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

2015-07-26赵海涛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众垃圾分类

赵海涛

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城市环境公害,实际也是隐形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城市生活垃圾采取分类收集,已成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目标。2000年建设部选定北京、上海、厦门等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各试点城市也都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十多年过去了,试点工作进展缓慢,大部分城市依然以垃圾混合收集为主要方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鉴于环境保护工作性质的公益性和群众性。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众的参与意愿及程度都将对垃圾分类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公众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关系

1.1 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分类收集的充要条件

生活垃圾是公众产生的,受害的也是大家。动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公众自身,因此意义重大。当前,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都是在城市展开,这是需要政府、社会合作才可以完成的系统工程,而公众参与是充要条件。因为垃圾分类收集核心是分类投放,分类投放是公众来做的。

1.2 树立公众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的意识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认识到自己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应是垃圾的治理者的辩证关系。这样既利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让大家知道环保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大家的的事,人人都是治理者,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而使大多数公众垃圾分类意识转化。在2014年度厦门垃圾试点工作中就有很好的体现,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的试点小区居民一改往日的消极观望,积极配合试点工作,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居民认可政府推行的模糊分类法,干湿两样垃圾的分类应收尽收,效果良好。这样的积极的响应,极大地减少政策执行中的阻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1.3 政府规划建平台,企业公众齐动员,合力推进分类收集

政府要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收集的政策、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搭建或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建设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把握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垃圾分类工作的展开一定会有三个效益的预期,分类环节效率的优劣一定会影响并带动企业积极响应,发挥其在市场经济强势,创造更好垃圾分类收集的条件;好的垃圾分类收集环境反作用并刺激企业强化作为的动机,这样的良性循环既带动社会、公众广泛投身环境保护,也避免了环卫部门孤掌难鸣的局面。

2、垃圾分类收集公众参与的分析

2.1 公众缺乏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政府统管的环保工作模式培养了“政府依赖型”公众环保观。由于公众的环境意识差,环境知识徘徊在一般感官印象层面,从而缺乏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至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资源化更是不予理解。由于不能有效分类,垃圾成分有机物占比很大,集中到城市近郊的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时的臭气问题引发的民怨愈演愈烈,因而板子打在政府的屁股上。殊不知垃圾臭气的根源是垃圾没有有效分类。公众对自己的责任不予承担,主要表现就是在垃圾分类收集问题上。

2.2 公众环保热情虽高而参与能力差

2.2.1 旧有习惯成自然,分类过程有点烦

十几年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也有一些环保意识较强的人积极参与,也乐于帮助政府宣传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但是更多的人积习难改,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整体的不足,垃圾混装付出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又简单方便,便被延续下来,习惯成自然。因而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间久了就有点烦,不配合,设置的分类垃圾桶成了摆设,分类效率不尽人意。

2.2.2 专业部门在垃圾分类的的实际操作中的误导

试点工作中也看到关注垃圾分类收集的人群,热情高,很配合。但是有些试点过程偏于分类投放,没有重视垃圾收运方式的改变,居民分类投放了,环卫工人收集转运时又统统混在一起,从而打击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积极性,认为分类收集不实在、搞名堂,影响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3、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对策

3.1 拓展宣传广度,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搞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离不开公众。因此,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开展的过程,也是对公众进行环卫教育的过程。让宣传进机关、进部队、进工厂、进学校、进街道、进社区,赢得社会和公众的理解、支持,提高公众意识。环境卫生宣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要把强化公众环卫意识的宣传工作贯穿到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全过程。

3.1.1 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需要社会的共识。政府有责任通过专业部门和各种媒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目的和意义,让全社会理解垃圾分类收集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市民代表参观城市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处理情况,让专业人士现场解说、展示、演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介绍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宣传环境保护,提高环境意识,也要把困难和愿景公示于民,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他们督察。

3.1.2 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

街道办、居民社区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角,入户宣传是他们的强项。政府和环境卫生专业部门要定期组织环保专家举办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讲座,从普及到深入帮助街道社区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论水平。街道社区在政府政策、法规、经济支持的情况下,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模式,采取荣誉鼓励、经济杠杆等方法,对于做得好的居民给予奖励。政府应定期公布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引导、鼓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逐渐使日常垃圾分类收集习惯在生活里,环保意识扎根在公众心里。

