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护岸在滨州市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2015-07-28魏守民巩玉成梅振伟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溉管理局山东滨州5700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滨州56600滨州市水利局山东滨州56600

山东水利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滨州市

魏守民,巩玉成,梅振伟(.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溉管理局,山东 滨州 5700;.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 滨州 56600;.滨州市水利局,山东 滨州 56600)

生态护岸在滨州市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魏守民1,巩玉成2,梅振伟3
(1.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溉管理局,山东 滨州 251700;2.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 滨州 256600;3.滨州市水利局,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在介绍生态护岸生态效应及常用方式的基础之上,结合滨州市滨城区新立河及惠民县杨集干沟应用实例,对其优点及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型生态护坡——超强连锁式生态护坡方案,具有防洪、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符合滨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实际。

【关键词】滨州市;中小河流;生态护岸;生态治理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濒临渤海,境内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有38条之多。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河流治理不断推进,其防洪除涝功能日益渐全,蓄水能力不断增大。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治理采取的传统护坡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之处,影响河流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兴利除害基础之上,解决生态问题便尤为重要。中小河流治理之初,多采取硬质护岸方式,但硬质护岸维护成本高,水体自净功能低,河流尤其是水体蓄存区域,来水不能及时更新,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而采取集两功能于一身的护岸结构形式,可以使防护边坡与保持生态均能实现。

1 生态护岸技术方法

1.1自然原型护岸

自然原型护岸主要采用植被及其根系保护河岸免受冲刷,基本保持河道自然状态。植被主要采用乔灌草立体搭配,发挥各自生长特性,充分利用光照,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布局,以达到美化效果。同时利用植物及其根系稳固河岸,增强其抗冲刷能力。

1.2自然型护岸

自然型护岸以植物防护为主,在自然原型护岸基础之上,在常水位以下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以堆石、石笼、木桩等形式防护,常水位以上土坡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分坡段防护。

1.3复合型护岸

首先利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编织袋装土等人工合成材料形成抗冲刷骨架,然后于骨架之中栽植植物,形成嵌套结构型式,使防冲刷与生态良好结合。1)编织物袋装土护岸。由齿墙、砂石反滤层和编织袋装土共同组成坡面防护体,坡面之上栽植植物。2)骨架内植草法。利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形成抗冲刷骨架,于每一框架结构中种植植被,进行边坡美化。

生态护岸主要技术方法优缺点对比见表1:

2 实施方案

2.1滨州市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治理方案

针对滨州市中小河流具体实际,经过多方面考察调研和方案比选,选用超强连锁式生态护坡方案。其主要优点有:

1)联锁式护坡采用联锁预制块形成总体防冲骨架,特别适用于受低中型波浪作用的河岸边坡,防护作用有效、耐久。联锁预制块设计巧妙,每一块与周边6块镶嵌连接,块块相扣,“锁”在一起,形成整体。防冲骨架为透水砂垫层或土基,可透水。每一块大小30 cm×50 cm,大小适中,适应地形能力强。

2)联锁式预制块采用生态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中添加了醋酸纤维等高分子物质,在混凝土强度不变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水生植物根系生长和鱼、虾等繁衍,兼顾河道生态与环境美化。

3)联锁式预制块大小适中,形状凹凸,适合人工搬运,施工简便,所用人工较少,总体费用较低。

表1生态护岸技术方法优缺点对比表

2.2应用实例

滨城区新立河总长32.30 km,汇入潮河,新立河城区段已完成治理,此次生态护坡治理长度为920m,紧邻城区橡胶坝下游。此河段设计河道断面为梯形断面,设计底宽11m,河道比降1/8 000,边坡1∶3.0,设计排涝水深3.5m。

惠民县杨集干沟总长25.1 km,汇入徒骇河,下游段设计底宽14 m,河道比降1/5 000,边坡1∶2.5,设计排涝标准为“64年雨型”排涝,排涝水深3.0m,排涝流量60.48m3/s。入口处设杨家集进水闸,汛期提闸排涝,旱季放闸蓄水,因此,入口处河段既要防止水流冲刷岸坡,又要保持河道生态。根据实地调查,闸址处至上游600m(河道干流桩号24+500~25+100)河段范围内有5处弯道,连续且集中,必须对其防护。

经水力、稳定等计算及专家咨询,超强连锁式生态护坡方案完全满足上述要求。新立河、杨集干沟联锁预制块护坡高度分别为3.7m及2.6m,与常水位基本持平,联锁式预制块尺寸设计为30 cm×50 cm,厚度10 cm,上部土坡部分为自然原型植被防护。方案设计合理,效果明显,符合当代中小河流治理理念,已通过山东省水利厅评审。

(责任编辑 崔春梅)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8-0059-02

收稿日期:2015-05-06

作者简介:魏守民(1977—),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滨州市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广德县中小河流山洪灾害的防治问题浅谈
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浅议ADCP在中小河流水文测验中的应用
结合黄河口下游现状谈中小河流暴雨灾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