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2015-07-28许石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补阳还五汤

许石隆

【摘 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CT确诊的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中风后遗症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5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048-02

中风是一种以猝然昏仆、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中风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已与癌症、冠心病一同被列为导致人类死亡人数最高的三大疾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且治愈率较低[2]。本病即便在积极的治疗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康复。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传统方剂,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瘫痿论》,由赤芍、当归尾、黄芪、红花、地龙、桃仁、川芎七味中药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失语,小便频数等中风后遗症,是近代很多医家治疗中风患者的常用方剂,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疾病特点加上毛冬青、两面针、橘红组方,多年来在临床一直用于脑中风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4~74岁,平均(62.2±1.1)岁,病程3~10个月,平均病程(6.4±0.4)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56~76岁,平均(63.1±1.2)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6.1±0.2)个月。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两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瘫痪等症状,治疗皆在本人或者家属的同意下进行。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方药组成为:赤芍15g、黄芪60g、红花10g、当归尾10g、桃仁10g、毛冬青10g、两面针15g、橘红10g,每天一剂,煎煮两次,合并水煎液,早晚分两次服用,服用三个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抗凝、扩血管等治疗,给予患者西药尼莫地平(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518)、维生素E(广东三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38)、维脑路通(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410)等,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症施治,高血压患者结合降压药治疗,治疗三个月。观察患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神经功能缺失改善,并检测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治疗时两组患者均停止使用用其他药物,尽量让患者多饮食清淡的食物,保持舒畅的心情,定时给患者按摩肢体,翻身,并进行适当的锻炼。

1.3 疗效评定 按照有关文献[4]拟定。治愈:若患者语言清楚,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麻木等症状消失,生活可自理,CT复查脑出血灶完全吸收或部分软化灶、梗死灶消失;好转:若语言与肢体功能有所改善,恢复部分生活能力,CT复查脑出血吸收60%以上,梗死灶明显减小;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生活不能自理,CT复查无明显改变。

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参照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标准[5]:基本痊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显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有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18%或死亡。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语言清楚,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麻木等症状变化情况,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6]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分数越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以及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软件 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发现,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缺损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3 讨论

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后遗症期由于正气耗损,致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脉瘀阻,而导致肢体麻木、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症状,其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7-8],因此临床治疗上多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9]。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剂,笔者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治疗后,除恢复神志外,其它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进行治疗,该方剂[10-11]中用大剂量生黄芪,可以起到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具有较好的补益气血功效;当归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善患者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化瘀而不伤血;桃仁加速血液循环;红花和川芎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活血化瘀通络,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毛冬青[12]具有抗凝及对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损伤保护等作用,两面针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橘红则健脾强胃从而有利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利用。上述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可补气养血、活血通络。

综上,本方能够帮助患者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发生,还能够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富英.中风病中医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70-72.

[2]练春玲.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50-51.

[3]何建青,郭思佳.手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120例[J].陕西中医,2013,34(5):587-588.

[4]邓厚锋.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 12 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428-429.

[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6]罗斌,郭燕,包宏伟,活血化痰行气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2,20 (6):20-22.

[7]涂继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7):619-620.

[8]卢绍霞,黄桂芝.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24(10):452-453.

[9]孙博,崔峰.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的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2,30(3):102-103.

[10]徐辉.小结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162-164.

[11]翟丽莉,吕建华.补阳还五汤的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J].中国中医药,2009,7 ( 2): 9-10.

[12]李向荣.毛冬青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 环球中医药,2011,4(3):238-240.

(收稿日期:2015.03.12)

猜你喜欢

中风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补阳还五汤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探析脑血栓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38例
老年冠心病等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