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军事用途箭矢的种类和形制研究

2015-07-28宁猛武夷学院体育教学部福建武夷山354300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清代军事

宁猛(武夷学院 体育教学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清代军事用途箭矢的种类和形制研究

宁猛
(武夷学院 体育教学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要:清代箭矢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目前国内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现存的清代制式箭矢的调查,以及对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会典、大清历朝实录等原始文献的整理,对清代制式箭矢的种类和形制进行探讨研究。解析人们对清代箭矢理解存在的错误。总结清代箭矢的形制,可以有效地为恢复、保护、传承中国的传统弓箭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清代;军事;箭矢;形制

根据考古资料,射箭在我国的历史要追溯到两万八千年以前。作为冷兵器时代的远程猎杀武器,为人类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来源提供保障。善于弓马骑射的清兵与拥有枪炮队的明兵作战之所以能取胜,常因为满族人发箭频率比技术不甚成熟的明军枪炮手发弹频率要快。在明兵点火发射后还没来得及装第二颗子弹前,清骑兵已杀至阵前[1]。崇德二年四月,皇太极再次强调练习骑射的重要性:夫弓矢我之长技,今不亲骑射,惟耽宴乐,则武备废弛。朕每出猎,冀不忘骑射,勤练士卒。诸王贝勒务转相告诫,使后世无变祖宗之制[2]。顺治二年三月,世祖福临也强调:我朝原以武功开国,讨不臣,所至克捷,皆资骑射。幸荷天庥,得成大业,虽天下一统,勿以太平而忘武备,尚其益习弓马,务造精良[3]。嘉庆曾说:我朝武备整齐,弓矢枪炮,最为军营利器,法制精良,百世不易[4]。

从上述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历朝统治者对骑射的重视程度及对弓箭的使用数量及形制规定上的重视。在军事战争中,射箭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十八般武器之首,受到清代历朝统治者的重视。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弓箭作为军事武器由鼎盛到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王朝。

1 军事用途箭矢的种类

清代八旗箭矢从种类上划分,可分为披箭、梅针箭、哨箭、骲箭、枪头箭、角头箭、火燎杆箭、尖头箭、快箭、墩箭兔叉箭、鸭嘴箭、水箭、鱼叉箭,共计十四类[5]。康熙六年题准,凡簇冶铁为之,曰披箭,曰梅针,皆战箭,施于教阅者曰骲箭,以寸木空中锥眼为窍,矢发则受风而鸣,又谓之响箭,铁簇上加骨角小哨者曰鸣镝,黏羽翎于箭括曰箭羽[6]。用于军事用途的有披箭、梅针箭、枪头箭、角头箭、火燎杆箭。

披箭的制式有十三种,由遵化长披箭、索伦披箭、大披箭、小披箭、锈铁披箭、射虎披箭、齐披箭、月牙披箭、燕尾披箭、梳脊披箭、抹角披箭、尖披箭、叉披箭组成。

梅针箭的制式有3种,由梅针箭、齐梅针箭、额鲁特梅针箭组成。

2 军事用途箭矢的形制

2.1披箭

2.1.1遵化长披箭

鈚箭之制有十三,皆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惟遵化长鈚箭长三尺,铁镞长三寸五分。阔五分,形如梅针箭,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括髤朱。旁裹白桦皮,军事用之,亦用以宿衞,锐可贯札[7]。

制式披箭一共13种,皆杨木为杆,长二尺九寸(92.8 cm)。唯有遵化长披,长3尺(96 cm)。箭簇为铁质,长3寸5分(11.2 cm),宽5分(1.6 cm),形状如同梅针箭,杆首装饰黑桃皮,黑色雕羽。箭扣喷成红色,旁边包裹白桦皮。军事用途,也用于夜间守卫,锋利程度可以贯穿札。

2.1.2索伦披箭

一曰索伦鈚箭,铁镞长二寸八分。阔五分,形如鈚箭而微狭,笴首饰黑桃皮,花雕羽,括髤朱,军事用之,亦可射熊及野豕[7]。

索伦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2寸8分(8.96 cm),宽五分(1.6 cm)。形如鈚箭而微窄,杆首装饰黑桃皮,花雕羽,箭扣喷成红色。即可用于军事方面,也可以射熊和野猪。

2.1.3大披箭

一曰大鈚箭,铁镞长二寸五分。阔一寸五分,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羽闲髤朱及黑,旁裹绿茧,挽强中有力,以射虎熊及牡鹿[7]。

大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2寸5分(8 cm),宽一寸五分(4.8 cm)。杆首装饰黑桃皮,箭羽用黑色雕羽,羽间喷红色和黑色,旁边包裹绿茧,挽强中有力,以射虎、熊及牲鹿。

2.1.4小披箭

一曰小鈚箭,铁镞长二寸四分,形如鈚箭而微小,羽闲朱,旁裹白桦皮,余俱如大鈚箭之制,射兽为良[7]。

小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2寸4分(7.68 cm)。形如鈚箭而微小。羽间喷成红色,旁裹白桦皮,杆装饰黑桃皮,箭羽用黑色雕羽,旁边包裹绿茧,射兽为良。

