腔静脉的终点。(3)定位方法。置管达测量长度后,通过目前公认的导管定位方法胸部X 线摄片[6],了解导管头端的位置。考虑到呼吸、上肢和身体的活动对导管移位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试验组导管头端定位在气管隆突下即第5 胸椎,约在CAJ 以上30~40 mm 左右,对照组按常规PICC 头端定位在第3 前肋间。若胸片示PICC 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如腋静脉、颈静脉、锁骨下静脉、右心房等),为导管异位,根据患者的胸片调整PICC 导管的长度或位置;若胸片示PICC 导管头端在上腔静脉,为置入上腔静脉成功。

1.3 观察指标 置管成功后记录PICC 置管时间、维护观察及每周回访。分析对比两组PICC 并发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试验组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6例,堵管6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5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15例,堵管16例,异位4例

3 讨论

PICC 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理想位置可应位于患者的上腔静脉的中下1/3 靠近右心房连接处,不允许位于右心房内,以保证导管与静脉管壁平行而自由的漂浮于静脉内。因为上腔静脉的血流量大,约2000~2500 ml/min,因此药物在此被充分稀释。这些因素减少了导管及药物对静脉壁的刺激,使静脉炎、静脉血栓、静脉穿孔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降低。

导管头端异位是指穿刺成功后,X 线检查PICC 头端在上腔静脉以外的位置;或者穿刺成功,首次X 线检查导管头端在上腔静脉,但是PICC 在留管期间导管头端可移行至上腔静脉以外的位置发生异位。PICC 头端位置常因置管的深度、穿刺选择的肢体及活动而发生变化,导致并发症的增加甚至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置管过深导管刺激大血管和心脏感应器,容易即刻或在上肢活动时引起胸闷、心悸等不适,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置管过浅导管与上腔静脉心血管间夹角增大,且左上肢置管与上腔静脉间夹角大于右侧[7],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高于右上肢置管。因为经右侧置入的PICC 导管容易达到与上腔静脉平行;而经左侧置入的PICC导管,如果导管太短,头端容易抵着上腔静脉的内侧壁,导致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且当导管头端高位时,因为血流量不够大,输入的化疗药物不足以充分稀释,亦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身体的活动可引起导管的移位。国外有研究表明,当上肢从内收位到外展90°时,大多数导管尖端平均向上移动21 mm,且右侧置管较左侧移动度更大,只有少数向下移动。导管从贵要静脉或腋静脉置入,上肢内收时,PICC 导管向心脏内移位。导管从头静脉置入,上肢内收时,PICC 导管离开心脏方向移位,导致PICC 过深或过浅引起并发症。PICC 的头端定位技术研究表明[7],前肋作为PICC 头端的定位标志不可靠。气管隆突在气管的最远端分叉处,通常位于第5 胸椎水平,但随呼吸上下移动达到2个椎体高度。考虑到呼吸、上肢和身体的活动对导管移位的影响以及椎体长度的个体差异,成人理想PICC 头端的位置在气管隆突第5 胸椎。根据脊柱椎体高度测量研究表明[8],T1~T12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值为17.93 mm,T5胸椎高(16.67 ±2.29)mm,T6胸椎高(17.17 ±1.98)mm,T7胸椎高(17.79 ±1.95)mm。即T6+T7椎体高度约34 mm 左右,在气管隆突与CAJ 40 mm 的范围内,考虑到呼吸、上肢和身体的活动对导管移位的影响以及椎体长度的个体差异,成人理想PICC 头端的位置在气管隆突第5 胸椎,使患者活动时导管头端不进入右心房内,也不会过浅,并且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以第5 胸椎作为定位标志在导管头端异位和并发症的发生均较对照组低。

PICC 头端位置以第五胸椎(气管隆突)为标志,使其位于CAJ 以上30~40 mm,对于减少PICC 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彭 昕,闻 曲,姚巧莉.PICC 尖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61-862.

[2]唐鹏琳,陈利芬,成守珍,等.化疗患者应用PICC 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420-422.

[3]张玲芳,陆凤清.制度管理和操作流程的改进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直视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507-2508.

[4]Moraza-Dunato MI,Garate-Echenique L,Miranda-Serrano E,et al.Ultralsound- guid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in cancer patients:success of the insertion,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s[J].Enferm Clin,2012,22(3):135-143.

[5]刘 倩,赵兴扬,王春梅.定位PICC 头端位置的影像学标志可靠性探讨[J].山东医药,2011,51(20):71-73.

[6]王国蓉,黄 敏,秦 英,等.超声在PICC 导管异位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135-138.

[7]秦民益,李蓉梅,袁 玲,等.PICC 导管头端的影像学定位[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10):1214-1215.

[8]魏本和,王军帅,厉启臣,等.正常成人T11~L1椎体DR 形态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4):335-338.

猜你喜欢

头端右心房胸椎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水下作业工具快速换接装置对接容差性研究与仿真分析∗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超声监测辅助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的价值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界嵴1例
强生新一代豪韵® FOCUS+超声刀
注射器针帽巧在吸痰连接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