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2015-07-28苏宝梅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幼儿园225651

学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书包创设幼儿园

苏宝梅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幼儿园 225651)

小议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苏宝梅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幼儿园 225651)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探究、实验、制作以及在与同伴互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往,体验快乐,且能够分享快乐。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发挥其最大功效,关键在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 教师 有效指导

一、区域环境的创设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合作,又要注意让他们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地投入到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区域环境的建设注意动静分开(如音乐区和美工区),利用玩具柜、钢琴、自制屏风式隔板从中隔开划分区域,以保证幼儿参与不拥挤。对于活动量大的区域(投掷区),要划分到活动室外的一角,这样既便于关注到幼儿也满足了他们爱运动的需求。另外,我们在每个区要设立标记,提出相应的规则。当发现某一区域没有标记时就暂时不进入该区域,其实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常规培养。同时又便于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安排,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自己做主,成为区域的主人,成为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以便让幼儿从中理解“轮流、等待、分享、谦让”等的含义。

二、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社会交往、动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到了大班,他们的抽象思维已经形成,想象力也丰富了。于是在区角里我们投放上了半成品材料,这样大大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如在“各种车辆”的主题中,在手工区材料的提供上,我们首先提供了牙膏盒、饮料盖、纸盒等几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制作,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摆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发现能力强的幼儿不再满足现状时,就再次投放了一些新奇的材料,以便让能力强的幼儿自主探索制作。

即便是同一年龄的幼儿在智力、能力上也是不相同的。他们有的想象力丰富、语音表达能力好,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差;有的懂事但交往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投放了不同的材料:针对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我在语言区里用幼儿收集的塑料瓶制作了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截图玩具,让他们通过比拼完整的故事情节,讲述故事内容,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在语言区里不停地讲着《傻小熊进城》《小姑娘的小花帽》《三只小兔》的故事,还根据故事和生活经验不停地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我们在角色区里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幼儿不仅没有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兴趣更浓。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投放材料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幼儿创造的源泉,只有产生了兴趣,幼儿才能由愿意玩,变为主动学。由此可见兴趣能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不断地在活动中讨论研究、创新。平时我们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捕捉他们的兴趣。如一次晨间活动时,陈超和王小亮在往自己设定的目标投沙包,很多幼儿在旁边围观加油,我想与其让他们在旁观还不如让他们都参与进来。于是,我在投掷区又投放了套环、报纸球、磁铁板等材料,让幼儿在玩时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投掷技能。

(三)根据主题内容投放材料

区域活动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必须要跟着主题的步伐进行,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环境就应相应地创设到哪里,同时区角材料也要相应地更换变动,以便让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不断更新、变化的活动区域,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主题《七彩世界》,在科探区我们提供了碟片及吹泡泡的工具,让幼儿发现有很多七彩的东西。比如在语言区我们放置了幼儿设计的七色花,让幼儿说出自己想让什么颜色的花瓣实现什么样的愿望。另外,在美工区我们还提供了橡皮泥,既可以让幼儿用橡皮泥捏出不同造型的物体,也可以让他们用橡皮泥给玻璃瓶进行装饰,使瓶子变得更漂亮,幼儿还可以将所有七彩的东西装入瓶中,制作七彩花瓶。主题《我发现的奥秘》中,在科探区我投放了可供幼儿观察的磁铁,有关于电的(电筒、电池)、有关于镜子的(放大镜、望远镜、万花筒等)等。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了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以及磁铁能吸哪些物体和不能吸哪些物体,知道了电池的正负极以及在利用电池时要按正负极标志安装等。

三、边观察边指导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角,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要扮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给予适当指导,使不同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开展的《我设计的书包》这节区域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制作书包。小朋友在制作书包的过程中充满了自信,非常投入,有几个小朋友的书包制作得既漂亮又精致。我发现他们都很想背起自己制作的书包,但是背带是卡纸制作的,固定性不好,背一下就会脱落,这使幼儿十分懊恼。这时,我走了过去并递给幼儿一个透明胶,说:“你的书包制作的真漂亮,但是别急着背,要让你的书包变得更坚实点再背起来。”小朋友听后立即动手把书包的背带粘结实了。当幼儿遇到困惑时,教师及时给予一种思路,就会让幼儿继续充满自信地创作,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

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幼儿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因此,作为教育者,要从各个角度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学习的材料,让幼儿去操作、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不断地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幼儿园课程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编 吴海婷)

猜你喜欢

书包创设幼儿园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