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生活味”
2015-07-25韩霞
韩霞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生活素材来唤起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在主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一、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课堂中更加积极自主。因此,在教学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下去学习,这也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时,可以让学生挖掘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搜集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物品,这样可以让他们自觉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像生活中的朋友一样相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会更加轻松,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二、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一些概念和知识带来了困难。为了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积极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或者知識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符号或者生活常识,让他们深入生活去观察和理解这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逐渐培养他们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比如,在教学“小数”这节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认识小数,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超市中,让学生仔细地去观察超市物品货架上的价格标签,让他们知道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理解和记忆。又如,在教学“利率”的相关内容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银行,提醒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记录不同银行的利率。经过观察之后,很多学生问教师:什么是利率?为什么不同的银行利率会有所不同呢?面对学生的这些疑问,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预习新课,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思考的好习惯。
三、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恰当的情境创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知识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存在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将生活化的情境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比如,在教学“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将9个苹果分别放在盘子里,要求每个盘子放的苹果数都一样多,有多少种放法。如果苹果有剩余的话,还有哪几种放法。学生经过具体的操作后,发现了盘子的个数与苹果的个数之间存在着的关系,这样再学习起来,他们会更容易理解除法的具体含义了。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用于实践,特别是作为实践学科的数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锻炼,让他们将一些数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再引导他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以此来体现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这也就是说,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际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进而再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与毅力。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完“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指南针或者地图以及相关的器材等,以学校为中心把自己家的大致位置画出来,看看谁画得准、画得好,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的同时,让所学习的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样的道理,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认真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有利的学习条件和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加强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在实践中训练他们的形象思维,让学生灵活地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静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
[2]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
[3]张水玲.对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4(1).
[4]曹凯华.小学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