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横水河灌区农田引水渠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5-08-15郗红芳
惠 杰 郗红芳
(1.凤翔县横水河灌溉管理处 陕西 凤翔 721400;2.凤翔县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队 陕西 凤翔 721400)
1 概况
1.1 灌区基本情况
凤翔县横水河灌区地处关中西陲,位于凤翔县东北部,东、西与冯家山抽水灌区相接,南与东风水库灌区为邻,北至北山南麓,南北宽11.5km,东西长18.5km,灌区所辖白荻沟水库等四座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13.8km2,水源可靠,来量充沛。1963年建成受益,是凤翔县开发利用较早的中型国营灌区。设施灌溉面积9.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06万亩,惠及凤翔县田家庄、横水、糜杆桥、彪角、姚家沟等5个镇53个行政村6.93万农业人口。
1.2 工程概况
横水河灌区水利工程由供水系统和灌溉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供水系统由白荻沟、群力、桃树沟、姚家沟四座水库联合调蓄运行。灌溉系统由总干、南干、西干、东干和群力输水干渠组成,总长39.785km。干渠以下斗渠35条长80.78km,末级分引渠165.06km,遍布姚家沟镇姚家沟、亢家河2个村,田家庄镇河北村、西白村、大塬、田北、田南、齐村等13个村,横水镇北务、南光耀、明家务等7个村,分布范围广,涵盖耕地面积大。近年灌区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特色主导产业转变,形成了以辣椒、苹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为特色主导产业的新格局,农田水利设施作用日益重要,末级农田引水渠更是“最后一公里”的保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灌溉用水管理体制不合理,经费不足
长期以来,灌溉管理单位受差额供给性质制约,管护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灌区发展的制约因素。管理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水费,但农民只重视用水轻视交费,且水费价格执行标准低,致使灌溉管理单位人员工资与设备基本维护费用得不到保障,进入灌溉面积越大,用水户越多,管理人员投入精力与灌区维护费用需求越大的不良循环。多年以来一直维持着每年水费收入几乎全部用于解决人员工资的差额部分,无力投资末级渠系的维修养护的状态。直到2006年,灌区推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养分离,成立了维修养护队,落实了人员经费,每年下达渠道维修养护费5万元,这部分费用对于整个灌区来说仅只是杯水车薪,全部用于解决一级、二级渠道“燃眉之急”,远远顾及不到末级渠道。2014年,灌区管理单位性质被批准为全额供给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减轻了管理单位支出负担,但是久而久之形成的对末级渠道管理上的放任自流,且末级渠道由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受益村村民自主管理,但管护人员经费无法解决等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困扰着末级渠道的精益管理。
2.2 对末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够重视
横水河灌区兴建受益较早,末级农田引水渠大多数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建成的,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部分设施已老化。虽然国家每年都有一定投入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很少被投放到末一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来农民更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致使部分末级农田水利设施老化荒废,造成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损失浪费惊人。据2013年灌区渠道现状调查显示,末级以上斗渠80.78km完好长度为25.96km,完好率32%,其中西干和东干几乎全部损毁,完好率趋于0;末及分引渠总长165.06km,完好52.45km,完好率也仅只达到31.7%,经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维持在0.4左右,距我省“十二五”提出的0.58的目标水平差距较大。
2.3 对末级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
虽然在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与地理环境等相适应的灌溉基础设施但是在设施维护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全面的维护。一是对末级渠道维护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对一、二级渠道的重复修建,顾及不到末级发展。造成末级渠道管理养护基础设施不配套且管理机械设备陈旧落后,给养护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利于渠道管理养护工作的经常化运行。比如,为了便于管理,灌区管理单位成立了维修养护队,并在下游设立了管理站,然而交通工具只有一台老式农用三轮车,养护工具也只是铁锹、锄头等农具,渠道清修也还主要靠人力使用镰刀,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作业水平落后,局限了渠道的管理维护经常化。二是管理秩序不到位,平渠种地、随意豁口取水等人为违法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使渠道管理设施受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损坏,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渠道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部分渠道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
3 提高农田引水渠管护水平的建议对策
3.1 强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意识,提高管护人员素质
首先,要强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意识。一是水是命脉的意识,确立水资源战略观念;二是水资源忧患意识,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缺乏的现实;三是水资源管理责任意识,树立“科学治水、人人有责”观念。其次,在当前渠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人员业务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一是加强渠道管理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岗位培训,经常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渠道管理养护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改进和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三是积极研究、引进维修养护操作手段的科技含量,减轻渠道管理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一线职工队伍。
3.2 加大农田水利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国家对水利投资逐年加大,横水河灌区通过水利骨干工程、干渠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斗渠以上工程设施面貌日益改观,末级渠系建设改造成为兴水惠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强化资金资金注入,即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到农田水利灌溉事业中来,在现有资金获取的基础上扩展资金来源,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在总投资加大的基础上集中分散资金,解决末级渠系建设这个兴水惠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上级安排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直接将投入向农田末级渠系倾斜,恰逢久旱遇甘霖,横水河灌区一定要珍惜机遇,实实在在把项目实施最需要的地方,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促使165公里末级渠道逐步旧貌换新颜,更加方便维护管理。
3.3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制度
一是坚持巡查、检查常态化。维修养护人员要坚持每日上渠巡查,定期清修渠堤杂草,清理渠内杂物垃圾,保证工程完好,行水畅通。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属于隐患的,要及时处理;属于灾害的如水毁、决口等,在做好应急措施处理的情况下,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随发现随处理,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修。若发现破坏渠道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其进行教育,并责令其恢复原貌。同时将破坏、侵占、损毁的情况及时上报。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将管护责任落到实处。属于管理单位管理维护的,要对渠道进行分区管理,划段包干,做到专人专职、定点定段、长年坚守、随时养护。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量化考核。对于有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受益村组管理的,要在通过进一步改进供水机制和管理体制中,将维护经费落实,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把更多的实惠带给参与者,并建立奖优罚劣机制,促进末及渠道的管理水平提高。
3.4 合理确定水价,规范用水制度
一是水价确定必须合理,既不能增加农民负担,也不能让农民觉得无所谓。以此确保农民用水时合理控制用水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二是规范排水计量和收费制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取用水,减少中间环节,避免用水过程中用户与管理单位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发生矛盾纠纷,让他们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效益。三是不让农民做无所谓的袖手旁观者,将末级渠道的管护责任与用水户利益挂钩,对于遵守用水制度,节约用水,并主动参加末一级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保养,以年为度进行测算,灌溉水利用效率高且达到一定利用系数的末级渠道上的用水户,可以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或水量补助,调动农民参与维护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用水制度,促进末级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上水平。
4 结语
针对横水河灌区当前农田引水渠管理的现状,要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各方投入,改观工程设施面貌,强化人员培训,严格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水利现代化道路。陕西水利
1.曹鹏宇《农村改革新时期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9
2.曹红、闫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
3.张敏梅《农村水利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0
4.李克明《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若干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07