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同乐村村落环境及格局特征分析*

2015-07-27唐富茜杨敏艳XUJianTANGFuxiYANGMinyan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格局

徐 坚 唐富茜 杨敏艳 XU Jian TANG Fuxi YANG Minyan

云南同乐村村落环境及格局特征分析*

徐 坚 唐富茜 杨敏艳 XU Jian TANG Fuxi YANG Minyan

摘 要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逐步形成,其凝结历史的记忆、反映文明的进步。高原山地传统村落不仅承担传承历史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保育自然生态环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等具有重要价值。以云南省同乐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高原山地复杂的环境特征下、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过程中, 同乐村在村落格局、形态、建筑形式等方面所体现的地域性特征,旨在科学地维系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条件、保留或突出村落特点,为高原山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高原山地;传统村落;同乐村;格局

徐坚, 唐富茜, 杨敏艳. 云南同乐村村落环境及格局特征分析[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6): 87-91.

0 引 言

近年来,由于传统村落建筑修复困难、村民劳务大量输出、村庄无序新建和翻建、村庄乡土风貌遭到破坏、旅游过度开发等原因,传统村落正在快速变质或消亡[1-3]。

以云南为代表的高原山地区域,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所处高原山地的传统村落因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差异性、封闭性,在长期与自然适应协调的过程中,自身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对高原山地传统村落进行深入研究,将强化对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维护村落特点,为高原山地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因为高原山地的复杂性,高原山地村落大多个性鲜明,具有一村一品的特性。所以本文仅以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同乐村为例,对其所体现的地域特征及村落特征进行研究。

1 高原山地及高原山地传统村落

高原被定义为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有明显陡坡、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山地是具有明显起伏度和坡度,有相应山间谷地、山前堆积地和多样性生境类型的特殊地域,拥有复杂的生态环境体系,呈现出生态类型多样性及相应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差异性。

高原山地兼具山地和高原的特征,即既具有大面积的隆起,其表面形态也奇特多样。但两者叠加的放大效应使高原山地人居环境所处自然环境更为复杂、恶劣,并主要表现出高原呈波涛状、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随地形地貌呈阶梯(大幅)递降、众多断陷盆地星罗棋布、山川湖泊纵横等特点[4](图1)。云南大部分区域属于典型的高原山地区域。

地处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封闭性、脆弱性等特点高原山地环境的传统村落,在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鲜明的地域烙印,建设受自然条件限制明显,有别于平原地区或一般山地区域。高原山地传统村落在推进历史文化传承、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的同时,更是承担着保育自然生态环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的艰巨作用。

图1 高原山地图解Fig.1 the diagram of plateau mountain

2 同乐村概况

同乐村位于维西县叶枝镇南面,地处澜沧江流域东岸,处于云岭山脉与碧罗雪山山脉之间,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核心腹地(图2)。同乐村是维西县最具代表和较为古老的傈僳族村寨,也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傈僳族山寨,入围了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传统古村落建议名单——《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被列入2014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作为典型高原山地区域的传统村落,同乐村在与自然长期适应的过程中,自下而上地形成具有鲜明环境烙印的村落特征。

图2 同乐村区位图Fig.2 the location of Tongle Village

图3 同乐村村域环境Fig.3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ongle Village

3 同乐村村落环境

同乐,傈僳语为“怒妥乐”,意为一张牛皮大的坡地,这反映出村落的用地特征和建造环境。同乐村被群山环绕,位于比漏滴山和挖态阿山之间,山脚有同乐河流过。其村寨主体坐落在一个朝南向阳的山坡上,村庄建设用地北高南低,最高点高程2278m,最低点高程2171m;村庄周边山地坡度均在50%以上,村庄建设用地坡度也大多在20%~40%之间,局部超过40%(图3)。村庄用地海拔高、垂直梯度差异性大。

4 同乐村村落特征

4.1 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特征

同乐村居于自然山林间,村落与自然山水相契合,自然亦是村落的重要构成部分。山为其整体依托和背景,村落外部及内部各种自然条件交互生长,人工环境与山地、植被等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统一体[5-7],形成具有山地特点的环境景观体系(图3)。

4.2 垂直格局特征

同乐村建于比漏滴半山腰,村寨周边的坡地和对面山上的坡地是村民耕种的旱地,对面坡地靠下就是村寨的庄房建筑群和集中晾晒场。庄房毗邻田地,便于农作物的收割和后期处理;建筑同样顺应山势和道路,形成别具风格的生产空间。两山之间的溪涧边点缀着若干小巧的木楞水磨房,建筑沿着溪流的走向布置,石块砌成的蓄水池和木刻的引水道将这些小房子联系起来。整个村落形成了有山有水,有林有地的独特而又合乎场地的空间布局,将生活和生产空间合理的布置,呈现出“非规划的规划”的景象。

