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心血管硬化患者焦虑障碍及发病特点的临床干预分析
2015-07-30胡亚姝
胡亚姝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心血管硬化患者的焦虑情况以及发病特点,并分析其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心血管硬化伴焦虑障碍患者120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行以小剂量的多虑平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参照组行以常规左心衰、心血管硬化治疗,于治疗前后借助HAMA焦虑量表评估其焦虑情况变化,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5.0%,参照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左心衰心血管硬化患者心理长期处于紧张、消极状态,极易导致患者发生焦虑障碍,临床上一般使用药物进行抗焦虑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左心衰;心衰心血管硬化;焦虑障碍;发病特点;临床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急性左心衰具有发病快、病程进展迅速的特点,是心内科的一种常见重症。治疗期间患者易发生焦虑障碍,进而影响左心衰治疗的疗效,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因此,针对急性左心衰心血管硬化病症的治疗,除了常规药物治疗,还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心血管硬化伴焦虑障碍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8.7±6.3)岁。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急性左心衰。为防止研究结果受到其他因素干扰,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已被排除在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的60例患者采用心内科常规疗法进行治疗。采用呋塞米多巴胺连用控制体液潴留,小剂量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抑制神经内分泌,于静脉中滴注血管扩张剂或正性肌力药。若上述药物无效,则为患者进行机械治疗,于患者心脏左室置入起搏器等辅助装置[1]。
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以抗焦虑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观察组使用的药物为弱剂量的三环类药物,剂量为12.5~25 mg/次,
1次/d。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可参考“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对患者行以分段施治。
1.3 观察指标
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HAMA焦虑量表评估[2],使用5级评分法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分数及对应症状轻重为:①0分:无症状;②1分:轻微症状;③2分:中等症状;④3分:症状较重;⑤4分:症状极重。其中,0~1分为显效,2分为有效,3~4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分析和处理HAMA焦虑量表评估结果,计数资料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AMA评分
参照组的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参照组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疗效
观察组治疗后,痊愈患者51例,总有效率85%;参照组治疗后,痊愈患者39例,总有效率6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引起急性左心衰与心血管动脉硬化的原因有两个[3],其一是长期的、严重的病情为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其二是慢性心血管疾病刺激了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的神经促使体内分泌出更多的儿茶酚胺物质,从而使身体出现各种躯体性症状与心理症状[4]。
目前,治疗急性左心衰伴焦虑障碍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参考梅肯鲍姆理论,对患者进行分段治疗[5]。
第一阶段:观察。医护人员要教导患者如何有效的观察自身行为。
第二阶段:内部对话。医护人员于患者忧虑早期就进行一定程度的接触,引导其发现自身所发生的不良行为及不同适应行为。
第三阶段:学习。学习过程也是矫正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医护人员为患者传授一些切实有效的交流技能,以保证谈话时间尽可能在0.5 h之内。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如上分段治疗后,从4~5分的中、重度焦虑逐渐恢复至0~1分的轻微焦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仅有轻微恢复、焦虑程度依然为中重度Ⅱ~Ⅲ级焦虑的参照组。因此,辅以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方式其疗效要比常规治疗方式好得多。
4 结 语
左心衰患者易于病情发展期间产生焦虑障碍,抑郁心理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目前,临床上可以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认知行为治疗来抵抗焦虑心理。
参考文献
[1] 刘子安,梁军平.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6):1419-1420.
[2] 谭敦敏.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J].健康之路,2013,12(05):176.
[3] 黎惠芬,余同珍,杨淑群.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情感与疾病的转归[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2):171-174.
[4] 任爱红,魏金玲.CCU急性左心衰58例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106-107.
[5] 玄振来.急性左心衰伴心血管硬化患者的焦虑障碍及发病特点的临床干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