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用于2型糖尿病伴有焦虑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5-07-30贾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疗法情绪血糖

贾萍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用于2型糖尿病伴有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伴有焦虑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控制血糖(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改善微循环、对症治疗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认知行为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同时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 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SA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伴有焦虑患者的症状,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2型糖尿病;焦虑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B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极易引发心理障碍,如悲观失望、内疚、抑郁、焦虑、恐惧及厌世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长期用药等问题更易产生焦虑抑郁[1]。焦虑、抑郁情绪对糖尿病的治疗极为不利,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一般认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通过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或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2]。为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更好地控制血糖,我们对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有焦虑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有焦虑的患者100例,SAS评分为50~69分的患者。住院号为单号分在实验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7±12.3)岁;住院号为双号分在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4±13.2)岁。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按照2008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诊断;焦虑诊断标准参照第3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1.3 评分方法

采用SAS,评定采用1~4制记分,A、B、C、D按1、2、3、4分计,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分值越小越好,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方法

①两组患者根据临床情况:两组患者均遵医嘱选择控制血糖(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改善微循环、对症治疗及健康教育等措施。对伴有失眠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促进睡眠的药物口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2次/周,30~60 min/次,4周为1疗程。由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培训合格的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担任。治疗4周末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FPG、PG 2 h、HbAlc等情况。

②支持性心理治疗[3]:给予患者解释、指导、鼓励、安慰、保证、支持、教育、疏导。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评估焦虑的程度及问题来源,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创造轻松病房环境。对患者的个别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治疗。多讲解一些疗效好,患者配合好的事例。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告诉患者,使他们知道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终身治疗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③认知行为疗法:建立正确的治疗性联盟要热情、全神贯注、关心、尊重,准确地概括患者的想法和感受[3]。采取积极尊重、设身处地的理解和真诚帮助的态度,倾听患者倾诉焦虑的原因。对积极因素加以肯定和强化,增强患者的希望,消除其消极观念。表明医护人员真诚地愿意帮助他,使患者体会到被人理解、尊重,对治疗持积极态度。

认知治疗的重点在于合作和积极参与:首先鼓励患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共同决定治疗的时间,治疗的内容,让患者决定要谈哪个话题,识别其想法的曲解之处、概括要点,做出作业安排表。其次确定问题,关注目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行为术语阐述目标:如“正确遵医服药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他找出焦虑的根因,纠正错误认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从解决问题中获益。

④行为疗法:对伴有失眠的患者,除按医嘱给予促进睡眠的药物外,教会患者做“进行性肌肉放松训练[4]”。每日练习半小时,原则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复杂性。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FPG、PG 2 h、HbAlc情况比较。见表1。

4 讨 论

本文资料显示:一方面认知行为疗法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治疗前后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5)。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及不良行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和担忧,从而达到缓解焦虑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下降(t=5.57,6.13,4.34;P<0.05)。这说明焦虑与血糖控制不佳有明显关系,焦虑影响糖尿病的代谢控制。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患者的血糖变化,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有无焦虑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 李 霞,解杰梅,张会君.意念导引法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47.

[2] 高常涛.焦虑、抑郁情绪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3):191.

[3] [美]Judith .Beck博士/翟书涛等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5-8.

[4] 许又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3:51.

[5]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12.

猜你喜欢

疗法情绪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