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长发展观的终身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以苏绣手工艺人才培养为例

2015-07-29杨翠蓉张继玉韦洪涛

成人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长苏绣刺绣

杨翠蓉 ,张继玉 ,韦洪涛

(1.苏州科技学院 教育与公管学院;2.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009)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其应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此观念在国内职业技术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学者纷纷从学理上讨论职业技术教育终身化的科学性,[1][2]在对其科学性争论的同时,国内研究者已纷纷展开“学习云”等终身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建设研究;[3]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等实现途径研究。[4]本文则试图从专长发展观来探讨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不同阶段培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探索。

一、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需要与历史必然

教育改革的深入为终身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提供可能,社会发展现状与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史则彰显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1.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终身职业技术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瞬息万变,导致劳动者在过去十年所接受的教育已不足以应付当前岗位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老的岗位在不断消失,新的岗位在不断出现,为了保持个体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就业,劳动者不再可能一劳永逸,他们不得不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终身职业技术教育还能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优资源,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2001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分析47 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数据,结果表明中国熟练劳动力易获得性排名第44 位,合格工程师易获得性排名第47 位。企业员工未接受过入职教育的占总数的61%,未参加任何企业培训的占总数的55%。[5]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渐渐过渡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促进国家经济的顺利转型,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有必要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改革职业教育,发展全民参与、面向全民的终身职业技术教育。

2.德国职业技术人才全程培养的借鉴与启示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包括职前与职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其职前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互为沟通。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为职业技术人才选择与培养奠定基础。德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实施劳技教育,所有中学甚至包括完全中学也实施劳技教育。德国中小学劳技教育采取以项目为中心或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其教学场所不光局限在教室,还发生在商场、企业等社会场所,学生通过全程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得以了解不同行业工作特点,初步掌握相应职业技能,还可以了解与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6]

德国职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构成。根据自己学习现状与学习兴趣,一部分学生选择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其教育模式多为“企业订单”模式,通过理论基础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见习与实习,一部分中职生毕业后直接成为企业员工,另一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专科大学甚至综合大学继续深造。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专科大学,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其教学仍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采取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实习发展出问题解决导向的思维能力,掌握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职业能力。[7]

实际上,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核心是企业员工的职后职业技术教育。企业往往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师资力量与场地等,采取不同模式的企业员工培训。常见的企业员工培训模式有单一企业培训模式、跨企业培训模式、企业联盟培训模式。不管采取何种培训模式,其教学理念是“为行动而学,通过行动而学”,将特定职业涉及的认知过程与职业过程结合起来,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8]

3.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

历史上,我国劳动者培养通常采取家庭的“父子相传”或“母女相授”形式,或手工作坊的“师徒带”形式,随着生产工艺的日益复杂,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民国开始出现专门的职业学校。在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工作者就意识到职业技能培养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特点,他们积极向政府倡议,由政府制定并颁布《修正职业学校规程》《职业学校与建设机关协作大纲》《职业学校设置顾问委员会办法》《公私营工厂矿场推行职业补习教育并利用设备供给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办法大纲》等一系列政策,鼓励、促使企业参与到劳动技术者的培养中,与职业学校共同讨论教材选择、实习指导等事宜,实现职业教育渗透到企业中。由于政府推动,实业界参与或创办的职业学校实现学生边学习边工作,保证他们有足够时间到工作场所进行工作实习。例如,当时中华职业学校的教学安排就是半天上课,半天工作,所有科目的理论教学课时都不能超过50%。[9]

不仅如此,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还渗透到基础教育中,尤其体现在当时的女子职业教育。民初女子职业教育就是通过在中小学渗透职业课程与专门女子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立这两个基本途径形成与发展起来。[10]

综上所述,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之“终身”是对“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呼应,以让民众明了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仅是中职、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其学习不仅可以发生在学校内也可以发生在学校外。

二、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专长发展观

终身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全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热爱本职的职业领军人才与大批职业技能娴熟的优秀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科学规划不同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体系,专长心理学的专长发展与获得研究正是致力于探讨领域专业人士从新手到专家等不同阶段的领域专长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长研究者Simon、Anderson、Ericsson、Berliner等分别在国际象棋、运动员、音乐、教育等领域进行专长发展研究,发现成为领域专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入职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专家要经过一个漫长阶段,需要经过四个时期,最早可溯源至孩提期。[11]

