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鼻内窥镜术后恢复50例临床观察

2015-07-28姜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术后恢复

姜涛

【摘 要】 目的:观察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对鼻内窥镜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鼻内窥镜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鼻窦洗剂冲洗+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愈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术后采用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一期愈合率。

【关键词】 鼻内窥镜术;鼻窦洗剂;半导体激光;术后恢复

【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046-02

鼻内窥镜手术是近期逐渐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为了加快患者术后鼻腔鼻窦功能早期恢复。笔者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选择了鼻窦内窥镜手术后50例患者,开展了术后采用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对鼻腔鼻窦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探讨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鼻内窥镜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常规行鼻窦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 26例,女 24 例;年龄23~62 岁,平均年龄(38±5.5)岁;鼻窦炎28例,鼻息肉22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 27例,女 23 例;年龄24~60 岁,平均年龄(39±6.5)岁;鼻窦炎29例,鼻息肉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及仪器设备 半导体激光鼻科治疗仪(西安鸿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陕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40046)。鼻窦洗剂为本院制剂,主要成分为:防风 10g,黄芩 10g, 苍耳子 9g,辛夷 10g,白芷 10g,藁本 10g,薄荷 10g,连翘10g。加水700ml,煮取300ml药液,装瓶备用。

1.2.2 操作方法 治疗组采用鼻窦洗剂冲洗+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患者于术后48h抽出鼻腔填塞纱条行鼻腔冲洗,每次每侧鼻腔使用150ml药液冲洗后,随即使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每侧鼻腔照射20min,第1周、第2周治疗2次/d;第3周开始治疗1次/d,以后根据手术侧鼻腔粘膜变化及个体差异,酌情减少鼻腔冲洗次数及激光照射次数,3个月为一疗程,直至手术侧鼻腔粘膜上皮化,不易受损出血。对照组于手术后48h,抽出鼻腔填塞纱条,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时间同治疗组,直至手术侧鼻腔粘膜上皮化。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常规鼻腔用药,处理原则是清除残余病灶、控制感染、减轻粘膜水肿、促进粘膜粘液分泌、保持窦口开放。

1.3 疗效判定[1] 手术后检查鼻腔粘膜愈合情况,将愈合效果分为四期。一期愈合:手术后1~3个月内手术侧鼻腔粘膜上皮化。延期愈合:手术后4~5个月,手术侧鼻腔粘膜有再生肉芽或息肉,鼻粘膜有水泡、伴有脓鼻涕等,经处理后窦腔内粘膜也能够上皮化。迁延炎症:手术后窦腔内继续感染,鼻粘膜伤口不愈,有糜烂、出血现象、经多次处理仍有肉芽或息肉,鼻粘膜有新生的囊泡,时间超过6个月。无变化:迁延炎症持续1年不愈合甚至加重,需做二次手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JP+1]两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发现术后给予鼻窦洗剂+半导体激光照射有利于减少术腔结痂,保持鼻腔湿润,促进粘膜水肿的消退和粘膜纤毛系统功能的恢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一期愈合率分别为84% 和44% ,治愈平均时间分别为75d和122d,治疗组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术后采用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比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效果好,不但可提高一期治愈率,也可缩短治愈平均时间,见表1、表2。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困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顽症。 随着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术式得到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内窥镜鼻窦手术重点是保留和恢复鼻腔鼻窦功能。传统的根治性手术是刮除鼻窦内全部黏膜,破坏性比较大,愈合慢。而鼻内窥镜手术是选择性清除病变,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保留鼻腔和鼻窦粘膜生理功能,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由于内窥镜导光性强、多角度、视野大,可直接窥视到鼻腔内的许多重要部位(如各个鼻窦开口,各个沟、鼻窦内部的隐蔽狭窄处)及鼻咽部的细微病变。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精细等优点。

