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族“赶秋节”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研究

2015-07-25唐秋霞周雪华

武术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

唐秋霞 周雪华

摘要:文章运用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功能及价值进行研究,认为:“赶秋节”丰富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苗族同胞、苗族与外族间的情感交流,活跃了当地经济,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在少数苗族地区的实施。传承和保护“赶秋节”活动,是促进湘西苗族地区经济、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湘西苗族 赶秋节 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81-03

湘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区。这里拥有多姿多彩的苗族人文风俗,文化底蕴浓厚。苗族人民具有较高民族信仰,热爱本民族文化。由于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高度热爱,使得苗族一些优秀的民俗节日一直传承至今,每年苗族人民的民俗节日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之一就是“赶秋节”。“赶秋节”活动具有较高的文化及体育价值。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价值及社会功能被忽视。怎样使苗族“赶秋节”在现代化潮流中站立不倒,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促进湘西苗族“赶秋节”社会功能的发挥及社会价值的体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由此挖掘湘西苗族“赶秋节”的社会功能及价值,为保护和传承湘西民俗节日文化,促进民族地区体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内涵

1.1湘西苗族“赶秋节”的主要内容

“赶秋节”是一个自主型的苗族民俗文化节日活动,庆祝丰收、祈福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传承民俗文化、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增进苗族同胞交流是其主要目的。湘西地区苗族“赶秋节”的集会地点,称之为“秋场”,其选址是每年立秋之日赶场的墟场。墟场是湘西的城镇与乡村、本地与外地经济和文化的结合部或联系点。其交通较为便利,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农民进行定期互市的地点。“赶秋节”当天方圆几十里的苗族同胞们着上节日盛装不约而同的赶往“秋场”,秋场举行的主要节日庆祝活动有:民俗文艺表演,祭祀活动,玩秋千,趣味体育竞赛,集市贸易,苗族青年男女约会择偶,苗歌比赛,“赶秋节”当晚还会举行隆重的苗族篝火晚会。“赶秋节”是一场苗族同胞的文化盛宴,在节日庆祝活动中开展民俗节目表演有苗族鼓舞,苗族武术,耍龙灯,舞狮子等;祭祀活动中拥有丰富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接龙仪式中绺巾司刀舞和接龙舞,还有上刀梯等一些苗族绝技;趣味体育竞赛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在节日庆祝当天只举行村民篮球赛及拔河比赛。节日当晚的篝火晚会更是庆祝活动中的一场重头戏,苗族同胞一起欢聚在篝火周围大家载歌载舞,一起欢庆直到夜深。苗族“赶秋节”形成了“喜满秋场、情满秋场”的宏规巨模,充满着苗族特色,极富苗族人民的节日文化内涵。

1.2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特点

1.2.1民族特色浓厚

“赶秋节”是苗族人民在立秋之日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一项民俗节日活动。其开展和举行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赶秋节”的举行仅仅是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其他民族没有进行“赶秋节”活动的庆祝。苗族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又极其不平衡的,由于战乱及长期迁徙带来的不安定导致苗族的发展史是一部很长的血泪史。历史中的不安定和生活条件的艰苦等因素使苗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丰收抱有着不一样的喜悦和幸福之情。所以每年秋季丰收,苗族同胞都会欢聚一堂进行庆祝活动,此项活动经过传承和发展就慢慢演变成了苗族人民每年特有的一项民俗节日,在节日中我们能领略到浓厚的苗族特色。

1.2.2宗教信仰突出

湘西苗族“赶秋节”,节庆日活动内容多数都来源于原始宗教演化而来的“祭祀”活动。湘西地区是中国巫文化极度盛行的地方,它与远古时期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节日庆祝活动中,拥有着丰富的“祭祀”活动,苗族人民在为了达到娱神的目的,祈求神灵保佑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人畜兴旺。这也是“赶秋节”活动举办的目的,在庆祝当年丰收的喜悦的同时也祈祷来年能有更好的收获。如“赶秋节”“祭祀”活动中,有一项“接龙”仪式,龙代表着风调雨顺,“接龙”仪式是通过苗族“法力”高强的巫师将神龙接回村寨或者苗族人民的家中,祈求神龙能保佑本村或者自己家中来年风调雨顺,万事顺利。在“赶秋节”祭祀活动中,外来民族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苗族宗教信仰。

1.2.3传承性显著

人类生息繁衍,向前发展,文化也连绵不断,世代相传。继承性是文化的基础,如果没有继承性,也就没有文化可言。文化具有传承性,其才有生命和价值。苗族“赶秋节”这一民俗节日文化,通过苗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热爱,一直传承至今。在这一段传承史中,“赶秋节”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不断加深。苗族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较强,当“赶秋节”来临,每位苗族同胞都会停下手中的农活,着上节日盛装一起赶到“秋场”进行庆祝,体现出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在“赶秋节”活动中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接龙舞”其在上一任传承人退休之前会挑选出下一位传承者,传承者要学习并了解接龙舞的文化底蕴,肩负起将其传承和弘扬的重任。由于喜爱本民族文化的原故,苗族人民愿意学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时刻不忘将其发扬光大的责任。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精华,是苗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追求。