1.孩提期

发展心理学表明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游戏完成学习活动。专长发展研究也表明,让儿童过早接受专业训练会扼杀他们的职业兴趣,系统学习由于受限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无助于他们当前知识技能获得,还会限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例如,研究表明中途退出的运动员正是因为他们过早接受系统机械训练,使得他们缺乏支撑下去的兴趣。领域专长发展应始于孩童时的玩耍与游戏。一方面,玩耍与游戏有助于激发与保持儿童对特定领域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产生参与特定领域训练的动机与动力。从历史上知名刺绣大师的专业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儿童时期的刺绣兴趣对她们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也为后期领域专业知能获得奠定基础。例如,趣味儿童画不仅让儿童对绘画产生兴趣,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

2.学习期

专家—新手比较研究发现,教学名师、医学专家、国际象棋大师具有精细、丰富、有组织的领域知识结构,而新手的领域知识则呈现出欠缺、孤立或松散等特点。[12]记忆、推理、思维等一般能力不能很好解释专家卓越行为的原因,相反领域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专家与新手在记忆、推理等认知活动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两者在领域行为上的差异。当儿童崭露出某些领域天赋后,随着系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家长或教师有必要制订系统的教育计划,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让他们慢慢接受专业训练,逐渐减少活动的趣味性,增加领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训练。Ericsson 还指出个体获得最大学习结果在于名师的指导,在于完善的训练材料或设备,因此家长或学校还有必要为有天赋的个体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教练,提供完善的练习工具或设备,以创造完美的教育环境。总之,在学习期阶段,有必要通过制定系统的教育(或训练)方案,营造有助于教育方案实施的教育环境,让领域个体获得系统的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

3.发展期(职业谋生期)

这一时期的领域个体将以领域职业者身份谋生,但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仍旧需要教练或师傅的指导,仍要以提高领域知能为目的,全身心投入到提高领域专业技能的活动中。专长研究表明,练习是成为领域专家必不可少的条件。Ericsson 又进一步指出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重要性,认为领域专业技能的娴熟,受益于长时期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指由教师、指导者或个体专门设计,用以改进个体当前行为水平,对个体最终成就起决定作用的长期、特殊的训练活动。刻意练习时间越长,越可能达到高水平的领域行为,成为领域专家需要至少十年的刻意练习。[13]在这一阶段,有必要设计特定领域的刻意训练活动,鼓励领域个体长期的刻意训练活动,使其系统的领域知识与技能娴熟、卓越。

4.创造期

此时领域个体已是专家,他们在此阶段专业能力的提高主要受益于善于学习、乐于创造。根据专长研究,专长的获得与创造是相互联系的。创造力指个体在某一领域内,获得解决新问题、有意义的进步性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问题解决。始终是专家的原因在于他们持续不断地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陌生情境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Sternberg & Horvath(1995)认为创造能力由区分与问题解决相关信息的选择性编码能力、意识到信息间内在关系的选择性联系能力、比较不同情境的选择性比较能力构成。[14]由于新的问题解决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这一时期的领域个体在领域内开始小有名气,甚至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领域内做出独特的创造性成果。

通过对不同阶段领域个体专长发展的描述,不难发现,成为专家要经历漫长岁月的训练,越早涉足领域学习越好;成为专家需要名师指点,它对于领域专长获得事半功倍;成为专家不仅需要领域技能的刻意练习,还需要丰富的领域知识支撑;要想一直成为专家,需要不断地有意识的学习与创造。

三、终身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探索

领域专家往往有着浓厚的领域兴趣,丰富的领域知识,精妙的领域技能及卓越的独创能力,这些不是短短数年的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能实现的育人目标。领域专家培养应以专长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联合政府、各类学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等共同探索并建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苏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苏州文化的典型体现,也是苏州特色经济之一,但曾经一段时间,受限于苏绣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苏绣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继承上,难以突破创新,也使得苏绣经济陷入价格竞争、粗制滥造的恶性循环局面。为重振苏绣产业,让苏绣焕发生命力与活力,苏州政府越来越重视苏绣人才的培养,并意识到苏绣人才培养要从小抓起,他们在苏绣人才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目前苏州市已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绣娘,形成合理的老中青苏绣人才梯队。