2.1.5锈铁披箭

一曰锈铁鈚箭,铁镞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四分,形如鈚箭锈涩不磨,笴首饰红桃皮,旁裹黑桦皮,射兽创大不能逸[7]。

锈铁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2寸6分 (8.32 cm)。宽1寸4分(4.48 cm),形如鈚箭,锈涩不磨,杆首装饰红桃皮,旁裹黑桦皮。射兽创口大不能逃跑。

2.1.6射虎披箭

一曰射虎鈚箭,铁镞长一寸五分。阔九分,圭首后修,锈涩不磨,笴首饰黒桃皮,以射卧虎,能及远[7]。

射虎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1寸5分(4.8 cm)。宽9分(2.97 cm),圭首后修,锈涩不磨,杆首装饰黑桃皮,用来射卧虎,射程很远。

2.1.7齐披箭

一曰齐鈚箭,铁镞长一寸七分。阔一寸二分,镞端横平,后以次剡,笴首饰黑桃皮羽微曲,旁裹绿茧,射兽,其锋莫御,堕能卓地[7]。

齐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1寸7分 (5.44 cm)。宽1寸2分(3.84 cm),簇端横平,后面越来越尖。杆首装饰黑桃皮,羽微曲,旁裹绿茧,射兽用途,其锋利不能抵御,掉下来能直立的扎地上。

2.1.8月牙披箭

一曰月牙鈚箭,铁镞长。一寸五分,前径一寸三分,形如月牙铲,笴首饰黑桃皮羽微曲,旁裹白桦皮,射兽,左右莫御[7]。

月牙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1寸5分 (4.8 cm)。前径1寸3分(4.16 cm),形如月牙铲。杆首装饰黑桃皮,羽微曲,旁裹白桦皮。射兽用途,左右不能抵御。

2.1.9燕尾披箭

一曰燕尾鈚箭,铁镞长二寸五分,前阔一寸五分,歧两刃如燕翦形,锈涩不磨,笴首饰黑桃皮,旁裹绿茧,夏猎以射灌丛中兽[7]。

燕尾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2寸5分(8 cm)。前宽1寸5分(4.8cm),开叉两刃如同燕剪形状。锈涩不磨,杆首装饰黑桃皮。皮旁裹绿茧,夏天狩猎时射灌木中的兽类。

2.1.10梳脊披箭

一曰梳脊鈚箭,铁镞长一寸九分。阔二寸一分,三角而锐,后形如梳脊,笴首饰桃皮,旁裹白桦皮,射鹿麅为良,创大而箭不堕[7]。

梳脊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1寸9分 (6.08 cm)。前宽2寸1分(6.72 cm),三角形而且锋利。后面形状如梳脊。杆首装饰桃皮旁白桦皮。射鹿和狍子为良,创口大而箭不容易掉落。

2.1.11抹角披箭

一曰抺角鈚箭,铁镞长二寸。阔如之,三角两旁剡,笴首饰黑桃皮,旁饰以角,射猛兽中而不堕,皆皂雕羽,括髤朱[7]。

抹角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2寸(6.4 cm)。宽2寸(6.4 cm),三角两旁锐利。杆首装饰黑桃皮,旁饰以角。射中猛兽不掉落。箭羽用黑色雕羽,箭扣喷成红色。

2.1.12尖披箭

一曰尖鈚箭,铁镞长二寸三分。阔一寸四分,圭首后剡,括旁不加饰,余俱如齐鈚箭之制,以射诸兽皆宜[7]。

尖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2寸3分 (7.36 cm)。宽1寸4分(4.48 cm),圭首后锋利,箭扣旁边不加装饰,羽微曲,旁裹绿茧,射诸兽都可以用。

2.1.13叉披箭

一曰叉鈚箭,铁镞长一寸。阔七分,如鱼尾形,下接桦木一寸三分,前狭后丰,花雕羽,括髤朱,旁裹白桦皮,射獐兔黄羊,锐能透骨[7]。

叉披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2尺9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1寸(3.2 cm)。宽7分(2.24 cm),像鱼尾的形状,下接桦木一寸3分(0.96 cm),前狭后丰。箭羽用花雕羽,箭扣涂成红色。旁边裹白桦皮,射獐子、兔子、黄羊,锋利程度可以穿透骨头。

2.2梅针箭

2.2.1梅针箭

梅针箭。桦木笴长二尺八寸,铁镞长三寸二分。阔四分,皆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羽间朱,括髤朱,旁裹黑桦皮。亲王郡王羽间书爵、贝勒以下书爵名、职官书衔名、兵丁书名。凡箭书名之制并同[8]。