2湘西苗族“赶秋节”的社会功能

2.1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功能

湘西苗族“赶秋节”这一民俗节日与苗族传统体育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赶秋节”庆祝活动中,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贯穿了这个活动过程。活动中拥有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苗族武术,玩龙灯,舞狮子,上刀梯,八人秋千等等。这些体育项目表演的参与者都是来至各个苗族村落的农民,在农闲时期,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这些体育项目的练习,为了在本年度的“赶秋节”上展示本村寨的风采。湘西地区苗族村落为了参加每年“赶秋节”日活动的表演和竞赛,各个村寨都自发组建了舞龙队和篮球队,个别村寨还有舞狮队。初步估计有至少几百人进行长期的训练,一般选择在农闲时间进行训练,每次集训大约在二小时左右。“赶秋节”的开展激发了苗族人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唤起他人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对湘西苗族地区体育人口的基数不断增大,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endprint

2.2构建和谐社会功能

每年立秋之日,湘西地区苗族同胞着上节日盛装欢聚在秋场上庆祝,进行民俗文艺表演,祭祀活动和体育竞赛。这是一场民族文化盛宴,每年“赶秋节”的秋场上汇集这四面八方的苗族同胞及全国各地的游客,人数多达几万,活动规模巨大,场面浓重。“赶秋节”为苗族人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苗族同胞之间以及苗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外来游客能够通过“赶秋节”了解到苗族文化及风俗习惯,这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团结起到极为巨大的作用。由于“赶秋节”的活动地点是每逢立秋之日赶场的墟场,墟场是苗族人民进行贸易的场所,在这里呈现着外来文化与苗族文化的交融,现代文明通过墟场传递到苗族村落的各家各户,苗族传统文化通过墟场传出大山传向世界。民族间只有不断的交流与融合才能更加团结,苗族“赶秋节”为苗族与其他民族提供了一个文化、经济、习俗及情感交流的平台,民族间通过文化交流与文化互动,增进团结,促进了湘西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2.3经济功能

苗族“赶秋节”这一场苗族文化盛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得全国各地热爱苗族文化的人民都纷纷来到此地,领略苗族民俗节日文化的魅力与精彩。由于苗族“赶秋节”活动举办地点是湘西地区进行定期集市贸易的墟场,且“赶秋节”当天也是赶场的日子,所以苗族“赶秋节”活动内容中包含了赶场。“赶秋节”活动规模巨大,参与人数众多,在“赶秋节”当天的墟场上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经济流。墟场上,商品种类繁多,交易人口数量庞大,这样的场面完全不次于繁华大都市的交易市场。墟场上的经济活动因为“赶秋节”而变得更加活跃,“赶秋节”活动吸引了庞大人流,这些人流的吃、住、行、购都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湘西苗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4教育功能

湘西苗族“赶秋节”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这些体育项目的来源多数是苗族先民们在生活生产实践活动中演变而来的。在此类体育项目中无形的包含了一些生活和生存的技能,青年一代可以通过苗族“赶秋节”学习到一些生存技能。如苗族“赶秋节”中的上刀梯,体现出苗族先民们在对抗野兽,采摘果实的攀爬能力。“赶秋节”活动还能对年青一代的民族认同、审美价值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湘西苗族儿女认识和热爱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3湘西苗族“赶秋节”的社会价值

3.1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各少数民族文化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苗族是我国第五大少数民族,人口达942.6万,湘西这一我国苗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苗族传统文化。苗族“赶秋节”作为苗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节日庆祝活动中体育活动是其主要内容,这些体育活动都是苗族先民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或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积淀,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年湘西苗族“赶秋节”的举办,对当今城市化进程中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2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苗族“赶秋节”的节日活动主旨是: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在这样的活动主旨中,欢快娱乐是其主要内容。湘西苗族人民居住在群山之中,受到交通不便的,经济条件落后的影响,大部分的人还处于农耕生活时期,现代娱乐方式较少。“赶秋节”作为苗族人民每年举行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娱乐项目。据调查得知,湘西地区苗族聚居村寨,人民在农闲时经常进行赶秋节日活动中一些竞赛或表演项目的练习或娱乐。“赶秋节”的庆祝活动使得长年忙于生产劳动的苗族同胞们有了娱乐与锻炼身体的好机会。

3.3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意识

“赶秋节”虽名为节日,但其实质是一场苗族人民每年举行一次的运动会,从赶秋节日活动中的庆祝内容和方式便可得知,其主要进行的是体育活动。其中有苗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有现代普及较广的篮球,拔河等。在节日当天,将进行村寨间篮球联赛及男、女队拔河比赛,还有苗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节日庆祝活动中体育项目的开展,无形中培养了苗族人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体育运动在“赶秋节”中举行,更易受到苗族人民的喜爱。由于赶秋节日中每年都会举行一些体育项目的竞赛,为在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故每个村寨在闲暇时都会自发的对体育竞赛项目进行练习,受到这一氛围的感染,苗族人民的参与体育活动意识无形间便得到了提高。

4结语

湘西苗族“赶秋节”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功能和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及人民的重视。“赶秋节”活动在湘西苗族地区的广泛开展,不仅丰富了苗族地区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也为贫困落后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发扬与传承湘西苗族“赶秋节”对湘西苗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希望能为其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
浅析音乐的美育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以数据新闻获奖作品探析数据新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