1.基础教育埋下职业兴趣的种子

专长发展的最初阶段并不强调刻意的系统专业训练,相反更为重视通过各种趣味性的游戏与玩耍让孩童感性认识特定职业、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为今后从事特定职业埋下一颗种子。基础教育根据专长发展的第一阶段——孩提期的专业发展特点,结合课程规划现状,可通过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向中小学生传扬职业文化,传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苏绣是苏州的一张名片,苏州基础教育有传承和弘扬苏绣文化的义务和责任。当前,苏州东渚实验小学、苏州镇湖小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的艺术班、苏州实验小学、苏州镇湖中学、苏州中学等纷纷开设刺绣兴趣班、刺绣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在做中感受、在做中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形成学生细心、耐心等良好品质,还培养苏绣兴趣,让他们更多了解苏绣传统文化,学会最基本的刺绣针法、绣法,为苏绣这一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奠定基础。[15]

2.校企合作模式的职业技术教育精心播种,让学生系统习得职业知识与技能

专长发展的第二阶段——学习期正好对应中等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根据学习期特点,这一时期的学生主要是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对校企结合模式进行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提出种种办学模式:以学校为主导的教学工厂模式、以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模式、共建共享的产教结合模式,以及相应运行机制:“2 +1”模式、半工半读模式、弹性安排模式等。[16]基于此阶段专长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过早限定其职业走向,最好采取以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根据专业知识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苏绣人才培养上遵循着专长发展的学习期特点,采取学院、企业、行业和政府四方共建的方式,设立了5年制的镇湖“苏绣大专班”,[17]其主要特点如下:

(1)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教学委员会。由于仅限于苏绣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因此“苏绣大专班”的管理机构是教学委员会。它主要由刺绣行业工艺美术大师领衔、刺绣技术骨干与苏州工艺美院的专业教师构成,共同商讨苏绣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2)层次型的课程群设计。鉴于当前苏绣现状是重复抄袭的多,创新的少,多数绣娘不具备美术基础,为了培养未来刺绣领军人才,教学委员会根据专长发展的阶段性任务,首先分析总结刺绣专业人士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苏绣需要形态学(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材料学的知识与技能、工艺学的知识与技能,且这三大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其次教学委员会分析苏绣班学生特点,发现“苏绣班”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最基本的刺绣针法、绣法,能够模仿完成简单的刺绣作品,但他们美术基础不扎实,更缺乏艺术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基于此,在课程规划上,“苏绣班”学生在入校的前三年,和其他艺术专业的学生一样,都要全面系统学习美术史论、传统造型基础、装饰设计基础、图案等文化理论知识;掌握写实素描、线描、写实色彩、表现色彩、书法篆刻、油画、摄影摄像等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经过前三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具备了欣赏艺术、理解与分析艺术的能力。学生在苏绣专业的第四年与第五年主要学习材料学、工艺学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委员会根据工艺品实务设计制作流程与行业企业生产性实训环节、岗位需求,细分出苏绣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知识能力点,设置刺绣技艺、绣品设计与创意、绣品新品研发、绣品装裱、绣品营销与管理、刺绣行业实践等课程。

(3)着眼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获得的教学模式。教学委员会根据特定的知识与技能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如,美术史论、传统造型基础等文化理论课多采用教师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写实素描、线描等美术技能课多采用学生系统练习的教学模式。由于专业学习的最后两年主要是掌握材料学、工艺学的知识与技能,学生要进入“刺绣艺术工作室”接受工作室制的“主题+项目”的项目制学习。这种教学形式上超越传统师徒制,学生一边系统学习刺绣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一边在工作室观察临摹刺绣技术骨干的各项刺绣针法、绣法,较好完成一幅苏绣作品,教学形式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促进实践。

3.工作场所中的认知师徒制为领域人才培养浇水施肥,在实践中形成丰富、精致的领域知识与技能

专长发展阶段的第三个时期是发展期,又称为职业谋生期,该阶段对应职业技术继续教育时期。由于中职或高职院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只是为领域专业知能打下扎实基础,根据发展期特点,领域个体有必要通过领域刻意训练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职业技能更为娴熟。刻意训练活动是由教师或教练精心设计的一种提高工作能力的活动,因此专业成长仍需要得到教师或教练的指导。工作能力又是在实践过程中、刻意训练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很难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默会性知识,因此其习得宜采取认知师徒制,一方面,指导教师通过手传同时加上些许言语指导,让学徒清楚相应技能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学徒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理解、掌握相应技能。

