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语法分析及其教学上的应用
2015-07-26杨仲韬赵九九
杨仲韬,赵九九
1.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2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前言
语言现象存在或然性和模糊性,较强逻辑性的语言理论难于给出清晰的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从全新视角来解释语言,其中的原型理论的适用性愈发突显。原型理论发展于哲学、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贡献,使得语言研究更加科学和现实,有利于分析语言和语法范畴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而指导英语语法的教学实践。
2.认知体验的原型理论与英语语法
认知语言学认为据一定的属性和规律分类的范畴化过程均离不开原型范畴理论的理据。经典范畴哲学观把范畴看成是离散的充要条件界定的、边界清晰的、成员地位相同的元素集合。然而,不同于以排中律得到的内涵和外延重合的离散范畴观,罗丝(Rosch)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由全体属性的成分和丧失一些属性的成分组成,范畴宛如边界不清的模糊集,是范畴的原型效应的最佳样本和参照点,反映世界的独立性和延续性,及隐喻能力的级差延展的识解,证明了思维和语言与世界的相似性及主观性。作为综合的认知常规,语法规则为各种神经元经结点网络联系权重的反复引发的激活状态,是具体体现规则的程式化的词语,因此,运用原型理论可以深刻解释词汇语法连续体,如,动词时态、基本句型、语法构式、词类划分和体范畴等现象。
3.原型理论与语法的分析和教学
基于体验的原型范畴理论能够阐释英语语法模糊现象,协助教师和学生排除规定语法范畴的思维,知其然和所以然。首先,原型理论能够解释语法的情态。命题中量值的概率和频率可纳入情态范畴,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处于两级间。例如,意态的介于做或不做的命令句中的表程度义务的must含有发令说话人给第二人称受令人做事的命令,当某些属性流失,这个意义范畴就会牵强直至消失而从强迫转向请求。其次,可以按原型对句型进行分析。虽然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功能为句型范畴的原型用法,但也有边缘。升调的陈述句应介于陈述和疑问句,如Youareanewcom⁃er?陈述句能抒发感叹,如Thisgentlemanissonice.疑问句既含建议又表感叹,如Don’tyoufollowus!祈使包含于疑问句,如,Pass thebutter,wouldyouplease?还有,一种SVO(主谓宾)构造原型用法的语义属性划分可得出典型施事者(主语)应是对立分离的、分句描述的、有意制约并物理接触地变动事件的特指人。最佳受事者(宾语)是被发出动作主语所支配而显著改变的无生命的特定实体。动作事件可为施事者影响的时长短的非焦点的因果事实。以此得出,如Jackbrokeacup.为其典型,而,如,Thegarmentcost99 pounds.是其构造的非典型,语义属性偏离度很高。再有,主从复合句通常在主句部分传达关键信息,而次要信息由从句表示,然而,会有从句信息愈加重要的边缘,如原因状语从句可表达复合句的核心。另外,时态范畴也遵循中心-边缘结构,显示动作或状态在过去是过去时的原型,然而,以虚拟表希望、可能性、不肯定性和婉转语气时为其非典型用法。如Ihopedhecouldapproachme.按照主语和动词关系可把语态按原型-边缘来分析。主语与谓语动词的关系为被动的主动态的语法形式可属主动态的边缘语法范畴,如Glassbreakseasily.难以反转到主动态的被动态应属边缘的被动态,如Jackwasbornandbredtobeagreatcomposer.英语所有格构造的属性情况一样。英语典型的所有者’s构造具备更大的肯定性和排他性、较小的返读率、起到认知参照的旧信息或主题的功用、一般为涉及“以我为中”的人的名词或与之相当的词类。典型的被所有者是与上述属性反向的非生命体的名词类。不具有数个中心属性靠近边缘,如Fivepoints’remainder.名词前使用越多的像E’sF’sG’sH’s就越边缘。而名词加of同名词加’s的原型含互补的接受趋势,如Theankleofher.属于离散区的例子。
4.结语
总之,原型理论能够反映范畴的离散与模糊的消长,对分析语法层面范畴的渐进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能够提高教学者及学习者的语法认知的概念流利程度。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
[2]熊学亮:语言的ICM和语言学的ICM[J]复旦学报,2003,(第2期)
[3]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