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华夹槽防洪治理与综合开发工程公众调查评价
2015-07-25石长伟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18
石长伟 杨 蒨(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 陕西 西安 710018)
1 二华夹槽防洪治理与综合开发工程情况简介
在二华夹槽区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及边界条件不可改变的条件下,为了探索该区域未来一段时间治理思路与措施,在人水和谐治水思路的指导下,综合二华地形、地质地貌、灾害成因等客观条件,采用现代水利干、支流洪灾风险分治[1]、洪水资源化利用[2]等观念综合全面分析,充分利用当地夹槽地形具备分、蓄滞洪建湖[3]的条件,改变传统的治理思路,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水平,以及产业规划等,提出了“华阴湖方案”与“五湖方案”两个防洪与综合开发治理方案,该治理方案是以新的理念探索和规划该区域除水患、兴水利的治本之策;可以作为未来区域治理规划的基础。
1.1 方案布局与规模
华阴湖方案:在华阴方山河以东至长涧河西堤,沿二华夹槽修一条底宽约70m,长约11250m,过洪能力500m3/s的引洪河道流入蓄洪工程,湖区主要分布在距华阴市和华山旅游景点较近的柳叶河至长涧河之间,湖区面积6.67 km2,占地约1.0万亩。将南山支流的方山河、罗夫河、柳叶河、长涧河洪水全部入湖,渭河支流方山河、罗夫河、柳叶河口全部封堵,基本根除南山支流洪水及渭河洪水倒灌造成的水患。华阴湖工程拟采用防洪标准较高的50年一遇洪水作为设计标准[4]。
五湖方案:分别在二华夹槽地带在每两条支流之间地势低洼、无村庄的区域蓄洪建湖,具体为石堤河湖泊、罗纹河湖泊、方山河湖泊、罗夫河湖泊、柳叶河湖泊[4]等“五湖方案”;在支流堤防适当位置设置分洪闸,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分蓄滞洪水,变被动防洪为主动防洪,各湖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防洪与综合治理开发工程对二华干支流洪水风险进行分治,其实施能够大大降低所在区域的洪水灾害风险;二华区域将从过去被动防洪和主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防汛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到二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去,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上述方案实施后,首先由于干支分治,可以使支流洪水风险达到设防标准,洪灾基本解除:其次,利用形成的水面,一是可以为工业、农业提供可靠优质水源,二是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条件与水源保障,三是为三产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提供天然支持。初步估算华阴湖、五湖方案防洪、产业结构调整、水产养殖、带动旅游的正效益分别为14181万元/年、14046万元/年;负效益主要是占地损失与土地盐渍的防治,华阴湖、五湖方案负效益分别为3313万元/年、1419万元/年;另外还有减轻区域防汛压力、提高区域人居环境等显著的社会效益。
2 公众调查设计、过程及总体情况
2.1 思路
渭河二华夹槽地区防洪对策与综合治理开发研究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围绕研究方案特点及可能产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使公众对二华夹槽地区防洪对策与综合治理开发方案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形成清楚的认识,征询他们的意见、要求和愿望;发现问题,确认所有研究方案引起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在研究报告中重得了分析与论证。
表1 二华夹槽防洪治理与综合开发五湖方案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2 二华公众参与调查成果差异对比表
2.2 调查对象
公众参与的对象主要包括沿河企事业单位、沿渭村民等。华县主要对赤水、下庙和柳枝三个镇沿渭村庄的村民进行了随机走访调研;华阴主要对沿河企事业单位、村民进行了详实细致的调查;公众参与的沟通主要采取对项目涉及民众的访谈、回卷等方式进行。
2.3 社会民众调查过程及总体情况
2013年1 月5 日~9日,组织相关人员对华县赤水、下庙和柳枝三个镇沿渭村庄的村民进行了随机走访调研,调查组介绍了在二华夹槽地带设置湖泊的设想方案情况,随后调查组发放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华县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份,收回94份,回收率为69.6%;其中,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为63.7%。
2012年12 月20 日~27日,组织对华阴沿河三镇十一个村子的村民进行了谈话问卷调查。村民调查小组主要针对沿河村庄村民进行谈话问卷调查;企事业单位调查小组针对沿河农场、企事业单位、商户进行调查,主要在法定上班时间谈话调查,以提高调查效率。本次调查华阴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99份,回收率为82.5%;其中,有效问卷85份,有效率为70.8%。
整体上本次调查符合预期目标,为合格有效调查。对比两县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表明,华阴民众对该防洪综合治理开发方案有更为关注。
3 公众调查结果分析
3.1 总体认知程度分析
民众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公众对调查较为热心,多数受访都愿接受调查,公众对本防洪综合治理开发方案持积极态度。有效问卷中66.7%以上的人对防洪综合治理开发方案表示支持,认为防洪开发方案的实施能够大大降低所在区域的洪水灾害风险、改善当地环境和预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经济收入,并将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推动作用,提高项目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但仍有28.1%的人持无所谓态度、5.3%的人持反对态度,说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给洪水以出路”、“洪水风险分治”、“与洪水和谐相处”等治水新理念的宣传。
