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①

2015-07-29山东管理学院田燕梅

中国商论 2015年1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山东省影响

山东管理学院 田燕梅

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①

山东管理学院 田燕梅

摘 要:文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齐鲁文化是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产生显著且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齐鲁文化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建议,推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关键词:齐鲁文化 山东省 经济发展 影响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形成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一直享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盛誉,齐鲁文化是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丰厚、绚丽多姿,这些优势提升了山东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产生显著且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齐鲁文化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齐鲁文化重农抑商,缺乏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阻碍山东经济的发展。

本文着重研究齐鲁文化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推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1 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1 齐鲁文化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虽然经济的发展受到资本、技术、地理位置、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文化对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等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齐鲁文化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推动山东人从事各项经济活动。作为齐鲁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倡导“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欲

仁,斯仁至矣”等道德自律精神;《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刚健进取的精神;孟子提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以苦为乐的吃苦理念。正是受到这些精神理念的影响,山东人形成了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人格品质。儒家文化讲究正德、厚生,提倡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发挥主观积极能动性,积极入世与社会、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入集体和国家的价值目标之中。这种积极入世的社会情怀是推动人们建功立业、发展工商经济的重要精神力量。除此以外,齐鲁文化培养了山东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精神,形成了山东地区特有模式的“企业家精神”。这些精神支配着企业家的行为,企业家左右着企业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更进一步地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据山东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59426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8.1∶48.4∶43.5,全省进出口总额2771.2亿美元。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运行质量稳中有升,这与植根于齐鲁文化沃土有很大关系。

1.2 齐鲁文化为山东经济发展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齐鲁文化“礼义规范、和谐理念、忠诚精神、诚信观念”影响着山东人的思维、观念和文化心理,潜移默化地支配着山东人的经济行为,内化沉淀为山东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礼义”是齐鲁文化的核心体系,按照“礼义”规范山东人的经济行为,协调经济领域各种关系,加强经济制度建设,有助于山东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儒家文化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思想,以和谐的方式调控人的经济行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发展稳定的经济关系,推动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儒家文化倡导的忠诚精神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优化企业管理,完善企业文化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对企业的凝聚力。诚信精神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诚信为基础,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保证经济正常运行,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信誉。

1.3 齐鲁文化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山东地区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山东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培育出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管子、孔子、孙武、曾子、墨子、孙膑、孟子、荀子等,历史文化巨人是时代思潮的代表,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各种精神文化和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齐鲁文化经典著作,遗留了孔府、孔庙、孔林、泰山、陶瓷、汉画像石等历史文化遗产。在齐鲁文化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民俗文化资源,山东既有各种祖神祭祀、年节习惯、衣食住行等民俗习惯,也有潍坊风筝、周村丝绸、淄博美陶等民间工艺品。齐鲁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山东地区经济发展。据中国经济网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3100亿元,高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外向度增强,全省核心文化产业出口额为17.65亿元;全省文化及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92个,完成投资3651.5亿元。

1.4 齐鲁文化为山东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齐鲁文化是山东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淀在山东人的心理文化结构之中,影响山东人的性格、思维、心理及习惯,自觉和不自觉地反映到山东社会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干预经济建设。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山东人尊师重教,注重人才培养,为山东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本。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私立教育创立者,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学而优则为仕”的观点虽然片面,但被山东人奉为信条。2014年山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05%,比全国34.5%高出10.55%。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山东毕业生人数52万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齐鲁文化提倡以和为贵、诚信忠诚、注重团队合作形成和谐的文化环境氛围,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和项目。2014年实际到账外资金额达152亿美元。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50个,合同外资37.2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2个,实际到帐外资4.1亿美元。由此可见,齐鲁文化创造的良好文化环境对山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2.1 重农抑商,小富即安的思想导致产业结构调整慢

齐鲁文化思想重农抑商,山东地区小农意识浓厚,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后,受到齐鲁文化重农抑商思想的长期禁锢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依然没有改变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安贫乐道、小富即安,在传统中沉淀了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抑制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虽然山东地区传统农业发展较好,但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受到阻碍。吴越文化独立开放,敢于冒险,讲究“实干和实效”,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精神,使地区经济结构向高利润行业靠近,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传统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例较低。如受吴越文化影响的浙江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形成民营企业为主,工业经济发展良好,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低的新经济发展格局。2013年全国、山东省、浙江省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0.8%、9.7%、5.3%,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分别为47.3%、56.8%、54%,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分别为41.9%、33.5%、40.6%,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浙江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山东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通过比较全国、山东省、浙江省产业结构情况,可以看出,全国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阶段,山东省处于以农、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而浙江省向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转型,虽然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山东产业结构调整,但因地域文化差异引起的不同思想观念是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因素。