半导体激光属低功率激光,其生物特性有:①低输出率,对组织有较深的穿透力;②无光热效应,对组织结构无任何伤害,激光对组织产生的生物效应是由激光的生物刺激来实现的,激光可引起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对炎性细胞、微血管及神经未梢产生的刺激效应,是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2]:半导体激光可促进照射部位的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加静脉回流,改善并纠正微循环障碍等。半导体激光还具有激活酶的活性和氧代谢,从而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增加ATP、蛋白质、糖原合成;恢复细胞功能,为创面愈合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半导体激光照射后可增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3],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鼻腔、鼻窦功能指标的检测及结果分析,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中医药对鼻窦炎,在理论探讨、临床辨证论治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开展内窥镜术后粘膜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临床意义。鼻窦洗剂立足于“鼻渊”的病因病机辨证—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肺气虚弱而卫表不固,以致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成,采用疏风散寒、宣肺开窍、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法。诸药煎汤冷却,以方便冲洗和湿敷。鼻腔冲洗对于软化、清除痂皮,促进分泌物排出,清洁局部环境有重要作用。达到预防鼻内窥镜手术后感染以及促进鼻腔鼻窦功能恢复的效果。本次用自拟鼻窦洗剂冲洗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促进了鼻粘膜的愈合、缩短了治愈时间。术后创面病理变化过程为:手术创伤、淋巴引流障碍致粘膜水肿,创面渗血凝固、干结形成黑色的血痂,窦内粘液性分泌物干硬形成棕黄色的痂皮。纤维素渗出形成纤维素伪膜引起疤痕粘连,血痂、痂皮下粘膜缺损处出现肉芽生成。术后创面愈合有上皮化和肉芽形成两种情况。通过观察,我们把手术后鼻腔、鼻窦粘膜在鼻内窥镜检查下的形态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术后1~2周,称炎症反应阶段,内窥镜检查可见:由于鼻腔填塞物刚抽出不久,渗血仍未完全停止,在鼻腔及窦腔内形成黑褐色血痂。经术后治疗,黏膜肿胀减轻,分泌物减少,通气阻碍改善,经过不断的清理和冲洗,促进粘膜再生,血痂和干痂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患者感觉舒适,大约术后10天左右术腔内变得较为清洁干净。据统计约90%以上的术腔在1~2周内达到清洁[3],见图1。②第二阶段:术后3~10周,又称粘膜水肿及上皮化初期阶段。这个阶段多数有炎性水肿、囊泡、肉芽、小息肉、结缔组织增生等。水肿主要以筛窦、额隐窝和上颌窦口周围最为明显,因为此阶段淋巴引流还不是很通畅。内窥镜检查发现鼻腔粘膜缺损处有囊泡、小息肉和肉芽生长,称“去粘膜化反应”, 恰当的处理可完成上皮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粘连也在该阶段发生,此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可以促使粘膜再生和上皮化,该阶段的治疗方法可决定手术的成败,见图2。③第三阶段:进入上皮细胞永生化早期阶段,出现于10周以后,伤口开始愈合,称上皮化完成阶段,内窥镜下可见:粘膜上皮化,颜色正常,再生粘膜外观平坦,无异常增生,与骨质紧密连接,窦口处粘膜平整,圆滑,通畅,见图3。手术后黏膜恢复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使我们了解了术后黏膜转归的基本过程。

本研究采用鼻窦洗剂+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每个月经鼻内窥镜动态观察鼻腔鼻窦的黏膜生长及变化情况,发现鼻内窥镜术后采用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一期愈合率。

参考文献

[1]蔺林,严文洪,赵霞.不同温度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02):109-114.

[2]朱洪海,朱晓远,程根阳.清鼻汤辅助治疗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96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195-198.

[3]王坛,陈剑秋,朱春生,等.ESS 联合缓冲高渗盐溶液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4,15(22):87-88.

(收稿日期:2015.03.11)

猜你喜欢

术后恢复
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及术后恢复的作用分析
综合护理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26例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宫外孕腹腔镜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的护理对策
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胃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