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及对策
2015-07-28张雯静
张雯静
【摘要】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在课堂上体现为学习效率低下,容易致使恶性循环。而学习动机相关理论在现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增加,充分调动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极大化地将学生自身需求与教学相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实施良好的教学改革。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特点,分析其在英语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所在,对症下药,探索更加适应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 非英语专业 艺术设计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91-02
英语在艺术设计专业类学生眼中通常是被视为“边缘化”的,但它又是一门重中之重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对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学习的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归结于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导致了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等。尤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英语课甚至落入了学生眼中负担的尴尬境地。然而处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而又深远的今天,英语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此外,艺术设计专业十分讲究时间沿革以来国际上的各种流行趋势,要求设计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都需要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并且在未来面对有关英语方面的工作及业务时,要求学生需拥有一定的涉外交际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案例和软件操作都对英语有所要求,必须强化这根“软肋”。如何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对于从内向外提升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系学生设计并随机发放了一份《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经回收,该系共有五个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76人参与了该项问卷调查,并且答题均有效。问卷主要就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引发的学习现状、学习障碍、学习评价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得出了各项具体数据。
一、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的分析
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与诸多因素紧密相联。由此看来,它涉及到“引发”“朝向目的”和“维持”这三个关键点。
1.个人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它其实是动机的一种。在调查中,艺术设计相关专业40%的同学选择了对英语非常感兴趣或者比较感兴趣,38%的同学选择了感觉一般,其余22%为不感兴趣甚至讨厌。而在另一项感受自己学习英语的难易程度问题上,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大多选择了感到轻松或不算困难,兴趣一般的同学则对应地选择感到有些难的最多,再来,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同学基本都选择了学习英语感到很困难。兴趣的培养是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旦对英语本身产生兴趣,内部学习动机受到引发,直接激励个人有着良好的学习效果。
2.不同目标任务导致学习动机程度不同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提出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至关重要。对于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20%的同学选择的是通过高职院校关于三级B考证的要求,55%的同学选择了高一级别的考试(包括升学需要)要求,18%的同学则选择了提高英语水平,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仅有5%的同学选择提升文化素养。有趣的是,在所有参与调查者中,大学英语目标是通过三级B考试的同学三级B证书的实际通过率反而比选择其他目标的同学都要低。然而,选择提高英语水平,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为目标的同学三级B考试通过率是最高的,为100%。可见,设定更为明确具体的,略高于自己本身需求且并不过分的目标,可以达到适度的学习动机,以充分调试良好的心态来达到更佳的结果。
3.自我管评中体现学习动机作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可以维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行为的呢?在关于步入大学后与高中时期相比英语水平的变化问题上,有31%的同学选择了基本没有提高,是占比例最大的,并且在回答每天英语学习时间问题上选择几乎不学选项的人当中,这部分同学所占比例也是最多的。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下降了的同学总体上说来每天也不会安排超过半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为零。另一方面,认为英语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同学无一例外的每天都会安排或多或少的时间学习英语。由此判断,当学生在学习成就水平上缺乏强化,且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时候,他的学习便失去了动力,没有足够的动机去维持下去。相反地,当取得好成绩后,感受到能力提升的这种概念得到不断强化,凸显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继续学习活动。
二、影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1.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自信
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将自身的英语水平定义为差,40%认为是一般,四分之一认为是良好,仅有6%的同学认同是优秀。与此同时,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同学将学不好英语最主要的原因归纳在了自己不努力、没有语言天赋等主观上的内在因素。基本功和自信心均缺乏的学生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成为逃避失败者甚至失败接受者,很难改观。
2.课堂效率低下,缺乏学习热情
从对老师课堂教学满意度看来,只是感到基本满意乃至不满意的同学加起来已经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此外,有超过一半的同学把老师的授课方式和课堂教学质量看作是最影响英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紧随两者后的是学习氛围。也就是说,课上直观的信息自外在传递给学生信号,结果是影响到其内在学习动机的调动。在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中,趴头睡大觉、低头玩手机、侧头侃大山的现象比比皆是,常常“杀”一也儆不了百。
3.学习功利性强,缺乏深层需要
在选择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可多选)的时候,超过一半的同学一致选择学习可以使找工作更具竞争力,也有近一半的同学直接选择为了证书,成为了最具人气的两个选项。试想这种情况下,一旦进入相对稳定工作岗位或考取了相应的证书之后,英语学习对该名学生而言就已似乎毫无意义可言,只剩下迷茫。据此而言,这些停留在表面的外部诱因并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出未来更加强烈的英语学习的动机。
三、激发和培养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1.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有效突出重点难点
在关于最感兴趣的英语技能问题上,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听说模块,所以说,英语听力和对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切入点。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在中国的第二语言教育里听说远不如读写灌输得多,但是不可否认学生想要在听说上取得突破的渴望。抓住学生兴趣所在,听说的专门课时不可省,且同样应大量地实践和练习,帮助他们实现听懂原语素材,开口表达自己的愿望。而当问到对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吃力的部分,语法成为了近40%同学心中的痛,被选最多。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把合适的词放进合适位置看似简单,对于外语的学习来说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那么针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新语法点和难点时需要多花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能够慢慢吸收和消化,并且及时解决疑问。不要认为语法是高中老师的事情,大学里一样需要深入,不要怕给学生重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则。每次的复习、练习要衔接紧凑,常常点评才能奏效,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克服语法困难,闯过听说大关,这些学生学习动机自然加强。
2.引导开放有序的学习环境,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根据学生的答题来看,大家最认同的学习观念就是自主型学习,占60%,其次便是开放型。在能够自由选择做出自我决定的前提下,个体能够激发出良好的内在动机。在大学里必须要掌握好的就是自学能力,语言的学习尤其如此,一定要教会学生在课外也能去自我充实。多提问,引导发学生自己思考和尝试解答,一步步接近答案,总结经验。以开放式代替控制式,启发学生根据个人情况特点去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进行自主评估,然后在开放有序的环境里去交流,再学习。开放自主地学习还体现在按照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相应的区分教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学习感受到自我的提升,建立起学习信心。
3.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吸引学生积极投入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有着各自的专业领域,对英语的汲取面要求不尽相同,那么英语教学内容和手段则需因“专”适宜。此次调查里发现,艺术设计专业五分之一的同学都觉得老师授课呆板。至于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他们倾向于英文歌、英文广播、英剧美剧、英文电影等资源潜移默化的学习,这些都是非常便捷的通道,作为教师应关注当下社会的流行元素和学生所反映出的兴趣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多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满足真正的求知欲。例如,有的老师在英语课上把学生分成类似“好声音”的几个导师组进行PK答题,反响热烈,在活动中以集体合作和竞争并存的模式激励了学生增强学习动机。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平台,联合校内外组织与英语相关的活动,有条件的多邀请外教进校园,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关于这一点,有五分之一的同学的意愿选择也与之相关。
无论是出国深造,找工作,甚至娱乐休闲等各方面的国际化发展使得英语学习的热度始终居高不减。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注定了英语教学也应顺应其发展趋势。从非智力因素着手,通过对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英语学习动机的合理统计和针对性的分析,是为了促进在该专业内的英语教学改革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从内因上疏导英语学习的难题,“以学生为本”来设计课堂,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探索提高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与新途径,从而提升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