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蚩尤拳”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5-07-28刘玉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文献检索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进行研究,解析“蚩尤拳”的传承方式与生存现状,对继承与弘扬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构建和谐的民族地区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 蚩尤拳 传统武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11-02

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在民族生存、社会生产、民俗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真实地反映了其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族众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蚩尤拳”是苗族传统武术文化中的精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为各民族人民喜爱和赞赏。如何有效地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构建苗族地区的社会和谐,是当前研究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文献检索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贵州、四川三省地区部分苗族村寨传统武术“蚩尤拳”进行研究,解析“蚩尤拳”的传承方式与生存现状,提出传承与发展苗族“蚩尤拳”武术文化的途径、对策与建议。

一、苗族“蚩尤拳”武术技艺的传承方式

“蚩尤拳”是苗族在其牧猎文化、农耕文化背景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苗族民间传络武术,“蚩尤拳”的武学观念体系,突出地凸现了苗族牧猎文明、农耕文明的山地民族文化特色。长期以来,苗族民众中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师徒关系进行“蚩尤拳”技艺的传承,“蚩尤拳”技艺不传外族,“蚩尤拳”技艺传人对族人中愿拜师求艺者的选择标准异常严格,从而使“蚩尤拳”技艺传人数量呈凤毛麟角之势,人数特少,因而“蚩尤拳”技艺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审视,这种仅靠师徒传授的方式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如:

1.“蚩尤拳”技艺传人授艺时难以一一详细讲解,使接受者学习具有很大难度。技艺的传承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受众面非常之小,不利于保护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和普及与提高“蚩尤拳”技艺。

2.缺乏媒体的支持和传播效应,不利于推广与传播“蚩尤拳”技艺和传承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

3.不利于吸收先进的外族文化优秀因素,优化与发展“蚩尤拳”技艺,使其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处于 “闭关自守、我行我素”的封闭状态,不利于与体育全球化趋势接轨。

二、苗族“蚩尤拳”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现状

调查发现,苗族“蚩尤拳”传统武术文化得以传承至今,主要因素是与苗族祖先崇拜观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研习“蚩尤拳”有怀念与祭祀先祖之意。其次是“蚩尤拳”技艺所具有的实用博击与健身价值,在民族生存竞争中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在训练中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增强体质,激发其民族意识和精神。但是,随着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面临重大的生存危机,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的许多内容,至今已处于流失、短缺、变异、退化和濒临失传的边缘化状态。在对贵州、四川、云南部分苗族村寨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多数苗族民众都知道有“蚩尤拳”,但是能掌握与应用“蚩尤拳”技艺的人数则非常少,“蚩尤拳”技艺传人在有些地区几乎绝迹。“蚩尤拳”技艺的这种生存状况必须引起政府职能部门和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抢救、保护、挖掘与整理即将消逝的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技艺,传承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是当务之急。调查结果显示,政府职能部门对传承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经费投入不足,在政策层面上扶持力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苗族“蚩尤拳”技艺传人培养机制以及没有针对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的保护制度,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合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制约了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传承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的途径与对策

通过对传统武术“蚩尤拳”各类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可以把握古代苗族先民对传统武术从“体”到“用”的认知层次与观念。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伴随着民族大众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而积累形成的。在苗族“蚩尤拳”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习武者的个体经验通过学习与整合的过程而成为习武者群体的普遍经验,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又被转化、升华为具有文化性质的观念、理论、动作结构、运动程序与方式,使苗族“蚩尤拳”的武学理论、观念与动作结构能够融合众人的智慧和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如果苗族“蚩尤拳”的武学理论、观念与动作结构除了历代习武者的继承与传扬师徒传授途径之外,能够广泛吸收融合了各段历史时期与自身相关的外来文化优秀因素,构成其渐进性和多源性的武术文化发展趋势,将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蚩尤拳”传统武术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形或产生良好传承与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苗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蚩尤拳”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空间。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通过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与发展“蚩尤拳”武术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其民族文化资源,将传承苗族“蚩尤拳”溶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过程和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进程,构成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互动发展态势,是传承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最佳途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对策,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操作:

1.通过选拔优秀运动人才,采用运动训练的组织形式进行“蚩尤拳”技艺、技能训练,提高“蚩尤拳”技术理论、观念层次及技术与技能水平,增强“蚩尤拳”技艺的实用博击、体育表演、健身与美学观赏价值和功能,培养优秀的苗族“蚩尤拳”技艺传人。通过组织参加全国武林大会的“散打”比赛和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借助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平台的传播优势,利用媒体宣传功能,在全国大众范围内推广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

2.通过教育的途径将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资源引入学校体育教育,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苗族地区挖掘、整理、保护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将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资源进行教材化处理,构建与完善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教材体系。注重培养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传承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培养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民俗传统节日庆典和民族地区经济活动,在民族地区民俗传统节日庆典与经济活动中丰富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表演内容和展示民族风情文化内涵,组织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表演活动,展示与宣传“蚩尤拳”技艺及其民族武术文化内涵,使民族大众在欣赏、感受“蚩尤拳”技艺及其民族武术文化内涵的同时,提高民族文化的观赏层次,加强民族认同感与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产业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的民族地区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蚩尤拳”为代表的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在蕴涵我国古代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优秀元素的基础上溶入了山地民族文化内涵与特色,是研究我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化石”。“蚩尤拳”是苗族民众在其牧猎文化、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其传统武学理论、观念及动作结构体系,具有中华远古时代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遗风,突出地凸现了苗族牧猎文明、农耕文明的山地民族文化特色。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苗族民众的勇敢、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和生存竞争观念,具有较强的武术博击、运动竞技、体育健身价值与技艺表演功能。

苗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蚩尤拳”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空间。通过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与发展“蚩尤拳”武术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其民族文化资源,将保护与传承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溶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过程和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进程,构成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互动发展态势,是保护、传承与发展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文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6-88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概论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3]王亚琼,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调查与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7)94-36

作者简介:

刘玉梅(1975-)女,贵州省都匀市人,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
苗族蜡染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56个民族56枝花 苗族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