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15-07-28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教育管理中心066000

学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课文小学生

刘 娜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教育管理中心 0660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刘 娜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教育管理中心 066000)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小学生感悟语文语言,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生要进行阅读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有序地进行,作深入分析和研究。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授课时直接进入分析课文阶段,经常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些语文教师上课前只做简单准备,在课堂上先分析作者以及作者的作品等,再给整篇课文分层次、分段落,继而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再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传统式的课文讲解只是教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而做的笼统讲解。在教师不改变思维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表面知识或者说是死板的知识,学生们理解课文也是一知半解。毫无效果而言。这怎能锻炼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充分被调动出来,一定要合理地采用一些好的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大胆地对一些自主性课文阅读进行创新。如在小学生在学会课文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阅读比赛,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阅读的兴趣,锻炼其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当小学生将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分析课文时,就会事半功倍了。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学生点拨与启发,把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理解课文,品味、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创新,把阅读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阅读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而要做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活动时要更新观念、改变方法,把阅读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让小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给小学生。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就会很好。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意性朗读,让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同一篇课文,小学生理解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阅读时,不同的学生的情感表现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根据他们的个性安排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分组、分角色朗读,鼓励小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理解、总结文章的中心。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尽量读出各自的情感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让小学生在已有感情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想象,拓展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用有意境的语言阅读课文,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这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例如,在讲授《白杨》这篇课文时,我们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课文设置的情景,结合各自生活经历发挥想象,自由发言,积极互动。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读懂课文的同时,要合理地发挥想象,通过想象中表达自己对课文理解的观点,最后再经过教师的合理点拨得出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含义。这种方法很有效果,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思想感情的抒发能力。

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教师到底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一是可以从文章题眼发问。例如,《孔明智退司马懿》这篇课文,学生们看到题目时,就发现了问题:孔明和司马懿是在什么时候遇到的?作者为什么用“智退”而不用“打退”呢?二是从文章的设疑之处发问。如学习《童年的发现》一文时,针对“听完这句话,你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又一次我想起来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可从“别人笑没有事情、而我的笑却要受到惩罚”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三是可以从修辞角度发问,进一步让小学生认识修辞的重要性。例如,讲解儿童诗《我想》中的“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一句时,教师可结合其中的“安”发问,这里为什么用“安”字?在这里作者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运用起来有什么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各个方面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这对于深度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很有帮助。

三、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很大。我们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充分让他们去思考,去想象,促进小学生思想感情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只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生的说话、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进步。而且通过这种有计划的朗读训练,我们的小学生就会提高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四、小学语文教师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紧密结合书本,开展有效的阅读课外活动,合理引导小学生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阅读习惯,使其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专题阅读活动。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同时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力量和乐趣。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对文章所包含中心思想感情理解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精彩之处,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描写优美的段落积极创设有利于小学生进行阅读的情景氛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理解能力,让小学生从心底里爱上语文,体会到语文阅读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终生阅读习惯。

(责编 乔召召)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