3.1.3 环保教育进学校,培养环境保护的践行人。

在幼儿园宣传环保,在小学普及环保,在中学及大学等非环保专业开设环保课程,从教育入手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成为新一代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3.2 政策促进垃圾分类习惯行为的转变

垃圾分类回收量决定于公众参与率和分类效率。在公众尚不具备主动的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行为的区域内时,通过专业人员的干涉督促,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公众的参与率,并由此逐渐培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意识。因此,制定政策管理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和实施,调整税收政策鼓励回收市场的完善发展。开放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市场,以PPP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行征缴收垃圾处理费,经济手段和政策间接的推动垃圾分类分类收集工作,达到垃圾分类习惯行为的转化。

3.2.1 健全配套的专业法规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提升垃圾分类的地位和执行力。法律应明确地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垃圾管理措施和目标,为垃圾分类提供法律依据。具体要有关于分类的科学规范,奖惩等内容。

3.2.2 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共同促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虽已开展十多年,收效甚微。因其方式复杂、涉及面广、认知差别等原因,不得不予以充分重视。为确保分类收集效果,必须加强分类收集设施的建设,严格垃圾分类人员的管理,理顺社会、公众各方面关系,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拓展,有序进行。

3.2.3 用经济手段推动垃圾分类收集

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人们自觉实施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在垃圾分类实行区域或试点区域,对有效分类的居民可采取合理的经济鼓励;对执行不好的应受到经济的制裁,防止破窗效应。住宅小区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一定要制定适合该小区的分类收集规划,不同小区不同对待,因势利导。尤其要区分老区和新区的差别,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新建住宅开发应把垃圾分类收集纳入新建住宅小区的规划中,并用经济的手段得以保障。

3.3 构建全社会氛围,让个体行为转变为集体共识

3.3.1 垃圾分类是无害化处理的重要环节

生活垃圾分类是无害化处理的重要环节。城市居民、单位必须依法排放生活垃圾,并积极配合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只有形成垃圾分类收集—再利用的无害化良性循环,才真正叫做建立了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垃圾分类收集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3.3.2 把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纳入文明建设工作中

将垃圾分类工作单位列为机关单位、企事业、街道社区文明建设考核指标,让垃圾分类工作不仅仅贯穿于单位、社区的一般事务性工作中,也和文明建设挂钩。宣传公众知晓垃圾分类同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3.4 加强专业指导,培育公众的参与意愿与分类效率

3.4.1 区别对待,准确定位,用活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标识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地域差别很大,生活垃圾成分差别也大。因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和标识上不宜统一。应该是在部颁标准的框架下,结合本地垃圾特性有效分类,要在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标识标准上既有统一,又有特色,有利于促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不同的地区、人群对垃圾分类收集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初期宣传可以细,要求要简单、不必整齐划一,注重实际分类。随着分类的深入,可回收物品变现的经济刺激,社会的广泛宣传,人们环卫意识会渐次提升,再逐渐细分,逐步提高分类水平,始达精细分类收集的目标。

3.4.2 宣传指导,是提高分类收集效率的重要手段

市容环境卫生专业部门要编写一份实用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形式灵活多样,通俗易懂,通过手册的讲解指导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处置原则、注意事项、奖惩制度。设计安排分类收集转运的时间和方式,让市民有时间现场感受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作业,监督我们的分类收集,通过实际行动使垃圾分类深入居民的生活中,逐渐习惯于分类收集,体验分类收集的好处,为全面展开分类工作打基础。

3.4.3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方便居民投放垃圾

按照部颁标准,结合本土实际设置垃圾分类箱,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设施。通过乐于参加垃圾分类人群的示范行为影响周围的其他居民,影响带动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收集中来,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处理的根本出路,更是垃圾填埋场臭气治理的最佳方法。垃圾的分类收集就是要教育民众、宣传民众、依靠民众,追根溯源,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的开展起来。

[1]马诗院,马建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7 15(1):12-14.

[2]卢方英,孙向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探讨.环境卫生工程15一17 32.

[3]陈强,袁九毅,等.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法初探.日一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14(1):62-63.

猜你喜欢

公众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