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对青少年吸烟现状及其影响的研究
2015-07-27李婧王莉
李婧,王莉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吸烟状况一直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点关注问题,近年来我国禁烟条例日趋完善,受其影响国民整体吸烟率不断下降,但在不同年龄群体中其吸烟状况仍有差异,其中青少年吸烟率一直不容乐观[1]。青少年是少儿过渡成为成人的特殊时期,该阶段人群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其身心状态均未达到完全成熟标准,应对社会问题能力时常存在局限,也较易出现叛逆行为,进而在自控能力欠缺的影响下其吸烟率仍持续上升[2]。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促进概念,泛指各群体组织通过行政等行为干预策略把控健康管理,提高社会、集体与个人对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的积极性,以全面改善公共卫生状态。该次研究中将健康促进相关措施应用于青少年中,旨在进一步明确在青少年控烟中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市4所初级中学460名在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别纳入公立院校2所与私立院校2所,采用抽签法将纳入学生分为对照组216名与观察组244名,两组均包括公立院校与私立院校各1所。对照组中男114 名,女 102 名,年龄 12~15 岁,平均(13.7±0.4)岁,年纪分布中初一学生100名,初二学生116名;观察组中男 129 名,女 115 名,年龄 12~15 岁,平均(13.4±0.2)岁,年纪分布中初一学生117名,初二学生127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及所属年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在校期间仅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由班主任主导教育工作开展,讲解吸烟不健康行为对其身心生长发育的危害,促进建立正确健康观念;同时,加强校园巡查工作密度,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吸烟习惯,立即给予更正,必要时联络其家长,以尽早摒弃吸烟行为。观察组学生在校期间给予有效的健康促进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干预活动,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健康促进政策:无论公立院校还是私立院校,均需建立控制吸烟及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各学校校长、副校长或教务处主任承担领导地位,各班级班主任为具体执行人,自上而下保证控烟的规范性。另外,相关小组成员务必保证良好的带头模范效应,避免在校期间存在吸烟行为。通过小组会议讨论后出台院校禁烟规则,制定并颁布“无烟学校”理念与规范内容,组织承办各种“无烟学校”宣传标语悬挂于校园内。同时,经小组研讨后将学生吸烟行为同其评优情况进行挂钩,增强学生对禁烟行为的重视程度。②完善校园环境:全校开展吸烟用品普查工作,整理教师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的烟具用品,保证校园范围内无烟具、无烟蒂,小组工作成员定期检查校园环境,对仍存烟具人员进行相应批评。③营造社会环境:组织学生定期接受禁烟健康教育,定期参加辖区或市区的控烟宣传活动,鼓励学生同控烟社会群体进行交往,并要求学生家长尽量减少吸烟状况,在确保个人无吸烟行为的基础上积极劝导他人控烟。④健康管理措施:院校控烟小组成员在多方面收集吸烟危害健康的相关资料,并将其整理成为宣传册、宣传海报与班级黑板报。每季度均开展一次控烟专题讲座,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强化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组织各年级与各班级的控烟课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征文、演讲、漫画等形式来参加相关活动。同时,对确定存在吸烟行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心理咨询,讲述戒烟技巧并建立正确生活习惯。
1.3 评估方法
两组学生均行为期1年干预措施,干预后分别对其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对控烟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校禁烟制度的认同程度,其中,主要包括对《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了解以及对吸烟危害、禁烟广告、禁烟令、禁售烟草给未成年人、无烟学校构建以及其他人员在校禁止吸烟等情况的认同程度。同时,统计在校期间学生吸烟情况,包括学生自主承认吸烟行为以及私下吸烟被发现者,再依次计算不同年级学生吸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控烟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校禁烟制度的认同程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学生吸烟现状比较
观察组中初一学生与初二学生吸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吸烟行为一直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非健康生活习惯,伴随人们健康管理意识的日益提升以及社会机构禁烟条例的日趋完善,控烟管理已成为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点组成项目。与成年人相比较青少年的吸烟情况存在较多特异性,青少年身心状态仍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其思想成熟程度不足,个人对不良行为的认知度相对较差,在接触不良行为时常缺乏谨慎的辨别意识;同时,大部分青少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叛逆性格表现,在成长阶段较易接受不当行为,诸多因素共同促使该年龄段人群的吸烟状况不容乐观[3]。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学校控烟工作需起步于初中阶段[4],在控烟干预措施下强化青少年对吸烟危害的认识,自根本上杜绝吸烟行为,从而如何有效开展相关控烟干预已成为初中校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内容。
表1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表2 两组学生吸烟现状比较
健康促进概念起源于1986年,21世纪初WHO对其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解释,将其归纳为“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该项理念广泛涵盖身体、精神、情绪、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意在通过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以积极促进健康认知、健康行为以及健康社会支持环境的多层次发展。生活方式管理是其重要构成之一,在社会个体明确健康风险因素后调动其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此缓解健康危险因素,综合强化疾病预防能力。同基础社会健康教育相比较,其涵盖内容与改善作用更为显著,不仅发挥健康信息传播作用,在管理学、医学、行为科学等理论基础上深入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干预活动[5]。
在该次研究中244名初级中学学生在校期间均接受了控烟健康促进干预,院校通过自行建立控烟及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后开展一些列干预内容,具体措施包括改善校园环境、强化社会交往以及健全个人健康管理内容等。干预过程中持续将控烟理念融入在课内与课外学习环境中,针对存在吸烟行为学生给予相关戒烟技巧,一方面纠正所建立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自主控烟意识,旨在对社会公共控烟大环境形成有利影响作用。通过与常规控烟健康教育学生进行比较发现,本组学生的对控烟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对学校禁烟制度的认同程度更为满意,其中,学生对《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等禁烟条例的认知大大提升,深入了解到吸烟行为对健康的危害,并且更为认同禁烟广告、禁烟准则、无烟学校建立等内容。同时,该组学生的吸烟控制效果较好,同对照组学生比较其吸烟率显著下降,充分证实健康促进干预在青少年控烟中的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控烟健康促进干预能够积极提高青少年对吸烟与控烟的认知状况,良好抑制其吸烟行为,具有确切实施价值。
[1]蒲健.在校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控烟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7):720-721.
[2]常魏.我国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青年与社会,2013(9):34-37.
[3]丰罗菊,杨欣.常州市青少年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5):518-520.
[4]唐文静,郑宵冰.2014年宁夏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5):2741-2743.
[5]吴向红.射阳县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J].中国校医,2010(10):79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