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与解字——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文化观
2015-07-25喻志娟
喻志娟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低,让他们比较轻松、牢固地掌握汉字是语文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汉语文化的角度出发,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识字 内涵 文化 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中低年段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年级是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阶段,是他们正式接触汉字的阶段,识字对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幼儿园阶段主要是以图画学习和认识为主,而小学则开始以字符认识为主。尤其对于汉字这种笔画较为复杂和多变的文字学习,不论是学习还是教学都具有较大的难度。(本文以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为例)
经过了幼儿园阶段良好的图画和形象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比较具象的图画字符已经有了很好的积累和认识。所以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的汉字教学可以利用和借鉴这一点。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造字法有“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但是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并不能直接用“六书”的方法进行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认为,可以将“六书”的方法进行变化教学。一年级的教学大纲中所涉及的汉字是整个汉字体系中最基础和常用的汉字。这部分汉字主要属于象形、会意、形声三类,而其他三种方法所造汉字出现的较少。
以上三种方法所涉及到的最为简洁明了的漢字是象形字。这一类汉字易学易记,如果再加上图画的辅助,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达到理解识记的目标。比如,“山”“月”“水”“火”等。(如图1)
图中所示就是两个典型的象形汉字,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做成PPT,最后才将打印体展示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看图片,让他们看图后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再进行“画文字”的练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视觉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逐步进行文字识记。通过这样的步骤后,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并比较深刻地理解了某一汉字的字形和意义。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如“从”字,单个的“人”字是象形字,而“从”则是会意字。(如图2)
教师可以先放左图给学生观看,然后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进行拼音和字义的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刻全面的掌握该字的意思。类似的还有“林”“竹”等字。
指事字是不能完全用象形来表示,但可以通过在象形字基础上添加笔画来完成的一类字,这类字相对于以上两类比较抽象。如图3中的是“下”字,通过位置的不同来表示意义。类似的还有“上”“口”“勺”“千”“夕”“太”等。
以上列举的汉字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汉字,通过上述几种方式进行汉字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在识字教学中,穿插和渗透了汉字背后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小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想象能力。而且,学生通过基本的汉字认识,逐步了解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赵保丰.小学课堂中的识字方法[J].新课程,2011(8).
[2]杨丽.试论小学语文的课堂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3(7).
[3]董明鹏.多媒体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2014(5).
[4]巫坤.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J].新华教育导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