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主体,关注发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2015-07-26更嘎拉毛
更嘎拉毛
甘肃省碌曲县郎木寺镇中心小学
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还停留在以知识为本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上,必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有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多方面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营造积极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学生和成人一样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问为什么,也正是这些疑问促进他们不断地思考,这是他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基本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究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1、发扬民主,赏识学生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站在和学生平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在孩子面前,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和蔼,真诚和宽容。也许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或许很肤浅,或许很幼稚,或许是异想天开,但我们不要忘记他们还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在积极的思考。我们要给予启发和鼓励,而不能嘲笑或讽刺,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相反,要赏识学生,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促进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2、巧妙点拨,掌握方法
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当他们产生疑问时,往往还会遇到不知如何表达的困难。我们要教给学生方法,为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阶梯,帮助他们顺利地迈过最近发展区。同时,要切实把学生看作有生命、有智慧、有情感的个体,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有主动权,有选择的余地,从而善于探究,乐于探究,享受学习的乐趣,轻松地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天性又活泼爱动。教师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必然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展现个性,获得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
1、小组合作,取长补短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储备等的不同,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讨论问题,并进行概括总结。让每个学生在组内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在自学基础上进行成果汇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达的机会,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成长经历等的不同,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和成长的速度等方面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珍视每个学生的这种个性和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释放,使他们在不同的起点上凭借各自的优势,得到最好的发展。
3、借助媒体,展开想象
借助多媒体的声音、图像等信息,使静止、单调的文字活灵活现,能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手、脑、口、耳等各种器官协调共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放飞想象,活跃思维,丰富语言,自主、生动、活泼地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三、密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
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小学语文中的识字、阅读、写作教学都要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事情紧密相连,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的社会、自然背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学语文就是在学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去观察,去采访,去真切地体会,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字、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去体会作者的感情世界。在教学中,以课堂为起点,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课文,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语文,并受到教育和启迪。将语文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乐园,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使语文像磁场一样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主体性[J].吉林教育,2010(30)
[3]武治娜.小学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J].神州,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