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常见误区及其对策

2015-07-27黄锦锋

新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句型英语活动

黄锦锋

小学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而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课堂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亟待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

【误区一】“表里不一”——活动重外在形式,轻实际效果

很多公开课或随堂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课伊始,教师为了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又是说又是做动作,又是唱又是跳,课堂显得热闹非凡。但是,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如在一次县级研讨课上,某教师上新课标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Book2 Module7 Unit1 We fly kites in spring.时,为了引出四季,在热身环节,让学生唱英语歌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教师先让学生听一遍歌曲,而后一句一句地教歌词,然后,师生共同边唱歌曲边做动作(上下左右胸前依次拍手,同时摇晃身体),接下来,学生分组做动作,最后,又叫了两三个学生做,整个活动耗时8分多钟。

为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唱英语歌曲是比较流行的做法,但很多教师在开展活动时,经常犯以下两点错误:一是所选取的歌曲没有扣紧所学内容,二是让学生在唱歌曲时做高难度的动作。如上例中,教师所选取的歌曲并没有出现本课所要学习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教师还让学生在唱歌时上下左右胸前依次拍手、摇晃身体。很多学生为了跟上节奏做动作,已经忘了开口,有的即使开口,也是“滥竽充数”地瞎哼,这造成了得不偿失的后果。

【改进对策】 “表里合一” ——活动应具针对性,服务目标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目标句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等,让活动很好地服务目标。

上例中,教师应选取跟“seasons”有关的英语歌曲,学生在欣赏、学唱歌曲的同时,能感知和意会本课所要学习的词汇和句型,既愉悦身心又理解所学内容,一举两得。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他们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又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误区二】“本末倒置”——活动重机械操练,轻实际运用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学完新单词和句型后,为了让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教师经常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机械操练。

如,某教师在上新课标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Book3 Module3 Unit2 What are you doing?时,为了让学生操练、巩固目标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Im doing...”,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写有动词词组的纸条,学生A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B根据纸条内容(listen to music)回答“Im listening to music.”;之后,变换角色,学生B问“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A根据纸条内容(watch TV)回答“Im watching TV.”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类似的操练,然后再选几组学生在班上进行展示。

该活动的设计,教师的出发点还是好的——想尽量创造一个信息差。可问题是,这个信息差是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是机械的,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地学会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

【改进对策】“学以致用”——活动应具交际性,实现语用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较为真实的语用情境,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上例中的活动可以这样优化:教师课前布置每位学生带一张有关自己活动的照片,然后让他们根据照片上的内容进行对话练习。如,学生A问“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B 回答“Im drawing a picture. ” 学生A接着问“What are you drawing?” 这样,两位学生因图片上的“信息差”就产生了较为真实的交际了。该活动也可以这样设计:学生两人一组,学生A做动作,学生B猜“What are you doing?”学生A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两三个回合之后,交换角色进行问答。最后,让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这样,也能让学生在一种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努力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具有“信息差”的交际性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误区三】“一枝独秀”——活动重个体活动,轻全员参与

许多课堂上,一些活动看似热闹,细看才发现,只有部分学生参加,而众多学生则成了观众,出现“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旁观”的局面。

如,在一次县级公开课上,某教师上新课标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Book1 Module8 Unit1 Is it a monster?时,设计了一个“Touch and guess”活动。教师先和一位学生做示范。教师用毛巾蒙住眼睛,让该学生从袋子里拿起一个实物(钢笔、尺子等)或小玩具(小狗、小鸟等)给他摸,摸了之后,教师猜问“Is it a...?”该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No, it isnt. /Yes, it is .”回答。两三轮之后,让几组学生上台进行类似的游戏。虽然教师要求其他学生必须认真看、仔细听,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

显而易见,上例中的活动完全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该活动先是教师和一位学生之间的活动,然后是少数几位学生之间的表演和对话,而众多学生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看,不能参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成了名副其实的“观众”。可见,这样的活动耗时又低效。

【改进对策】 “百花齐放” ——活动应具全员性,面向全体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集体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或者是同桌活动,减少一对一式的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增加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上例中的活动可以这样改良:游戏活动示范之后,请一组学生(两位)上讲台。学生A拿起一个实物或小玩具,让眼睛被蒙住的学生B摸,给他三次用句型“Is it a...?”猜问的机会。当他猜错时,全班学生齐说“No, it isnt .”当他猜对时,全班学生齐说“Yes, it is.”之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类似的活动。如此一来,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并在活动中操练了目标语言,提高了 “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我们要尽力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或进步的快乐,从而形成“让每一朵鲜花都能绽放”的喜人局面。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 ?摇责任编辑:庄严)endprint

猜你喜欢

句型英语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典型句型大聚会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