梅针箭箭杆为桦木材质,长二尺八寸(89.6 cm)。箭簇为铁质,长三寸二分(10.24 cm),箭簇的宽度为四分(1.28 cm)。箭杆的前面用黑桃皮装饰,箭羽用黑色雕羽,羽间喷成红色,箭扣喷成红色。旁边包裹黑色桦树皮。亲王郡王在羽间书写爵、贝勒以下写爵名、职官写官衔的名称、兵丁写名字。凡箭写名字的制度相同。

2.2.2齐梅针箭

一曰齐梅针箭,镞端横平,桦木为笴。长二尺八寸,铁镞长三寸二分。阔四分,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羽闲朱,括髤朱,旁裹黑桦皮。可穿鏁子甲。军事用之[7]。

齐梅针箭箭杆为桦木材质,长二尺八寸(89.6 cm)。箭簇为铁质,前段横平。箭簇长度为三寸二分(10.24cm),箭簇的宽度为四分(1.28 cm)。箭杆的前面用黑桃皮装饰,箭羽用黑色雕羽,羽间喷成红色,箭扣喷成红色。旁边包裹黑色桦树皮。可以射穿锁子甲,军事用途。

2.2.3额鲁特梅针箭

一曰额鲁特梅针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一寸九分☉阔四分。后微短。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括髤朱。射能及远[7]。

额鲁特梅针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二尺九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度为一寸九分(6.08 cm),箭簇的宽度为四分(1.28 cm)。后面稍微短一些。箭杆的前面用黑桃皮装饰,箭羽用黑色雕羽,箭扣喷成红色,射程很远。

2.3枪头箭

枪头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三寸,阔四分,形如枪刃。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羽闲朱,括髤朱,旁裹白桦皮,军事用之[7]。

枪头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二尺九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三寸(9.6 cm),宽四分(1.28 cm),形状如同枪刃。杆首装饰黑桃皮,箭羽用黑色雕羽,羽间喷红色漆,箭扣涂成红色,旁边包裹白色桦树皮。

角头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二尺九寸(92.8 cm)。角质箭簇,长三寸五分(11.2 cm),形状如同梅针箭箭头。杆首装饰黑桃皮,箭羽用黑色雕羽,羽间喷红色漆。箭扣涂成红色,旁边包裹白色桦树皮。

2.4角头箭

角头箭,角镞长三寸五分,形如梅针,军事用之[7]。

2.5火燎杆箭

火燎竿箭,铁镞长二寸二分,笴炙以火,。耐阴湿,余均如枪头箭之制。皆军事用之[7]。

火燎杆箭箭杆为杨木材质,长二尺九寸(92.8 cm)。箭簇为铁质,长二寸二分(7.04 cm),箭杆用火烤,耐潮湿。杆首装饰黑桃皮,箭羽用黑色雕羽,羽间喷红色漆,箭扣涂成红色,旁边包裹白色桦树皮。

3 结语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彼此之间产生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国家的强盛源于文化的兴起和民族的尚武精神。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弓箭文化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研究这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对传统弓箭文化的研究,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国粹这一瑰宝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弓箭文化对日本、韩国等亚洲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弓箭退出军事舞台之后,在日本形成了“弓道”、韩国形成了“弓术”文化体系,参与的人数众多,发展速度非常快,弓箭文化得到了良好的转播效果。这与目前我国射箭文化研究开展的薄弱和参与人数之少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练习弓箭,能很好的体现我国体育文化及尚武精神。对于增加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为我们构建多民族的和谐社会,增强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从中华民族长远的发展来看,有着重要的意叉。

参考文献:

[1]仪德刚.清代满族弓箭的制作及管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4(8):16-23.

[2]赵尔巽.清史稿:卷三:本纪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李洵,等.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兵制志六[M].辽宁: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4]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五百七十五.兵部.军器.军器禁令[Z].

[5]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兵部.武选清吏司[M].辽宁:吉林出版社,2005.

[6]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二十二:兵部:武库清吏司:军器[M].辽宁:吉林出版社,2005.

[7]钦定大清会典图:卷九十七.武备七:弓箭四弩附[Z].

[8]钦定大清会典图:卷六十四.武备四:梅针箭[Z].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6-0061-05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简介:宁猛(1986-),男,满族,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A Research on the Shape and Variety of Military Arrows in Qing dynasty

NING M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bstract:It is by force that Manchu rulers of Qing Dynasty conquered the country and seized the state power.Hence they regarded" Speaking Mandarin and horsemanship and archery"as the foundation of Manchuria.The arrows in Qing Dynasty are typical in Chinese history,for which there lack systematic studies in China.This thesis probes into the shape and variety of the standard military arrows in the Qing dynasty through a survey of the existing arrows as well as the collected statutes during the reign of such 5 emperors as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Jiaqing,Guangxu,an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official records and original documents concerning each emperor in the Qing dynasty.By poin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common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rrow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summarizing their shape and variety,it is wished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ow-and-arrow culture be effectively restored,protected,and inherited.

Key words:Qing Dynasty;military;arrows;shape

猜你喜欢

清代军事
军事鬼才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谜底大揭秘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