同乐村景观特征具有典型的山地立体印迹。其整体空间特征呈现出平面维度上“大分散,小聚合”的聚居方式,被地理因素所分割。而在垂直维度上,村落空间依山就势,同自然景观一样呈现出垂直立体的空间意向,“柱”模式景观格局特点明显。对应海拔垂直变化,形成“天—神”、“人—我”、“地—物”等空间层次[8]的村落格局垂直结构(图4)。其中,“天”层次多以山林形式或宗教建筑形式出现,通过对山林的崇拜、保护,体现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尊敬;“人”层次为村庄建设用地;而“地”层次,通常是周边区域用地条件最好的区域,用作农田以保证居民的生活。

4.3 村落界面及天际轮廓线特征

村落面向开阔地、背依青山,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呈台状错落有致的嵌在青山绿树之中。建筑的三角形坡顶和黛色墙面交错组合,形成富于层次变化的建筑群体,整体映像自然协调(图5)。

图4 同乐村垂直梯度的村落格局Fig.4 the village pattern of Tongle Village in vertical gradient

图5 同乐村村落界面Fig.5 the village interface of Tongle Village

图6 同乐村层叠状村落形态Fig.6 the cascading village form of Tongle Village

4.4 村落形态特征

相对一般山地村落而言,高原山地地势陡峭,村落受高程、坡度、坡向影响明显,村落通常会留出村落周边自然条件最好的用地,用于农田之用。这样,在自然环境、农田环绕下的村庄建设格局表现出紧凑高效的特点。同前期对高原山地村落格局研究比对判别①,同乐村属于高原山地村落格局类型划分中团块状类型下的叠落状村落(图6)。团块状村落布局形态相对其他高原山地村落而言,用地及布局相对集中、紧凑。以所处用地地势起伏和坡度大小,团块状村落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地形条件相对平坦所形成的片域状村落,用地条件较好,建设密度相对集中,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另一类为坡度地形条件相对较陡后形成的叠落状村落[9-10],是平面投影上的相对集中,村落用地垂直高差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叠落状村落多分布在地势陡峭的河谷或山腰,平均坡度一般在10°~25°之间。村庄所处坡向条件好,但受地形限制,整个布局平行于等高线方向层层叠落,道路蜿蜒盘旋。

4.5 街巷格局特征

作为叠落状村落,由于地处复杂自然环境,其街巷组织具有明显的高原山地特征,整个街巷组织呈现类鱼骨状特点:平行等高线方向街巷多尽端式布置;垂直等高线方向街巷数量较少,且结合地形平坦区域形成节点空间。

同乐村垂直等高线方向坡度变化大,垂直等高线方向的道路较少,且为竖向人行梯道形式;而平行等高线方向道路,多为尽端路形式。所以,村落中少量道路起连接村落垂直方向的通达作用,将村落的“天—人—地”格局串联在一起。道路在较为平坦的用地区域,会形成放大节点,以布置相应的重要建筑或村落公共空间,形成村落中的公共区域。同乐村村落中部的广场即为用于“阿尺目刮”民族歌舞的公共空间。而在平行于等高线方向的街巷体系中,街巷是连接各建筑之间的载体,同时连接由于地形变化所形成的建筑台地(图7)。

图7 同乐村街巷格局Fig.7 the streets pattern of Tongle Village

图8 垂直等高线方向的建筑院落、建筑单体组合形式Fig.8 the combination of courtyard and single building which are perpendicular to contour lines

图9 平行等高线方向的建筑单体组合形式Fig.9 the combination of single building parallel to the contour lines

4.6 基于地形条件的肌理特征

同乐村是依山而居、依水而住的山地村落,村落随地形呈坡状分布。为节约建造成本,并获得最佳的景观视线,建筑及院落多平行等高线布局,并形成具有环境特点的布局肌理特点[10]。

同乐村的建筑及院落肌理特点一般具有以下规律:

(1)垂直等高线方向的建筑院落组合形式:建筑与建筑之间围合成院落,以院落为单体,等高线作为分界,在垂直方向形成有序的建筑肌理。

(2)垂直等高线方向的建筑单体组合形式:建筑以独栋为主,等高线作为分界,在垂直方向形成有序的建筑肌理(图8)。

(3)平行等高线方向的建筑单体组合形式:建筑以独栋为主,平行等高线布置,在水平方向形成有序的建筑肌理(图9)。

4.7 基于地形条件的建筑布局特征

同乐村位于半山腰,建设用地坡度大,建筑木楞房悬挑在山坡上,通过转角的立柱和石墩来支撑;各木楞房相互组合,错落有致的嵌在山坡上,根据山体的垂直变化形成梯度式建筑群景观(图10);村庄内建筑的平面形式,大多为方形、矩形或两者的变形组合形式,遵循简单的几何形态,在重复中找寻与自然地形最佳的契合方式,形成与自然的适应关系。

5 结 语

同乐村村落特征在高原山地传统村落中既具有代表性,又有典型性,表现在村庄布局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垂直维度上,“柱”模式景观格局特点明显;空间格局、肌理、形制等方面呈现出与山地协调的有机秩序特征[11]。

高原山地传统村落,所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特性,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自然灾害等;所居住的人群系统,通常其人群身份较为单一,主要为农户,且民族多样,现存在人口结构不平衡、外出打工者居多、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从社会系统上,山地地域文化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在居住系统上,生态适应性好、建筑空间形态丰富,但聚居形态分散、隔绝,被动式适应生存环境的特点明显,自然环境对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的限制明显;从支撑系统上讲,可发展空间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生产活动基本为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脆弱性[12-14]。所以,高原山地传统村落的生产规模、生活方式、聚落结构、营造模式等,与平原城市相比有明显区别,一方面表现出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烙印;另一方面表现为道路系统复杂而不规整、建设用地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建设难度高、工程处理复杂等[15]。对高原山地传统村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将科学地维系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条件、保留或突出村落特点,为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图10 同乐村建筑布局形式Fig.10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of Tongle Village

注释:

① 本文作者在前期对高原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将村落形态归纳总结为团块状村落、放射状、带状、散点状四种类型。

参考文献:

[1] 刘大均, 胡静, 陈君子, 等.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04): 157-162.

[2] 王竹, 王韬. 主体认知与乡村聚落的地域性表达[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29(03): 8-13.

[3] 王竹, 钱振澜. 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念与策略[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2): 15-19.

[4] 徐坚, 汤晨苏, 方芳. 高原山地聚落保护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以拖潭村村庄建设规划为例[J]. 华中建筑, 2013(08): 113-118.

[5] 刘沛林. 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8.

[6] 马航. 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 2006(01): 102-107.

[7] 吴良镛. 山地人居环境浅议[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29(04): 1-3.

[8] 徐坚, 李冰, 周盛君. 云南民族聚落垂直梯度景观格局分析——以白族村诺邓为例[J]. 华中建筑, 2010 (05): 101-103.

[9] 徐坚, 王佳旭, 戚少佰. 与自然适应的高原山地聚落形态特征研究[J]. 中国建筑科学, 2013(12): 25-26.

[10] 高永吉. 高原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大理地区为例[D]. 昆明: 云南大学, 2013.

[11] 孟祥斐.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农村传统村落解构及应对——以W村为考察对象[J].人民论坛, 2015(23): 234-237.

[12] 梁华, 梁乔. 山地住区建筑组合与布局设计要素体系分析[J]. 建筑科学, 2010, 26 (11): 106-110.

[13]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基于中西部五省的实证调查[J]. 社会主义研究, 2013(04): 116-123.

[14]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5] 徐坚. 山地生态适应性城市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图片来源:

图1:作者绘制

图2-13:作者根据云南省山地城镇区域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保护发展规划项目资料整理(项目负责人:徐坚)

(编辑:刘志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411;51268057);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FA013)

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50618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 编 号2095-6304(2015)06-0087-05

收稿日期:2015-07-14

作者简介

徐 坚: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教授,939002567@qq.com

唐富茜: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敏艳: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Analysis on Village Environment and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ongle Village in Yunnan Province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village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inheritance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 the long term, which coagulates the memory of history and reflects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in plateau mountain not only undertakes the functions of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ut also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brand of special environment. The paper takes Tongle Village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village pattern, shape and architectural form of Tongle Village under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in plateau mountain. It aims to scientifically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gle Villag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mprove conditions of the human settlement, retain or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in plateau mountain.

Keywords:Plateau Mountain; Traditional Village; Tongle Village; Pattern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
开办中小学家长学校,构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小人物的大格局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