2.2 重仕轻商,宗法观念严重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齐鲁文化重仕轻商,具有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山东人崇尚从政,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将仕途的升迁看作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直到现在山东籍大学生就业时,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不愿意进企业发展,这种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影响企业家数量的增加,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造就了山东教育大省与经济强省之间不相匹配。与此同时,齐鲁文化宗人治观念较强,法制观念淡薄,重情不重法宗室家族色彩较重,容易形成“裙带关系”,不利于现代商业精神的形成和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

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商业意识浓重,具有工商文化特征。受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影响的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地区经济发展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其现代商业精神使其区域内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发展较快,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数量较多,民营经济结构占其经济的主体部分,商业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东部地区商业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2013年全国平均每万人私营企业数量为92.15,山东地区为77.37,其他省份(市)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每万人私营企业数量分别为:143.74、170.24、182.77、388.82;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1483元,山东地区为46998元,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工资分别为53318元、56571元、57177元、90908元。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齐鲁文化“重仕轻商”思想观念的影响,山东人愿意从政,不愿意经商,山东地区私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底于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区。

2.3 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的中庸思想缺乏创新精神

齐鲁文化推崇尚古、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缺乏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思想极大地扼杀了山东人的创造精神和竞争精神,造成了山东人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严重滞后,阻碍了山东区域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是专利申请受理及授权情况,2013年山东省专利申请受理数量、授予数量分别为155170件、76976件,其他省份如广东、江苏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分别为264265件、504500件;授权数量分别为170430件、239645件。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东、江苏不管是专利申请数量还是授予数量均高于山东省。由2004~2013年山东省、浙江省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来看,2004年山东省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分别为18388项、9733项;浙江省分别为25294项、15249项。2013年山东省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分别为155170项、76976项;浙江省分别为294014项、202350项。10年来山东省不管专利申请数量还是专利授权数量远低于浙江省,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由此可以看出齐鲁文化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的中庸思想,阻碍了山东地区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山东技术创新观念要进步,创新精神需提高,以此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发展。

3 齐鲁文化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建议

区域文化和经济是区域发展的两翼,两者发展必须协调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文化带动经济,经济促进文化发展的目标。对于齐鲁文化应当辩证地看待,积极弘扬齐鲁文化优良传统,塑造有利于山东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的齐鲁文化精神,培育现代商业意识,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引导人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山东经济健康发展。

3.1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制度文化是区域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为区域各阶层民众提供良好的创业机会和制度环境。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减少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打造重商、亲商文化,激发民众创富欲望,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区域经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金融支持体系,鼓励风险投资发展,形成敢于冒险、允许失败的制度效应。同时,设立创新文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如创意文化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空间载体,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和辐射扩散功能。

3.2 与时俱进,培育现代商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虽然齐鲁文化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但齐鲁文化重农抑商、小富即安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与现代商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严重束缚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齐鲁文化应当吸取吴越文化、晋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其他文化的长处,培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创新、敢于冒险、勤于思考、灵活应变的精神,与齐鲁文化诚信、勤劳、刚健进取的优秀传统相融合,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形成兼容并蓄、与时俱进、重商厚德、诚信创新的现代商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3.3 加快企业文化创新,培育创新意识

更新观念,推进山东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强化企业文化意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给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同时完善专利保护、技术创新法律制度,推进技术创新。

3.4 发展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能够直接反映地域文化的经济形式,是经济与文化最直接的产物,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山东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培育出孔子、孟子、曾子、墨子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创作了四书、五经等齐鲁文化经典著作,遗留了孔府、孔庙、孔林等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开发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商品化转化;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既可以传播齐鲁文化,又可以创收经济效益,实现地域文化产业化,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齐鲁文化与山东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J].三峡论坛(理论版),2010(1).

[2] 孙海燕.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韦森.从传统齐鲁农耕文化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J].东岳论丛,2004(6).

[4] 张佑林,王成菊.鲁浙文化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之比较研究[J].山东经济,2010(7).

[5] 庞敦之.论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6(8).

[6] 王兴元,李斐斐.基于儒家价值观的鲁浙商业文化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

[7] 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田燕梅(198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经济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2014年度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Z2014022)。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b)-138-04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山东省影响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山东省即墨市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