为提高苏绣手工艺者的刺绣技能,培养有一定创新能力、娴熟刺绣技艺的苏绣人才,苏州政府将苏绣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选苏绣文化传承人,鼓励她们设立大师工作室,承担苏绣技艺的传承起接责任。对苏绣大师、苏绣新绣与熟手工作过程中的刻意训练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刺绣、欣赏美术作品、向高手学习、看高手绣品、与同行分析刺绣、看自己绣品是苏绣领域特有的刻意训练活动。苏绣大师工作室的员工还是学徒,他们每天在大师指导下从事刺绣。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观摩大师刺绣、聆听大师指导,学徒们得以积累了丰富、精细的刺绣技能。尤其是工作室接到大型刺绣任务时,这时工作室往往以工作组的方式来从事刺绣活动,大师常常要和学徒们一起钻研画稿、钻研刺绣,对针法的运用、丝线的选择等进行反复详细地讨论。这种方式不仅让学徒熟悉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还能让学徒更深入体会两者间的联系。正是通过总体全面、日常接触的实践方式,学徒们传承到苏绣针法,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行动类型。

4.政府支持领域专家的创造创新活动,结出累累劳动硕果

专长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个体超越自己的教师,在领域内做出独特的创造性贡献。在这一阶段,领域个体只有得到外部的支持与关注,如政府资金、资源扶持,更高水平的人的推荐、鼓励,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结出创造性果实。

苏绣大师的创造活动,除了刺绣从业者个人的努力外,越来越依赖政府的支持。苏州各级政府为苏绣人才培养均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创新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如,苏州镇湖刺绣协会有专门的苏州刺绣网站,协会会发布最新刺绣需求信息,展会、博览会、工艺品评比等信息,鼓励刺绣从业者参加上述活动,还组织苏绣大师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展会、竞赛,甚至远赴海外宣传自己的刺绣作品,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励他们不断进行刺绣艺术的创新。苏州政府还为苏绣大师的创造创新活动牵线搭桥,在刺绣大师、画家、摄影家等之间建立起桥梁,方便刺绣大师了解最新的艺术资讯,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进行相关艺术技巧的探讨,并融合到刺绣创作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镇湖刺绣行业协会共建“刺绣艺术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与学院的专业教师不仅承担着苏绣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还一起共同合作研究、设计、开发新的绣品。

苏绣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反映了面向全民,全社会全程参与的终身职业技术教育特点。[18]并且从该实践案例中可知,有效的终身职业技术教育应遵循专长发展理论,让政府、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机构在领域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介入,根据培养目标各自相应给予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支持,给予在实践中学习与反思的机会,给予政策、资讯与经济等的支持。

[1]刘诗能.“终身职业教育”拷问[J].教育与职业,2008,(5):14—16.

[2]汤广全.“终身职业教育”刍议[J].成人教育,2009,(5):30—31.

[3]王秦,李慧凤.基于终身职业教育的“学习云”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9):89—92.

[4]王联翔,李铁英,赵方欣.校企结合的技师学院终身职业教育机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8):58—60.

[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傅小芳,周俪.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2):35—40.

[7]姜大源.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情况[J].职教论坛,2005,(3):62—64.

[8]王纪安,邵军.德国技能型人才企业培训调查[J].高教论坛,2010,(12):6—8.

[9]王志兵.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工读结合”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77—82.

[10]孙佩兰.吴地苏绣[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11]胡谊.专长心理学——解开人才及其成长的密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Chi,M.T.H.,Glaser,R.,& Farr,M.J.The Nature of Expertise[M].Hillsdale,NJ: Erlbaum,1988.

[13]Ericsson,K.A.,Krampe,R.T.,& Tesch-Romer,C.,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J].Psychological Review,1993,100(3),363—406.

[14]Sternberg,R.J.,& Horvath,J.A.A Prototype View of Expert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95,24(6): 9—17.

[15]苏绣娃[EB/OL].苏州东渚实验小学网站,www.szdzsx.net.

[16]王文瑾.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3—25.

[17]苏绣设计与制作专业介绍[EB/OL].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网站,http: //zhsh.sgmart.com/zysz/sxsjyzz.htm.

[18]吴雪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职业教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134—142.

猜你喜欢

专长苏绣刺绣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苏绣,“秀”出奇迹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清新唯美的刺绣
嗜好与专长,哪个重要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教师教学专长研究:概念、方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