3.2 不同区域调查认知差异分析
华阴、华县对防洪与综合治理开发方案的在对当地交通改善、野生动物影响、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详见表2。
公众认知差异百分比大于10%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华县、华阴公众认为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分别为58.1%、72.9%,相差14.8%,认为能明显改善方面群众生活条件分别为30.2%、60.0%,相差29.8%,表现对方案期望与认同上有较大差异。
(2)华县、华阴公众认为对当地交通改善分别为45.3%、64.7%,相差19.4%;认为无变化分别为52.3%、28.2%,相差24.1%;认为对当地自然景观影响有利分别为41.9%、62.4%,相差21.5%;认为无影响的分别为53.5%、34.1%,相差19.4%;公众对项目兴建是否增加水土流失程度认为会的分别占17.4%、55.3%,相差37.9%;认为不会的分别占75.6%、29.4%,相差36.2%;在交通改善、景观影响、水土流失方面两个区域认识差异较大。
(3)华县、华阴公众认为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严重的分别为17.4%、48.2%,相差30.8%;认为影响较重的分别为14.0%、27.1%,相差17.1%;认为影响一般的分别为27.9%、10.6%,相差17.3%;认为没有影响的分别为40.7%、14.1%,相差26.5%。认知差别很大。
(4)华县、华阴公众对项目兴建当地自然资源利用方面认为促进分别为76.7%、60.0%,相差16.7%;华县没有认为起消极作用的,华阴认为起消极作用的9.4%。
(5)在项目兴建最不利的影响方面,华县、华阴公众认为是移民的分别占65.1%、40.0%,相差25.1%;工程开挖的分别占22.1%、40.0%,相差17.9%。其中,在理想移民方式方面,华县、华阴公众整体分别占搬迁60.5%、29.4%,相差30.1%;移入城镇分别占18.6%、43.5%,相差24.9%。在理想的补偿方式方面,华县、华阴公众认同同等土地的分别为47.7%、28.2%,相差19.5%;认同同等水面的分别为17.4%、32.9%,相差15.5%。
(6)在项目兴建对当地最大益处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华县、华阴公众认为是改善防洪的分别为68.6%、35.3%,相差33.3%;促进发展的分别占10.5%、35.3%,相差24.8%;整体持正面态度。
(7)项目对当地环境影响总趋势方面,华县、华阴公众认为提高环境质量的分别为 67.4%、43.5%,相差23.9%;认为有影响需采取措施的分别为32.6%、17.6%,相差15.0%;认为不影响的分别为 0、38.8%。
华县、华阴两县民众在整体上对防洪与综合治理开发设想方案均持积极态度,但在设想方案增加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明显改善生活条件、改善当地交通、有利于当地环境等有益方面华阴民众的认可度均较华县高出10余个百分点以上,不利方面影响的百分点多数也较华县低。
3.3 调查成果总体评价
二华受访群众对于修建湖泊解决二华夹槽地区的防洪问题表示理解,普遍认为修建湖泊对于防治南山支流洪水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修建湖泊需占用大量的耕地,占用耕地后的群众如何生活有一定顾虑。调查表明只要对受影响群众的补偿方式、方法合理,此项工程是能够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同时,他们提出了一些关心和忧虑的问题,主要是对工程移民及其补偿和生态环境存在的一些顾虑和担心。
根据对防洪与综合治理开发研究中涉及的蓄洪工程和移民、生态、水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公众调查的意见,研究成果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基本上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华阴民众对综合治理开发设想方案有更高的认可度和支持度,这应是与华阴民众遭受洪水灾害更为频繁与严重,对减少洪灾更为期待有关。
4 认识与建议
4.1 认识
(1)“华阴湖方案”与“五湖方案”两个方案均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公众对本防洪综合治理开发方案持积极态度,66.7%以上的人对防洪综合治理开发方案表示支持,认为防洪开发方案的实施能够大大降低所在区域的洪水灾害风险、改善当地环境和预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经济收入,并将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推动作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巨大。
(2)公众调查华阴、华县在防洪与综合治理开发工程对当地交通改善、野生动物影响、带动经济发展,以及水土流失、环境影响、移民方式、项目益处与危害等方面认识还有一定或较大差异;但华阴民众对综合治理开发设想方案有更高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4.2 建议
(1)民众调查华县、华阴不同区域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同、差异较大。建议方案先在华阴区域实施,取得良好带动效果后再在华县境内实施。
(2)民众调查还有一定比例人员不了解防洪综合治理开发方案;因此,建议在项目可能实施区进一步加大“给洪水以出路”、“洪水风险分治”、“与洪水和谐相处”等治水新理念的宣传。陕西水利
[1]张广林,渭河尾闾段洪水风险分散及南山支流归并治理的初步分析 [J],地下水,2005.27(3),104-106+140。
[2]石长伟,渭河中下游洪水资源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理工版),2007.32(2A),25-30。
[3]耿乃立,退田作湖另建家园是解决二华夹槽地带防洪问题的根本出路[J],地下水,2005.27(3),89-90。
[4]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二华夹槽地区防洪对策与综合治理开发研究[R],西安,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