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变式训练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2015-07-28唐爱文张有贤

师道·教研 2015年6期
关键词:定义域四边形最值

唐爱文 张有贤

数学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工具,学好数学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十分必要,变式训练是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高中数学课堂也可以利用变式训练来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变式训练加深概念理解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来看,形成数学概念,提示其内涵与外延,比数学概念的定义本身更重要。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变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概念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通过多样化的变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如在讲函数的定义域时,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上学生对自变量和变量,难以辨析,此时可以做如下变形:

变式1: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1],求f(2x)的定义域;

变式2:若函数f(2x)的定义域是[-1,1],求f(x)的定义域;

变式3:若函数f(2x)的定义域是[-1,1],求f(log2x)的定义域。

通过以上的变式,可以对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对概念中本质的东西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在以后的练习中也明确类似知识点的考查方向,防止学生盲目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效益最大化。

二、利用变式训练增强学生对公式、定理及性质的运用

数学能力的发展和形成,有赖于掌握定理、公式和法则去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在复习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此类变式问题可明确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条件、结论、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之处,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和正确演算能力。

例如在研究三棱锥(即四面体)顶点的射影与底面三角形“各心”的关系时就可设置以下问题:

(1)当三棱锥是正三棱锥时;

(2)当三条侧棱的长均相等时;

(3)当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时;

(4)当顶点与底面三边距离相等时;

(5)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时;

(6)当三条侧棱分别与所对侧面垂直时。

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条件,引深拓广,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使学生在挑战中寻找乐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对于线线、线面垂直关系,尤其是三垂线定理的掌握。防止学生形式地、机械地背诵、套用公式和定理,提高学生变通思考问题和灵活应用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的能力。

三、利用变式训练提高学生在解题思维与探索能力

(一) 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自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1)已知a,b∈R+,且a+b=1,求(■+1)(1+■)的取值范围。

(2)已知a,b∈R+,且2a+3b=1,求(■+1)(1+■)的取值范围。

(3)已知a,b∈R+,且2a+3b=4,求(■+1)(1+■)的取值范围。

这些题目都是对均值定理的应用,教师要把这类题目成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它们的共性。

(二) 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的必然本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既能使学生思路开阔,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异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已知向量■=(2,0),■=(2,2),■=(■COSa,■sina),则■与■夹角的范围是( )

A. [■,■] B. [0,■]

C. [■,■] D. [■,■]

这题学生一般想到利用■=■+■,先求出■,然后用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求解,但是还可以运用另外一种简单方法。那就是利用■=■+■=(2+■cosa,2+■sina,可以判断出点A的轨迹是以(2,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然后利用数形结合求出夹角的范围了。这个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向思维,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 一题多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通过变式训练,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解决一类问题,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使一个题目延伸出一类题目,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如,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H分别是CB,CD上的点,CH∶CB=CG∶CD=2∶3,求证:四边形EFGH是梯形。

这道题目的是加强对公理4的理解和应用,对这个题目可从改变条件,探索新的结论和改变图形的角度进行很多变化。

变式1:条件不变,该求证HE与GF交于一点。

学生在上题中已证得EFGH是梯形,对结论的深化不是难事,关键是在不改变条件的情况下,要对结论进行探索。

变式2:已知条件为E、F、G、H分别是AB、AD、CB、CD的中点,(1)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平行四边形)(2)且AC=BD,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菱形)(3)且,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矩形)(4)且AC=BD,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正方形)(5)且AB=BC,AD=DC,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矩形)

变式3:已知条件,E、H分别为AB,BC的中点,AF∶FD=3,过H、E、F做一平面交CD于G,(1)CG∶CD(2)求证:EF与GH交于一点。

通过改变条件得到不同结论的变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式2的一组题目跟初中平面几何的题目有类似性,可以促进学生从平面到空间的迁移,变式3有例题及前两个变式的基础,教师为学生的巩固掌握打好了支架,学生要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变式4:设图形G、H分别是CB、CD反向延长线上的点,其余条件不变,求证:EFGH是梯形。

变式5;当图形G、H分别是CB、CD反向延长线上的点时,(1)四边形图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求CG∶CB。(2)在(1)的基础上满足什么条件时,再补充条件使四边形EFGH是矩形。

变式4、变式5改变了图形中G、H的位置,但线段的一些基本关系没变,学生已有上面变式的经验,较容易掌握。但变式5中(2)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对所补充条件,每个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EH⊥BD,或AB=AD且BC=DC,对于学生的探索,推理过程只要存在着一定得合理成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并做出适当的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充满信心。

总而言之,数学变式训练以一胜多、举一反三的变式教学,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学得轻松,并且避免“题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学生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和培养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变”与“不变”,都要让学生去体验。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是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去思考和比较,发现变式问题中的“变”与“不变”。

四、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我们以二次函数为例做如下变式训练:

例:求函数y=x2-2x-1的最值。

变式1:

(1)求函数y=x2-2x-2,x∈[-1,3]的最值;

(2)求函数y=x2-2x-2,x∈[-4,0]的最值;

(3)求函数y=x2-2x-2,x∈[3,5]的最值。

改变定义域的范围,将问题转化为某一区间上求最值,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同时也为下面进一步的变式做好铺垫。

变式2:

(1)已知函数y=x2-2x-2,x∈[t,t+1],求函数的最值;

(2)已知函数y=x2-2x-2,在x∈[0,t]上有最小值-2,最大值-1,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y=x2-2ax-a,x∈[3,5],求函数的最值;

将原来具体数据抽象为区间含参数或表达式问题,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特殊问题一般化,从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概括与抽象等数学思想方法。

变式3:

(1)已知不等式x2-2ax-a>0在区间[2,4]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2)已知不等式x2-2ax-a≥0在区间[2,4]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3)已知不等式x2-2ax-a>0在区间(2,4)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4)存在x∈[2,4],使得不等式x2-2ax-a≥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由原来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变成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和存在性问题,既巩固了求最值问题,又解决了一类新的问题。令f(x)=x2-2ax-a,则不等式x2-2ax-a>0恒成立,即f(x)>0恒成立,可转化为f(x)min>0;或者结合图像,f(x)>0恒成立就是函数图像在x轴上方;或者分离变量,最终转化为求新函数的最值问题。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性的进行一系列的变式训练,利用变换条件,变换题型,变换解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变式训练,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和归纳数学思想,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定义域四边形最值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如何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聚焦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巧用不等式求最值
数列中的最值题型例讲
永远的定义域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抽象函数定义域的四种类型
归纳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四边形逆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